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8.3)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11月,作家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随后他移居美国。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发表于2024-11-19
The Gulag Archipelago, 1918-1956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案头一直摞放着三卷本的《古拉格群岛》,两年来时断时续读了又读。断,是由于文字过于沉重而深刻,心灵难以一次性承载过多的负荷,不得不浮上水面深呼吸,才能蓄足气力再次下潜。而每一次下潜都在内心的最深处积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良知。力量的源泉,来自于“俄罗斯的良心”...
评分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哈佛大学的一位文学教授在给学生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关上灯,教室漆黑一片。教授在黑暗中点起一支蜡烛,黑暗中有了一丝光亮,“这是普希金”,他对学生们说。教授又点起一支蜡烛,“这是果戈里”。教授走到教室门口,打...
评分索尔仁尼琴死了,豆瓣的文青们都在哀悼,大有点兔死狐悲的味道。 提到索尔仁尼琴,必然要提到古拉格。虽然诺贝尔奖在前,古拉格在后,却是他最重要最著名的作品。诚然,古拉格是对苏联劳改营的揭露,进而是对极权主义的控诉,然究其根源,不如说是体制对人性的异化。 劳改营...
评分昨日,索尔仁尼琴病逝于莫斯科,一个在外流亡多年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晚年回到自己祖国,把人生最后的岁月埋葬于此,或许是种幸福. 早些年间,王小波与其"沉默的大多数"风靡一时,巴金和他的<随想录>也倍受推崇,就连顾准都已俨然成为了精神英雄,但我知道,中国再没能真正揭示古拉格,...
评分今年夏,索尔仁尼琴去世前的一些日子里,我碰巧在读索尔仁尼琴。这些书在我书架上站了许多年头了,当初还年轻,满脑子是现代派,唯美主义,还有实用主义的势利,总是被传说的印象所阻,以为这是个粗糙的作家,艺术上无甚可习,它们便在书架上冷着。今年放任自己随心读一些书,...
图书标签:
The Gulag Archipelago, 1918-1956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