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拉塞尔•米德为外交关系委员会美国外交亨利•基辛格学者。他定期为《外交事务》杂志撰写书评,为《美国利益》杂志编委、新美国基金会董事会创始成员。他经常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时尚先生》撰稿。他撰写的著作有2002年获得莱昂内尔•吉尔伯图书奖(非小说类作品最 重要的奖项——《经济学人》)的《特殊天佑》,和《权力、恐怖、和平与战争》。他现居美国纽约市杰克逊高地。
涂怡超,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兼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复旦大学法学博士(2007)、乔治敦大学博士后(2009-2010),美国国家人文中心研究员(2014-2015),研究方向为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与政治、基督教史。
罗怡清,资深电视人,美国金门大学整合行销传播专业硕士,美国“圆桌奖学金”获得者。
在殖民地时期的弗吉尼亚,一位富有且出身名门的种植园主之子曾咨询他的圣公会牧区主任牧师是否可能在英格兰国教会之外找到救恩。 牧师的良心受到了煎熬;他难以断言只有圣公会信徒才进天堂,但他不想鼓励这位身世高贵的年轻教民与持不同意见的微贱之众和巡游于这片土地...
评分1,这并不是一本对普通读者友好的读物,书里面大量的宗教和英美文学典故引用让缺少相关知识的我读起来很吃力。 2,书里面其实没有太多新的观点,只是沿着韦伯的路再向前走了两步。 3,从结果去推原因,可以说怎么推都能成立,可是给人的感觉很奇怪。让我想起每本中国史第一篇本...
评分本书作者是知名学者和国际事务分析家,对历史、文学、哲学和宗教问题都非常熟悉,用独特的视角勾勒了现代世界发展体系,并对近几个世纪的世界历史作出了全新的解读。米德提出,英美两国的压倒性优势主要来自英美宗教中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传统。在历史上,英美的这种自由民主体...
评分1,这并不是一本对普通读者友好的读物,书里面大量的宗教和英美文学典故引用让缺少相关知识的我读起来很吃力。 2,书里面其实没有太多新的观点,只是沿着韦伯的路再向前走了两步。 3,从结果去推原因,可以说怎么推都能成立,可是给人的感觉很奇怪。让我想起每本中国史第一篇本...
评分这本书我陆陆续续有看了三年还没有看完,最近啊又重新找出来,作为今年的一个巨型书单的一部分来重新开始看。 整个第三章的部分是没有办法完整看完的,我记得三年前也是在这部分稀里糊涂的略过。几个方面的强烈感受,首先是WASP居然被这么多群体在几百年的历史当中所嫌弃;其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