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 帕尔默(R.R.Palmer,1909—200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1934 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36—1977年间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和耶鲁大学。作为法国大革命研究权威,以及美法两国革命比较研究的先驱,帕尔默曾先后担任美国法国史研究协会主席(1961),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70),同时也是美国哲学学会、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活跃成员,并被欧美多所大学授予荣誉学位。1990 年,帕尔默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授予费尔特里内利奖。本书是帕尔默的代表作,此外他还著有《18 世纪法国的天主教徒和不信教者》(1939),《民主革命的年代:美国与欧洲的政治史》(1959)等。
乔• 科尔顿(Joel Colton),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1950—1989 年任教于杜克大学历史系,曾任洛克菲勒人文科学奖学金与研究项目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成员。
劳埃德• 克莱默(Lloyd Kramer),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北卡罗莱纳大学历史系教授,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兼职教授。
。
内容简介
自1950 年初版以来,帕尔默等人所著的《现代世界史》便一直被誉为是一部殿堂级的历史学术教科书,并被广泛采用作教材。在近60 年的时间里,本书作者不断修订,如今已出至第10 版,其销量在同类作品中一直名列前茅,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世界史教科书中寿命最长、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
本书内容丰富、领域宽广,以洋洋百余万文字阐述了现代欧洲的崛起这一世界性的事件。在作者笔下,曾经默默无闻的欧洲(或曰西方),在从16 世纪初至今的五百多年里,逐渐创造出了一个辐射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诸方面的世界体系。
作为一部将传统叙事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作品,作者在以政治和制度的演变为主线的同时,对于社会史、文化史、宗教史诸方面也作了简洁而生动的阐释。全书贯穿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情怀,思想的火花与睿智的表达时时可见,使得阅读本书成为一次美妙的思想之旅。
序一 用“现代化”的视角解读现代世界史
罗荣渠
用“现代化”概念来取代“西化”概念,这绝不仅是一个修辞上的问题,而是对观察现代世界的“西方中心论”观点的修正和突破。这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出版的近现代世界史著作中,有明显的转向。在这里,我要特别推荐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帕尔默(R.R.Palmer)与科尔顿(Joel Colton)合著的《现代世界的历史》②。此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以“现代世界”的形成为主线,从“现代化”的新视角来观察近期世界历史的进程。作者对“ 现代化”的含义没有严格的界定,但作为本书的核心概念的“现代世界”(modern world)是不同于古代的“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拜占廷世界”或“阿拉伯世界”的。现代世界是从近世以来世界历史进程的整体关联性的观点出发的。要了解现代世界,必须从欧洲开始,因为从16世纪以来欧洲在数世纪中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全球性的政治、军事、经济、技术和科学体系的综合体,这是由欧洲及欧洲人移民后裔组成的国家构成的“文明世界”。到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确实已存在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世界”。③按作者的观点:“欧洲是世界上首先变成现代的部分地区,世界的其余部分则正在进行一个持续的现代化过程,而现代世界正在变成一个日益相互连结的整体。”④作者称此为“新的全球一致性”(a new global uniformity)。书中也使用了“西化”和“欧化”二词,主要是用于俄国和日本“借助仿效西方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⑤在区分“现代化”和“西化”两个概念时,作者显然把现代化理解为一个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历史范畴。书中写道:
20世纪后期,全世界各民族都还在经历“现代化”的历程。它有许多形式,其中最明显的标志是飞机、超级市场、电脑技术和城市人口稠密。……结果之一,是在文明的某些方面出现新的全球一致性。现在已不再是“西化”的问题,如过去日本和俄国经历过的那种情况,也不是人们有时警觉地指出的世界被美国化的问题。这是一个过程,美国人和欧洲人曾经起过主要作用,但它的产生毕竟是由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医学、运输以及电子通讯工具等的结果;哪里采用这一切,哪里便出现这种过程。看来,包括各种文化和种族的整个人类都有可能发展从事这些活动的能力,同时他们都有这种活动能够满足的种种需要。⑥
