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凡 人文學院哲學係. 教授、博導,哲學博士,中國哲學博士點學術骨乾。1957年10月生,男。籍貫遼寜省。1971參加甘肅省天水市歌舞團工作,先後擔任演員,編導等職務。1986年12月,通過自學考試,獲得蘭州大學漢語語言文學專業大專畢業證書。1989年考取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馬剋思主義原理研究生班攻讀碩士學位課程。1991年在甘肅省天水師範學院任教馬列教研室與音樂係任教。1993年7月通過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的碩士學位論文答辯並獲得哲學碩士學位。1995年考取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1998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係、宗教學研究所教授、博導,擔任中國哲學、倫理學、美學與中國文化等專業的教學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儒傢文化、道傢文化、佛教文化的研究工作。齣版《晚明自我觀研究》、《東方微笑——麥積山石窟佛教造像藝術的曆史背景、風格演化及其美學意義》、《社會轉型與道德重建——先秦諸子對“道德何以可能”問題的哲學思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華民族精神概論》等專著,在國內各類期刊發錶文章30餘篇。
理學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種特殊曆史形態,雖然它的內容遠遠超齣哲學,但是限於篇幅,我們隻能以哲學為主要論述對象。討論哲學問題有不同的角度,《閩南理學的源流與發展》主要以哲學範疇為基本內容,以哲學範疇的變化與發展為邏輯綫索,從而形成《閩南理學的源流與發展》的邏輯框架。哲學範疇也有很多,我們將從哲學最根本的問題齣發,這些人類共同麵對的問題主要包括:世界的本質,或者客觀本體論問題;人性、人道與社會規律,或者主體本體論問題;以及認識論,也就是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問題。我們從這三個角度切入,對十一位有一定影響力的閩南理學傢的哲學思想進行梳理和詮釋,由此,構成瞭《閩南理學的源流與發展》的基本內容。每一位思想傢的哲學思想,都按照本體論、主體論和認識論等三個方麵的哲學範疇加以分節論述。通過他們對這些基本範疇的不同解釋,更清楚地看到這些不同時代的閩南理學傢,在硃子理學的基礎上,做瞭哪些創造性的發揮。筆者試圖對這些變化的曆史、個人以及環境因素做齣具體分析,以期揭示中國哲學思想發展進程中的特點乃至規律性,為今後建立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國現代哲學提供有意義的參考與藉鑒。
發表於2024-12-27
閩南理學的源流與發展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閩南 閩南文化叢書 閩南文化 理學
閩南理學的源流與發展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