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泽
旅行者、职业媒体人。(微博:@某个旅人23号 )
八零后,生于北京,23岁之前从未走出京城,安心于自我小小世界。研究生期间因交换项目在台北生活两个月,才第一次发现世界原来如此不同,旅行生涯遂始于这场意外而一发不可收。后旅居英国,周游欧洲大陆。回国后工作于英国路透社 ,拥有一张漂亮的名片,奔忙于 都市丛林,在三十岁来临之前,突然意识到看似美满的生活若有所失。于是,带着疑问,追随内心,辞职上路。
16岁,我们向往远方
18岁,我们离开家
22岁,我们想找份好工作
25岁,我们涨了工资,渴望升职
29岁,我们计划买房买车,生活日趋圆满,心中却多了个缺口
30岁,再不远行,我们只会没区别地老去
奔三青年李沐泽,离开路透社,历时304天,穿越15国。印度的风太热,伊朗 的水太涩,在以色列阅读最深的文明,在尼泊尔触摸最高的天空,从恒河到尼罗河,从1世纪到21世纪,从喜马拉雅到死海,经过之后,总会带走点什么。
没有师父,没有白马,但每个人都要有一场西行。
丢失了行囊,却带回真的我,然后明白,柴米油盐是不同的诗意与远方。
旅途中认真读完了23同学的这本书,年轻时我们看不到未来的样子,未满三十岁的他带着种种期许上路了,从印度王国道古埃及,从吴哥王朝到两河流域,从广西出从新疆进,整整一年他环绕半个地球回到原点,路上23不断经历并剖析自己,也许旅行中不能找到所有答案,但至少拥有过这样...
评分旅行文学的书看了不少,所有的作者都会在前言中说明自己出行的原因,而且也大都相同。书中的风景人情自然也看了不少,甚至可以说是熟稔了。我们看这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足不出户神游世界,还是为了给自己的出走积攒动力?如果是前者,倒也无妨,但我觉得国家地理的高清大图可...
评分 评分方文山说:“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当自己。”如果你要问本书作者李沐泽他为何选择在三十岁的当口辞职去远行,他的答案大概就是想去真诚地面对自己。他说:“我并不害怕这个世界的边界,从一开始就不害怕。那些道理十年前我就知道,可我依旧懦弱而犹豫,在自己的世界边...
在写什么JB啊,跟流水账一样,在书里发现很多歌词,老男孩,朋友,崔健/张震岳等等,而且文章里有很多语句就是在装在炫耀,例如:辞职信吓了老板一跳,挽留被我拒绝。亚洲副总裁出差来北京约我喝了杯咖啡!再例如:在海边醒来的早晨,听了会leonard cohen,读了会三毛。
评分书店两个小时囫囵吞枣地读完,跟大部分旅行书籍一样,不推荐,但也不是特别的烂。
评分"太多东西应该是自己给自己的,自由是,陪伴是,安全感也是。在终于发现我们一无所有前,至少可以说,是的,我有见过我的梦."
评分谢谢@四分之三 送书。一样的年纪,书中不少对于城市生活的反思,很坦诚,30岁之前,反思自己成为生命最重要的内容。23同学的勇气和幸运在于,他有这么多的时间和旅途来反思。其实人生从本质上也是一样的,偶然相伴,本质上却是,自己孤独的在路上。最喜欢印度以及尾声那几篇。
评分有思考有诚意的旅行笔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