从“西化”到“现代化”,表面上看只是修辞上的变化,但实质上是对现代世界变革趋势的再认识。就近代中国思想界对这一认识过程的演变而言,在清末以来关于东西方文明的日益激烈的争论中,已出现所谓“新学”与“旧学”之争。但“新”与“旧”是一个朦胧的概念。到“五四”前后,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传统东方(中国)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之争。从朦胧的维新意识到较明确的现代意识,这在“五四”时代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已经出现。例如当时陈独秀在《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等文章中即已认识到,中国的近世文明实质上仍是古代文明,而只有欧洲的近世文明才是真正的近世文明。“‘近世文明’者,乃欧罗巴人之所独有,即西洋文明也”。①这是给西洋文明以明确的时代定位。到了30年代,在有关“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文化”的论争中,现代意识就更加明确了。哲学家冯友兰曾指出从“西化”概念到“现代化”概念,是一种思想上的“觉悟”。他写道:
现在人常说我们要近代化或现代化,这并不是专是名词上改变,这表示近来人的一种见解上底改变。这表示,一般人也渐觉得以前所谓西洋文化之所以是优越底,并不是因为它是西洋底,而是因为它是近代底或现代底。我们近百年来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底,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底。这一觉悟是很大底。即专就名词说,近代化或现代化之名,比西洋化之名,实亦较不含混。基督教化或天主教化确不是近代化,或现代化,但不能不说是西洋化,……②
从东西文化的分野到“现代”与“前现代”的分野,可说是从文化形态史观到社会进化史观的分野。关于“现代”概念的争论,过去主要是哲学的和美学的含义;而今天我们对“现代”的定位则主要是历史学的,是现代发展意义上的。东方的西方化,这是一个西方的概念;东方的现代化,则是一个新概念,是第三世界发展中的新概念。
序二 现代世界史的标准著作
何兆武
本书《现代世界史》的作者R. R. Palmer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他的两个合作者J. Colton为美国杜克大学教授,L. Kramer为斯坦福大学教授。本书于1950年初版,此后曾经多次增补修订重版,巍为美国出版的现代世界史书中的一部标准教科书。
和历来许多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历史书籍一样,本书的书名虽为世界史,但其内容基本上却以只讲西方(西欧和北美)为主,对于非洲、中东伊斯兰世界、印度、中国、东南亚以至拉丁美洲基本上均被排除在核心叙事框架之外。西方中心主义乃是西方史学界所挥之不去的一种偏见,是读者不可不察的。当然,从另一方面说,这也向中国读者们表明了西方中心论的偏颇;它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在西方占主流地位的历史见解的立场和观点。以往,“二战”后西方有关世界历史的著作,大多是只写到“二战”的结束为止,而本书则以较多的篇幅一直叙述到21世纪的开端;这一点有助于我国的读者了解当今西方知识界对于“二战”以后当今世界局势的看法。我国解放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对于西方知识界的历史观点颇为隔膜,亦正有如西方知识界之并不了解我们的观点和看法。双方之间能够做到更多的相互了解,这无疑是一桩有益的工作。阅读不同思想背景之下的著作,无疑能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得到一种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看法。
本书的最后附有一份“延伸阅读:建议与书目”,长达百页,所著录的书目不下数千种之多,一个读者自然无法、也无必要全部阅读。不过其中一部分是已被西方学术界公认是有代表性的著作,读者不妨就自己所感兴趣的题目选择一些作为进一步阅读的资料,以期能对有关问题得到进一步的知识和了解。学术的生命在于能不断的创新,而其必要的条件则在于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思想或学术定于一格,就必然要导致僵化。不断的创新就要求有各种不同的见解为读者提供各种不同的参照系。这里的这部书为读者所提供的,便是当今美国历史学界一部分相当流行的见解。其中的优劣得失,正可为我国有关世界史的研究和知识提供一份参照系,而并非仅只是向一般读者提供某些有关的知识而已。
放眼世界历史,把具体的历史条件置于世界历史的整体背景之下加以考察,似乎是历来我国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缺乏了一个宏观的世界历史的整体背景的把握,而把观点仅只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领域之内或某一个特定的观点之上,终究是不可能窥见人类文明历史的堂奥的。对世界历史的整体把握,本应是史学研究与认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解放以前,我国史学界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创造性的贡献。解放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是全面学习苏联,于是便直截了当地简单复述苏联的教本,读不到什么新意或创见。及至中苏交恶之后,就连苏联的教材也绝迹了。要到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放开眼睛看世界和世界的历史,开始介绍国外的世界历史著作和他们的观点和方法。至于讨论世界通史的,作者Palmer的本书应不失为一部值得参考的读物。
