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
许倬云先生不仅以其学贯中西的素养享誉海内外学术界,近二十年来他还致力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力图将历史的现实意义呈现给大众,在中国大陆陆续出版了《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万古江河》等著作,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为什么中国走向大一统,欧洲发展出列国并立的局面?
★16世纪以来,面对西方,中国为何无力招架?
★中华文明的复兴,机遇何在?
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路线图: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峰与谷”及转折点;最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则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从此以后,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只能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的方式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我注意到有一股思想的浊流在中国社会中肆虐,旨在抬高西方贬低中国,诋毁、弃绝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虽然中华文明客观上在几十年内基本祸害殆尽,但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主观上的依附感尚还存在。这使得中华文明的复兴尚存一丝生机。但若被这浊流得逞,则我五千年中...
评分这本书真是好看极了,从翻开第一页起就读得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天内将其读完。很少看历史类书籍可以看得如此酣畅漓淋且从头至尾都体验着读得一气呵成的痛快。作者将知识点一个个轻松带出,内容紧凑,中西方两条线同时铺陈,对同时代地球两边所处的历史境况有了大致了解后方能更...
评分读文科的的同学都知道,上学时,历史书的体制都是将中西文化分开叙述,按照时间线,从中国的原始社会开始线性前进到近现代,然后将外国作为一个整体,从头来过,阐述其历史进程。不可否认这样的这样的体制对于系统掌握中国史和外国史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就埋下了一个疑问,那...
评分近年来,我注意到有一股思想的浊流在中国社会中肆虐,旨在抬高西方贬低中国,诋毁、弃绝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虽然中华文明客观上在几十年内基本祸害殆尽,但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主观上的依附感尚还存在。这使得中华文明的复兴尚存一丝生机。但若被这浊流得逞,则我五千年中...
评分这本书真是好看极了,从翻开第一页起就读得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天内将其读完。很少看历史类书籍可以看得如此酣畅漓淋且从头至尾都体验着读得一气呵成的痛快。作者将知识点一个个轻松带出,内容紧凑,中西方两条线同时铺陈,对同时代地球两边所处的历史境况有了大致了解后方能更...
儒家“安百姓”和“安人”是两个志业。“人”是自己周围的人,“百姓”是天下所有的人,因此,儒家所关怀的对象不仅是国家的公民、国内人民的福祉,也有人类全体的福祉,这是普世和永恒的价值观念。
评分与其说是对照,不如说是一部错失历史机遇的深刻自省之书啊。
评分:无
评分备受好评的《许倬云说历史》系列保持着每年一部出版,虽不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对历史爱好者来说,由严肃的学术者来写这样的书是最好的选择。三年前看过许倬云《我者与他者》,与这部《中西文明的对照》架构和内容相似,前者是正儿八经的学术论文和讲稿合集,读起来会显生涩,后者就容易得多,而且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不得不承认,这是我喜欢的方式之一。中古以前的历史,中西各有闪光点,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体系,东方的春秋战国-汉文化体系,都是当时世界的最前端。再往后很多世纪,可以理解为“劣币驱逐良币”。是的,“优胜劣汰”并不总是符合事实,我一直持怀疑态度。到了近代,就是欧洲主导了,所谓的“文艺复兴”,简单地说就是复的希腊-罗马文化体系的兴,虽谈不上独到,但我确实是从许这里学习到的。许倬云是王力宏的舅爷爷来着。
评分什么鬼啊。。。这也叫对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