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莱文森
(Marc Levinson)
《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作者、知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他长期从事经济与商业类写作和演讲,擅长把握经济、贸易、国际金融等方向的话题,在很多国家做过学术与商业演讲。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发表于2025-02-02
集装箱改变世界(修订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本来是一本不错的书,只读了一章,好心情就全被毁了... 第一章的里面共标注了17个注释,可是看完第一章后直接就是第二章了,咦?注释呢?翻到最后一页,也没有啊,再回头看目录,有啊!在最后啊!可我的怎么木有啊?哥仔细一看,目录的最下面有一行小字:本书的注释及参考文献...
评分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身边的许多产品,都是由全世界各地飘洋过海而来。就拿iphone来说,它的设计与研发在美国总部完成,而iphone处理器是由三星在韩国制造的,屏幕则来自日本,还有许许多多小零件,像是来自法国的陀螺仪传感器,来自荷兰的NFC通讯模块。这些创...
评分(一)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同时访问一个位于北京的网站和一个位于美国的网站,你几乎不会感到太明显的速度差异。通过鼠标点击发出的请求字节,以光速穿越众多神秘的设备:路由器、海底光纤等,把遥远的信息带到你面前。 这是我们逐渐已经习惯并熟悉的速度。如果你有机...
评分预计叫《集装箱改变世界》,书翻译的不错,写的当然更不错。 敬请留意吧。 《金融时报》与高盛2006年度最佳图书入围作品 “没有集装箱,不可能有全球化。”——《经济学家》 集装箱有什么重要的地方吗? 一个冷冰冰的铝制或钢制大箱子,上面有很多的焊缝和铆钉,底部铺着木板...
评分与其用中文标题,我倒觉得直接用英文的来的好点,而且本书说的最多的就是美国港口的屈辱斗争史,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带来老的一代的退出,然后你就看着新老交集的撕咬,这在哪都有,不一定只是美国。 书还不错,可以当着标准化的书籍学习下,尤其是做平台的兄弟姐妹们,...
图书标签: 经济 商业 物流 全球化 经济学 历史 标准化 集装箱
本书从集装箱的发明史娓娓道来,将一个看似平凡的主题衍变成一个个非同寻常的有趣故事,展现了一项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改变世界经济形态的。它的价值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怎样使用。在集装箱出现之前,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成衣绝对不会遍地开花。而在集装箱出现之后,货运变得如此便宜,以至于某件产品产自东半球,运至纽约销售,远比在纽约近郊生产该产品来得划算。中国也从此登上国际集装箱海运和世界工厂的舞台。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还会有趣地发现,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创新,也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看完特别想去各大港口走一走。本书的三个支点,一是研究运输技术变革产生的影响,二是研究创新给社会资源带来的重要性,三是运输成本与经济地理之间的联系。个人觉得有意思的点是:一项技术创新(生产力改变),势必改变生产关系,进而影响利益分配,那么各方的反应带来的不同结果很值得玩味,比如集装箱带来码头工人的失业和再就业,那么工会和政府及企业的斗争是一方面,如果政府屈服用暂时的公平去掩盖问题,那么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承受不来,比如某些大港口就此陷落,再也赶不上去。而看似集装箱的问题,实则是交通运输的问题,而交通运输带来的是产业链的改变,比如工厂的设点、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地理分离、商品的全球化等,所以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其实是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
评分琐碎。
评分这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讲的发人深思的好故事。
评分这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讲的发人深思的好故事。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看完特别想去各大港口走一走。本书的三个支点,一是研究运输技术变革产生的影响,二是研究创新给社会资源带来的重要性,三是运输成本与经济地理之间的联系。个人觉得有意思的点是:一项技术创新(生产力改变),势必改变生产关系,进而影响利益分配,那么各方的反应带来的不同结果很值得玩味,比如集装箱带来码头工人的失业和再就业,那么工会和政府及企业的斗争是一方面,如果政府屈服用暂时的公平去掩盖问题,那么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承受不来,比如某些大港口就此陷落,再也赶不上去。而看似集装箱的问题,实则是交通运输的问题,而交通运输带来的是产业链的改变,比如工厂的设点、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地理分离、商品的全球化等,所以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其实是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
集装箱改变世界(修订版)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