兹值本书中译本即将杀青之际,爰缀数语如上,籍以供读者们参考。
2009年1月于北京清华园
序三 历史教科书的黄金标本
刘北成
《现代世界史》是20世纪后半期在美国享有盛誉的一部大学教科书。1987年,该书被《纽约时报》评选为“所有时代的19部经典教科书之一”。
该书的第一作者罗伯特•帕尔默曾在1970年被选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他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便是这部大学教科书。2002年,第一作者帕尔默去世,《纽约时报》上发布的讣告称:美国几代大学生是通过他的眼睛去看现代世界历史。此言不虚。
美国的大学没有规定的政治课,但一般设有必选的通识教育课程,其中包括美国史和世界史。《现代世界史》自1950年第一版问世,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到2007年已是第10版。在近60年的时间里,该书在世界史教科书中的销量始终名列前茅。据相关资料显示,到第9版时,该书总销量已接近200 万。考虑到美国校园里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情况,使用过该书的学生数量就更为庞大了。多年来,选用该教科书的大学始终超过1000所,包括许多著名学府。美国大学委员会在高中设立了一个教育项目,为“成绩优秀、天资聪颖”的高中生提供了一种可以申请大学学分的“高级课程”(Advanced Placement),其难度相当于大学的基础课程。本书是许多学校讲授AP课程之一“欧洲历史”时选用的教材。本书作者还为此编写了辅导书。不难想见,美国的许多精英学生都曾接触过这部教科书。可以说,近60年来,本书是美国的世界史教科书中寿命最长、读者(学习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本。
当然,美国的大学教科书与其教学一样,是多元化的。据笔者所见,美国的世界史教科书迄今大抵有三个潮流,依出现时间分别是文明史、现代化史、全球史。文明史出现较早,至今不衰,但文明史观的内涵因时因人而不断变化。其中影响较大的教科书,在20世纪前期是海斯、穆恩、韦兰合著的《世界史》,在后期是伯恩斯、拉尔夫等合著的《世界文明史》等。现代化史是与现代化理论一起在20世纪中期兴起,帕尔默等合著的《现代世界史》可为代表。全球史是20世纪后期在“殖民地革命”和全球化的形势下兴起的,近来风头颇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本特利、齐格勒的《新全球史》可为代表。
几位美国学者曾总结说:“20世纪的专业性历史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是在‘现代化’的标志下写的。西方世界被定义为这个普遍现代化过程中的表率,西方以外的世界随后跟进。这种观念并不令人意外,毕竟现代化的观念自18世纪就在塑造西方历史的发展。……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人类学……的研究工作也和历史学一样,受一个主要问题引导:现代世界是如何形成的?西方走向现代化的轨迹给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什么教训?”①在各种回答中,20世纪中期,源于德国思想家韦伯的现代化理论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一种历史解释。当时的现代化史观至少包含两个主要观点,一个是欧洲特殊论,一个是传播论。欧洲特殊论强调欧洲自身的特殊因素导致欧洲成为现代化先发地区,传播论则强调其他地区的现代化是欧洲传播现代文明的结果。这种史观在主要方面是合理的,但也有严重缺陷,正如批评者所说,完全是在欧洲的路灯下看世界。
许多世界史教科书或多或少会受到这种现代化史观的影响,而《现代世界史》则是其中的典型。翻开《现代世界史》第一章,扑面而来的即是:“看来奇怪,一部现代世界史竟然从欧洲中世纪说起,因为欧洲不等于世界,中世纪又非现代……”从全书目录看,该书的视野几乎完全局限于欧洲和欧洲人所涉及的地区,这种极端性确实有些“奇怪”。正是在批判“欧洲中心论”的浪潮面前,第10版前言不得不对该书的论述体系做出辩护。该书也退入“欧洲历史”或“西方文明史 ”的课堂。
尽管如此,《现代世界史》依然被推崇为“教科书的黄金标本”(美国历史学会,2002年)。中国的世界史学界也非常看重这部著作。依笔者之见,至少有如下几个理由:
首先,当时的现代化理论或现代化史观虽然掺有意识形态因素,但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宣传,而更多地是历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一种富有成果的科学化努力。即便是意识形态的因素,也需要分析,其中包含着理性进步开放的启蒙价值观,更不能一言以蔽之地否定。我们在泼掉洗澡水时要把婴儿抱出来。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是一个未完成的工程,现代化理论也是一个开放的领域,仍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解释力。
