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光:
1956年10月出生云南昆明
1974年中学毕业后到农村当“知识青年”务农至1978年
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
1982年至1985年在昆明和新疆的中学任教
1985年至1988年在昆明电视台做记者
1988年至今,定居北京,写作和拍摄纪录片
被称为“中国独立纪录片之父”
发表于2025-01-01
流浪北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艺术给我翅膀,被生活收起。 艺术予我自由,被生活束缚。 读懂艺术的幸运者,不是被生活眷顾的幸运儿。在北京流浪,在世界游荡。 路漫漫兮,等一个机遇……
评分艺术给我翅膀,被生活收起。 艺术予我自由,被生活束缚。 读懂艺术的幸运者,不是被生活眷顾的幸运儿。在北京流浪,在世界游荡。 路漫漫兮,等一个机遇……
评分艺术给我翅膀,被生活收起。 艺术予我自由,被生活束缚。 读懂艺术的幸运者,不是被生活眷顾的幸运儿。在北京流浪,在世界游荡。 路漫漫兮,等一个机遇……
评分艺术给我翅膀,被生活收起。 艺术予我自由,被生活束缚。 读懂艺术的幸运者,不是被生活眷顾的幸运儿。在北京流浪,在世界游荡。 路漫漫兮,等一个机遇……
评分艺术给我翅膀,被生活收起。 艺术予我自由,被生活束缚。 读懂艺术的幸运者,不是被生活眷顾的幸运儿。在北京流浪,在世界游荡。 路漫漫兮,等一个机遇……
图书标签: 纪录片 吴文光 理想主义 艺术 电影 传记
根据纪录片流浪北京的拍摄日记整理。
这本书很难找,找不到的话可以看《十月》1994年第2期,基本是这本书的主体部分(除了一些照片资料)。这部分主体是吴文光在拍摄时的手记,以自己的经历与纪录片中五个人的经历串联起来。另外书中除了主体是附录部分,是第三代诗人于坚对吴文光以及当时云南尚义街一群文学青年的交往、流浪、不同发展的一个个人式回忆叙述,字里行间都能感到80年代那种真诚的讨论形而上的友谊氛围,个人觉得这部分对于理解吴文光的知识构成以及80年代文学的在地方式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另一篇附是对纪录片的评论文章,我的豆列里有收藏。整本读完感觉很难受,那种艺术的生活永远要在一种失重的状态下,也许注定面临着或转场商业或逃亡的结局。读完走出国图感受着寒冷的北京,真的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评分看过很多遍电影,书里有很多场景电影里并没有收录,是很好的补充。
评分看过很多遍电影,书里有很多场景电影里并没有收录,是很好的补充。
评分这本书很难找,找不到的话可以看《十月》1994年第2期,基本是这本书的主体部分(除了一些照片资料)。这部分主体是吴文光在拍摄时的手记,以自己的经历与纪录片中五个人的经历串联起来。另外书中除了主体是附录部分,是第三代诗人于坚对吴文光以及当时云南尚义街一群文学青年的交往、流浪、不同发展的一个个人式回忆叙述,字里行间都能感到80年代那种真诚的讨论形而上的友谊氛围,个人觉得这部分对于理解吴文光的知识构成以及80年代文学的在地方式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另一篇附是对纪录片的评论文章,我的豆列里有收藏。整本读完感觉很难受,那种艺术的生活永远要在一种失重的状态下,也许注定面临着或转场商业或逃亡的结局。读完走出国图感受着寒冷的北京,真的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评分这本书很难找,找不到的话可以看《十月》1994年第2期,基本是这本书的主体部分(除了一些照片资料)。这部分主体是吴文光在拍摄时的手记,以自己的经历与纪录片中五个人的经历串联起来。另外书中除了主体是附录部分,是第三代诗人于坚对吴文光以及当时云南尚义街一群文学青年的交往、流浪、不同发展的一个个人式回忆叙述,字里行间都能感到80年代那种真诚的讨论形而上的友谊氛围,个人觉得这部分对于理解吴文光的知识构成以及80年代文学的在地方式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另一篇附是对纪录片的评论文章,我的豆列里有收藏。整本读完感觉很难受,那种艺术的生活永远要在一种失重的状态下,也许注定面临着或转场商业或逃亡的结局。读完走出国图感受着寒冷的北京,真的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流浪北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