粵北位於祖國南大門廣東省的北部,粵、湘、贛交界處,著名的“紅三角”地區南部,南嶺山脈中段的南坡,處於東經111°55′~114°45′,北緯23°50′~25°31′,包括韶關、清遠兩市,人口660萬,麵積30 585km2,地處粵、湘、贛、桂四省(區)交界地區,屬於南嶺山地中段,華南褶皺帶的一部分,境內山巒起伏,峰巒疊嶂,鋪綠疊翠,鬱鬱蔥蔥,以山地為主,平原較少。山地一般海拔250~1 500m,最高峰石坑崆位於乳源、陽山交界處的南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海拔1 902m,氣候屬於南亞熱帶、北亞熱帶交替型,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潮濕,全年有5個月的夏季氣候,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8~12℃,年平均降水量達1 500~2 000mm,區內河流縱橫,呈羽狀分布,北部山地是長江水係及珠江水係的分水嶺,北江水係自北嚮南縱貫廣東省境內,北江上遊武水和湞水分彆起源於江西信豐爬欄寨和湖南宜章,二水在韶關市區匯成北江,乾流長445km,北江下遊主要支流有翁江、琶江、連江、濱江和綏江,北江流至三水與來自粵西的西江相匯,進入珠江。 北迴歸綫橫貫粵北南部,全球同一緯度的地區均已沙漠化或植被破壞嚴重,惟獨粵北保存著較為良好的植被覆蓋狀態,境內有南嶺、韶關、小坑3個國傢級森林公園,車八嶺、南嶺兩個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和丹霞山國傢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北迴歸綫上的一顆綠色明珠”。氣候、地理的多樣性造就瞭生物的多樣性,僅車八嶺自然保護區植物種類就達1 928種,昆蟲1 220種,國內分布範圍極度縮小的巨蜥、華南虎、虎斑金鳳蝶就分布於粵北地區。據初步調查,有尾兩棲類分布有4種,猛禽類有22種,翼手目動物15種,較之鄰近地區和國內同緯度大部分地區的種類為多。
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自然資源的保護是生態環境維持動態平衡的前提和基礎,是國民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粵北自然環境的狀況直接影響著廣東省和鄰近湘、贛、桂、閩四省(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景。隨著城市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對野生動物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多,自然資源退化加快,不斷增長的資源需求和自然資源逐步枯竭的矛盾越來越突齣,作為自然資源中最易受到破壞的脊椎動物資源,其生態現狀和繁殖狀況的研究,對於種群保護,種群復壯以及整個自然資源的生態平衡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曆史上曾有不少專傢學者對粵北脊椎動物的生存狀態進行瞭一些研究,但均局限於某個保護區或某一大類動物。本書是作者根據近十年與廣州大學師範學院、法國自然曆史博物館、日本名古屋大學同行以及部分學生在野外專項研究中的資料積纍而成,旨在為大專院校教學、科研、林政部門管理以及工商管理部門工作時參考。
本書共記錄瞭分布於粵北地區的魚類13目30科185種,兩棲類2目7科36種,爬行類3目13科56種,鳥類12目40科221種,哺乳類8目24科60屬85種,占全國種類414種的21%。其中魚類新記錄3種,分彆是白邊擬NFC75(Pseudoagrus albomarginatus)、烏蘇裏擬NFC75 (Pussuriensis)、西江鯰(Silurus gilberi)。兩棲類新記錄2種,分彆是黑耳水蛙[Hylarana(Hylarana)nigrotympanica)]、小棘蛙[Paa(paa)exilipinosa]。爬行類新記錄2種,分彆是莽山烙鐵頭(Trimeresurus mongshanensis)、烙鐵頭(T.mucrosquamatus)。鳥類新記錄為海南虎斑NBC53。哺乳類新記錄2種,分彆為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i)和大耳菊頭蝠(Rhinolophus macrotis)。
發表於2025-01-01
粵北脊椎動物資源與分類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TB
粵北脊椎動物資源與分類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