其次,《现代世界史》不是现代化理论的图解,而是一部出色的历史叙事。历史总是比理论更丰富生动。现在一些宏大叙事往往抛弃历史学讲故事的传统,而《现代世界史》把历时性叙事与重大论题较好地结合起来,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所说的事件、局势和结构三个层面比较合理地结合起来。读者不难发现,该书既长于联系和比较,铺张了宏大视野,又洞幽烛微,揭示历史细节中的奥妙。该书的叙事修辞也受到众口一词的称赞,阅读中译本也依稀能体会到其英文的典雅和雄辩风格。
第三,《现代世界史》具有超乎一般教科书的厚重学术性。帕尔默、科尔顿本身都是杰出的欧洲史专家,他们以高屋建瓴的学术见识,博采众长,充分吸收了历史学科长期积累的学术成果。该书内容之丰富,论述之开阔而细密,见解之深刻睿智,阅读起来既可能是一种享受,也可能不太轻松。该书还探讨了许多重要学术议题和概念,像封建主义、重商主义、民族主义、波拿巴主义、帝国主义、社会主义、极权主义等等。这种讨论把读者带进了更复杂的学术领域。另外,该书行文多有反讽之词和闪烁不定的评价。这会让许多寻求一个答案的学子感到困惑。其实,这些“无定见”之见都有学术研究的成果做依托,反映了学界的各种争议和歧见。学术性在这里不仅仅表现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也包括尊重学术自由的态度。而读者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也会受到自由探讨精神的熏染。
1988年《现代世界史》第5版中译本问世。现在我们见到了第10版的中译本。20年过去了,笔者认为,这部《现代世界史》依然值得推荐。
读过中国的教科书,再读读这本教科书,或者再读读全球史教科书,在多元对话中,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会不一样。
致中国读者
我们非常高兴向中国读者介绍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的最新版中文译本。这部著作在美国以及全世界的教师、学生和普通读者当中都拥有极其忠实的读者群,并且在不同时期被翻译成瑞典语、芬兰语、波斯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其第五版在十几年前还被翻译成了汉语。
“现代性”包含有很多不同的方面,但是历史学家通常特别关注其政治和社会发展方面,因为这二者使现代社会迥异于前现代社会。
大多数现代国家都在朝向一种更民主的政府形式发展,而所有的现代民族国家,不管是否民主,都在力图动员其民众的力量与支持。旧有的习俗往往在现代社会中失去其原有的影响力,而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宗教则要么被质疑,要么被转化。在生活质量方面以及个人的发展和自由方面往往存在着更高的要求。在性别与种族之间,在不同的宗教信徒之间,以及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现代社会往往能激发出更大的平等。大多数现代政府都致力于缓和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极端的差距。社会变迁运动可以缓慢而循序渐进,也可以诉诸疾风骤雨并伴有灾难的革命,但是在现代社会,总是存在着某种形式的运动,这是毋庸置疑的。
像所有其他社会和民族一样,中国通往现代化之路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然而近代中国早期的历史,却包含了力图克服内部软弱和不和的前仆后继的努力,因为这种内部的软弱和不和,使得中国的大部分国土备受欧洲及其他外部力量的统治和剥削。这种外部干涉在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多世纪里十分普遍。
在经过长期的抗日战争和内战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中国终于建立了一个高度统一而独立自主的现代政权。其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大多受苏联范例的启发,结果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变化,人民也曾受苦,骚动时有发生,尤其是在1966—1976年的十年“文革”动乱期间。同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使那些被过快的经济和政治变动扰乱生活的中国人蒙受了很大的个人损失。尽管革命的一代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的狂热,现代化了的中国领导人还是抛弃了苏联模式,开始改革。正是改革,稳健地扩展了中国在现代全球体系中的角色。进入21世纪早期,中国已被广泛认为是当今世界一支领导性的经济力量,同时被视为欧亚非及美洲商业市场的中流砥柱。中国集中精力于出口型经济增长、海外投资、科技突破、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对高级管理技能的吸收。简而言之,中国成为了“全球化”进程中的领导型参与者,它的经济不再仅仅体现在几个大城市里,而是体现在一体化的全国经济中。尽管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落后于城市,但是农村已经不再被忽视。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拥有核能力的强国之一,并且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换言之,中国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我们所讨论的“现代世界历史”中一支主要的影响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本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就尤显恰逢其时。显然,现代世界的挑战和机遇已经双双出现在当今中国社会;而中国面临的问题——如人口增长,对矿物燃料资源的依赖,环境污染,在农村降低或消灭贫困——也曾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其他现代民族的历史中。
