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继光,1945年生于北京羊房胡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美术系。1987年举办个人画展。参加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画家油画展”。1992年应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之邀,举办“胡同之没”黑白摄影展。1997年举办“家园•沈继光 邢国珍油画展”。2002年《旧京残片——沈继光摄影作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继光摄影插图本《老舍的北京》、《城南旧事》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2003年在北京大学举办《残片古城》摄影展。2005年《老物件——复活平民的历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2006年为作家史铁生《过去的事》、《活着的事》、《写作的事》配摄影作品。2009—2012年在三味书屋先后举办个人艺术展:《走不上的地平线——我与油画》回顾展,《心在天壤间》摄影作品展,《借草——逃往诗意的栖居地》设计作品展,《赴滇七日谈》图文展。2013年温故影像“沈继光•残片图本系列”,生命托付的老镜头,精选而成《乡愁北京——寻回昨日的世界》、《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表于2024-11-21
乡愁北京:寻回昨日的世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世说新语》 2018年7月22日,在登陆上海的安比台风里,愚园路老宅的另一棵广玉兰也倒了。据说,“安比”是高棉语里一种树的名字。 奶奶1940年前后手植的两株广玉兰,...
评分对一片地域或一座城的记录,方式可以有许多种,端看角度自何而起。如沈从文以文学的方式构筑湘西凤凰,未必全然写实,却符合他心目中之故乡与“希腊小庙”的结合体——蛮野、朴拙与沉静;瓦尔特•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用博学而优雅蕴藉的笔触记忆与想...
评分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世说新语》 2018年7月22日,在登陆上海的安比台风里,愚园路老宅的另一棵广玉兰也倒了。据说,“安比”是高棉语里一种树的名字。 奶奶1940年前后手植的两株广玉兰,...
评分“它污浊,它美丽,它衰老,它活泼,它杂乱,它安闲,它可爱,它是伟大的夏初的北平。”当一个人这么语无伦次地描述着一个城,他必定爱它爱得不知所以。 这个人是老舍。 前年,在季风,看到有人把这段没有逻辑、没有重点、几乎可以说毫无意义的话用作书的题记,印在封面上,...
评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看到,自然,也不是所有的痛都能体会,更是无以想像。 这是一个想像不到的世界,变化的想像不到的快,于是,一条条回不去的路导向了一个个寻不回的昨日世界。 一个人,一座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就这么在变化着,犹如一头被打了激素的猛兽。 沈老对这座...
图书标签: 摄影 老北京 历史 沈继光 北京 散文随笔 文化 想读
温故影像“沈继光•残片图本系列”之《乡愁北京——寻回昨日的世界》。
老朋友舒乙(借父亲老舍的话)说:“世上最好最美的事,往往是最愚傻的人干出来的啊!”
老朋友史铁生说:“若要简单,任何人生都是可以删减到只剩下吃喝屙撒睡的……其实人间的事,更多的都是可以删减但不容删减的。”
沈继光说:30年前“拍摄残片的彩色底版,在时间的消磨中其影像渐渐模糊”,甚或30年后的我,“也由健壮敏捷而变得步履蹒跚、白发添头了,终将成为残片而消逝”。
从1984到2006年,沈继光行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拍摄了5000余幅照片。本书选取其中近420幅作品,分23个专题,集中展现消失中的大城——从皇宫遗址、贡院学堂,到市井民宅、胡同院落;从门钹柱础、店铺门脸,到摇车炕席、石碾农具……每幅图片后,附有详尽的文字说明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共12万字,再现了1980年代至今30多年间北京的城市变迁。
攒了几十年,照片有历史价值,全部黑白小张呈现也是无奈之举。乡愁与残梦都好,可未免有胡同沙文主义倾向,故都保存与胡同生活是难题,一味就说过去的片砖片瓦都闪金光也未免可笑。
评分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评分一本情怀集。
评分非常喜欢照片的视线,就像自己也在那些巷落走了一趟似的.尽管都是黑白照,在树影间隙中穿梭的印象却分外清晰
评分悲情
乡愁北京:寻回昨日的世界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