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躁郁症研究领域顶尖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情感障碍中心主任;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荣誉教授;加拿大心理协会荣誉主席及董事会成员。
荣获美国及全球诸多科学奖项:1995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NMHA)威廉斯蒂伦奖;1996年,美国自杀预防基金会研究大奖;1999年,精神健康社区领袖奖;2001年获选麦克阿瑟奖;2002年获选哈佛大学杰出学者;2003年获选牛津大学利奇菲尔德学者奖。曾入选“全美最佳医生”行列,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之医界英雄”。
为躁郁症正名的医界英雄。从15岁躁郁症初次来袭,到如今的世界级权威地位,杰米森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多躁郁症甚至精神疾病患者赢得了关注和理解,将"疯子"的铭牌从精神疾病的大理石墙面上敲凿下来。“无论结果如何,大声疾呼都比继续保持沉默更好!” 因为杰米森的勇气与坚持,不仅可以帮助病患正确看待自己,还极大地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心理病患持有的偏见,掀起了一次超越偏见、接纳心理病患的浪潮,更推动美国国会立法实现了心理病患的保险平权制度。
全球躁郁症研究顶尖权威、超级畅销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为你讲述天才们摆脱躁郁、追逐热情的成功人生。
作者杰米森将目光转向了人类心智与情绪中更光明的一面——热情洋溢。杰米森从此书第一页开始,就带领我们游走于《圣经》以及爱默生、梭罗、惠特曼等人的名著,去欣赏大自然无尽的美妙。她从各行各业人物的成就,毫不犹豫地向读者阐述热情洋溢的本质,以及这一特质与追求知识、冒险、创造力和生存本身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和读者分享了热情洋溢在人类史上以及个体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杰米森在书中不断地提醒我们热情是具有感染力的,此书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在阅读它时,让人不知不觉中也跟着她一起向往大自然,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也充满希望。虽然每个人的性格多少是天生注定的,但是,态度是可以改变的。既然我们了解到热情洋溢的情绪会产生这么多积极的结果,我们为什么不选择以热情洋溢的情绪来面对每一天呢?
本书是杰米森“躁郁天才”四部曲之三,其他三本分别为《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下)《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上):躁郁症与伟大的艺术巨匠》。
你没办法专注于某项工作,事情搞不定,计划太多了,一兴奋起来就开始忘记开会或疏忽其他职责,别人就会生你的气。
评分作者是个躁狂症患者,看看她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吧,优美、热情、充满探索欲望。她一直在试图讲述热情的美好,从而将热情的病态区隔开。结尾讲了如何善用热情,不要钻进病态的牛角。 但老实说,我觉得她是在为自己辩解。我关心的是她自己善用自己异常的热情了吗?她幸福吗?
评分中国有个成语"开源节流",这个词语太好了.我们常见到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是在做探讨怎样消除消极情绪的的工作,即节流的工作。而这本书所做的是探讨人们的积极情绪对生活的影响,与前面对应,它所做的就是开源的工作.相信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由内而外的点燃热情,然后热情、积极情绪的...
评分每个人小的时候都做过天才梦:成为领袖,做个科学家,或者获得诺贝尔奖。当然,数十年后,我们依旧是芸芸众生中不起眼的一员,对着那些天才们的熠熠光芒,仍然维持抬头仰望的姿势。我们缺乏炼就成天才的此般智慧彼般热情,所以我们只能是凡人。但如果你读了凯•雷德菲尔德...
评分书中好多的想法,说实在的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经历过或者共鸣,只是貌似我们都没有深入的去挖掘当时的感觉,而深入的去研究和挖掘那些奇怪的感觉的人都被当成了神经病。 很科幻的感觉,可以拍成科幻片。 就像有的书友说的,也许事实和真相真的就是被这些被当做是神经病的人...
热情的正面力量就是专注吧
评分比上册在行文的流畅程度上能稍微好些,但是还是有些逻辑不清楚的问题。看完一章后不知道和上一章或者下一章内容有什么区别。
评分垃圾,怀疑这本下的真实性,是否随意塞了点原作者的稿子,然后大幅乱攥名人传记。没法相信心理学家会这么写书。
评分如果说上册还和躁郁症擦点边,有几句科普性的话,下册真的就是不知所云,作者侧重情绪方面,和标题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评分下册好难看,感觉是堆砌而成的,尤其前几章不知所云,越看越莫名,如果一定要画思维导图的人试试看好难画,写出来结构也很“诗意”,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上下册风格差异这么大,难道这就是遭遇症患者的思维两极化?不能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