中国为20世纪最后几十年以来的世界树立了经济大发展和现代化的光辉典范。本书作者们致力于描述“现代世界”是如何出现于欧洲和其他地区,并在经济、政治、社会、科学和文化等方面改变了当地的前现代社会的。我们同样深信,那些深刻而长远的社会转变进程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所有地区,而这种改变本身的历史也将为当今中国带来全新的分析性的视角,从而在中国实现巨大的飞跃。
乔•科尔顿
劳埃德•克莱默
第十版序
当代世界中种种戏剧性的事件——战争、革命、恐怖主义袭击、毁灭性的自然灾难、经济危机和数不尽的日常新闻信息——往往模糊了各种长期性的历史进程,正是这些历史进程创造出了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会和我们所应付的各种问题。大众媒体很少注意到对于我们时代迅速运行着的各种事件赋予了更深刻意义的种种更为广阔的历史范型和情境。《现代世界史》此次新版可以看作是对于我们当代种种复杂而又往往是惊人的事件不断进行历史视角探索的一份最新的文本。因而它提供了一份引导性的设定,即认为当代世界各种事件、各种文化与各种冲突,是由于各种不同的民族思想、体制、社会习俗、经济交往和政治权力斗争而衍生的。
人类历史的这类多层次创造了各种现代社会,并对全世界的人民与各种文化产生了远大的影响。因此,本书就讲述各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并强调诸如战争与革命这类突出的事件,但是它也关注在最显赫的历史事件之下的深层发展着并创造出了我们今天称之为“现代世界”的广阔的历史潮流。我们的阐述探讨了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及过去几个世纪已深深影响世界的各种冲突;然而它把这些转变和事件都联系到广泛的历史性的影响,诸如全球经济的演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工业的勃兴、宗教传统的重要性、新思想的诞生与传播、家庭与社会生活风尚的变化,以及西方文化与世界上其他各种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书中所使用的“现代(Modern)”一词,是指那些对于形成现代世界具有着重大影响的各种社会与文化的历史演化历程——人类历史的这一阶段大约开始发展于五六个世纪之前,而目前正以空前的速度在许多地方演化着。本书并不自命为是一部世界史,也不自认为能像一部世界史那般有价值。它的计划主要是聚焦于西方的发展,直至独特的现代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传播在较近的过去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正如本书后面章节所显示的。尽管书中的叙述强调欧洲社会(也就是由欧洲人或欧洲后裔而形成的各种社会)对“现代”体制与各种社会实践的影响,但是它也强调了世界范围的交流、冲突与社会实践,这些都曾经有助于当代日益增长的全球文化。
本书的结构:变更与连续性
正如已往各版,本书是由若干章组成的,它们叙述了各个不同的编年时代,一直妥切地直到当下。然而被确切规定和编排的各个章节却要处理许多主题、事件和问题,而不是沿着简单的编年顺序展开。每一章都聚焦于一个特殊的时间架构,但也聚焦在具有持续的历史重要性的各种主题和问题上。编年的结构赋予读者以一种广阔的历史结构,并对特殊的历史题材或问题准备了进一步加以分析和探讨的机会——例如,有些讨论所引用的其他材料是可以从在线学习中心网站(Online Learning Center Web)上查到的(www.mhhe.com/palmer10),其中包括有术语表。
尽管政治制度、革命和国际冲突的历史,在此次新版中仍然很重要,但国家与政治史的某些细节已经加以缩减,以便增加有关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探讨——而这些在较近的历史研究中是极有影响的。有些章节讨论了妇女在各种不同的历史场合和时代中的作用,还有从现代早期直至当前时代文化思想运动的阐述,以及对形成为现代全球史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互作用的新分析。有关科学革命和早期全球经济的几章的次序被加以调整,为的是更加明确地表明重大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在编年史上的关系。
在前几章中,读者可以发现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家庭生活的讨论,对文艺辩论、沙龙文化和正在形成的启蒙运动的公众氛围的描述,以及对法国大革命的文化方面的洞见。本书的后面那几章包括女性主义的兴起,关于科学和进步的观念的文化辩论,以及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化运动的种种讨论。
有关1945年以后的世界的各章已经改编并分成各节的新题材。原版中有关较近历史事件的最长的两章,已经分成新的更为简练的四章,那将使学生们和其他读者们更便于阅读。新的更短的各章编排后主题更加明确,它们表达了亚洲、非洲和中东在后殖民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消逝。这些重加组装的章节也包括较近的国际对抗,以及现代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全球化。我们相信,有关这类发展的专题历史报导乃是历史分析的根本出发点,它使人们对历史的洞见以及对历史的领会得以平衡。
我们的意图是要鼓励学生们和其他的读者们理解重大事件的复杂性,诸如以往各世纪的宗教战争,美国、法国和俄国的革命,20世纪的世界大战,民主政治的传播及其所面临的挑战,西方所控制的殖民帝国的建立及其瓦解,新的后殖民时代的民族国家的诞生以及对于国际秩序的不懈追求。读者也将会看到有关各种时局问题的及时报导,诸如恐怖主义、最近中东局势的动荡以及全世界最穷困的一些国家为了经济发展而进行的不懈斗争。
第10版还进行了另一些修订,以便本书更易于被新一代的读者接受。插图部分也由于增添了新的图片而得到扩充,包括现代艺术家的一些重要作品,诸如巴勃罗•毕加索、贝尔特•莫里索、杰克逊•波洛克和亨利•摩尔。正如多种文献与资料一样,以往文化中的景象和艺术品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懂得如何阅读和批判性地评估一份图片、绘画或照片乃是分析思想的主要方式,对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乃是无价之宝。除了每一章中的各幅插图以外,还有四色的彩色插页,表达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造性及其文化与社会关怀。所有图片的简短说明,都与本书所叙述的事件或问题有关。
本书新版的其他特色还包括新绘制的便于阅读的地图。范围广阔的地图和图表标明了历年疆界的变迁、各国和各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变化。在修订的地图之外,还根据评论者的意见在每一章中都增加了大事年表,以便读者能够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大事和重大日期有个粗略的把握。长期以来本书为人称道的特色,即全面的延伸阅读推荐书目已经做了修订和更新,其中收入了新的、有用的网址目录以及重要的最新学术著作的目录。
《现代世界史》此次新版的这些改动,是用以提高本书的可读性的,而并非用以取代或者削弱深受教师和学生所欢迎的那种体裁、内容、叙述和分析的特色。更进一步说,读者们将会发现本书的最新版再度表达了那种强烈的信念,即历史知识和历史眼光对于每一个生活在,并且希望理解这个不断演化着的现代世界之中的人来说,乃是具有价值的。如果能够通过它所可能提供的新知识或新眼光,帮助任何年龄或背景的人对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世界获取新的洞见,那么本书就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发表于2024-12-01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现代世界史》是一部畅销六十年的史学经典,从古典欧洲起笔,直至今日,数百年间的风云变幻,罗马帝国的衰亡、查理曼帝国的崛起、文艺复兴的灿烂、三十年战争的惨烈,全都囊括书中。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通史,涉及范围很广,凡政治、文化、经济、军事,都祥加阐述。 ...
评分——读《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2009上映的美国电影《护送钱斯》(《Taking Chance》),讲述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麦克护送20岁的阵亡士兵钱斯的遗体回家乡的故事,背景是伊拉克战争,据说这是一部真实事件为题材拍摄的电影,公映之后持续引起观众热评。对于这部影片...
评分 评分总体而言内容很好。 但翻译和编辑都还有瑕疵。例如从编辑上说,有一处脚注串页(具体哪页忘了,应该在下册),还有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那一段,换页的时候(从P660到P661)甚至整整漏了一行。 此外,译名不用通用译法,译文不准的地方也不少。举一例吧,P175...
评分显而易见,这本帕尔默版的《现代世界史》讲述到17世纪,必须首先解决一个问题,即能不能说清楚出“启蒙”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深刻变革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了这一关系,大革命时代的世界就豁然开朗。在这一方面,编者目光如炬,重新带领读者审视了霍布斯和洛克。因为在神权、君...
图书标签: 英文 世界史 史撰 历史 copy History EuropeanHistory
The tenth edition has been updated to include the clear maps, the survey of global economic connections, the chronologies, the illustrations, and the up-to-date bibliographies that today's students need and expect.
A first history book systematically read. Took me three months on and off. 40,000 -word reading note. Will probably be the anchor of my knowledge system.
评分这种好书就要读未阉割版
评分这种好书就要读未阉割版
评分A first history book systematically read. Took me three months on and off. 40,000 -word reading note. Will probably be the anchor of my knowledge system.
评分A first history book systematically read. Took me three months on and off. 40,000 -word reading note. Will probably be the anchor of my knowledge system.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