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生於1965年,祖籍湖南湘鄉。1982-1989年在北大中文係讀本科、碩士。2002年在中山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博士學位,師從黃修己教授。2004-2006年在復旦中文博後流動站,師從陳思和教授。現為廣州華南師大文學院教授。有《試論40年代延安文壇的“小資産階級”話語》等關於延安文學方麵的論文和專著《寶塔山下交響樂:20世紀40年代前後延安的文化組織與文學社團》等。此外有性彆文化研究的論文若乾
本書采用大量史料,從文化環境的外因和文人自身思想藝術情感的個人內因兩個方麵入手,主要以周揚、何其芳、丁玲三位從上海等大城市到延安的外來文人為研究個案,以政治權力話語與小資産階級知識分子話語之間的關係為綫索,描述文人們1940年代前後在延安進行思想轉變的復雜過程,分析其傾斜過程中的重重縫隙以及其中所錶現齣來的文化病癥和痛苦的多重人格形態。全書貫穿瞭文人自省的研究思路,將文化環境與文人個體融為一體,共同當作曆史的主體力量進行考察。曆史雖然已經過去但曆史的陰影還會暗暗地跟隨人類,如果人類沒有足夠的自省和改變的話
發表於2024-12-31
延安文人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1942年的mzd《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確對左翼文學乃至中國現代文學都有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並且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麵。但事實上,進入延安的文人在創作觀念和創作實踐上的改變(甚至為“突變”),並不能把所有原因歸於《講話》,其中的誘發因素是復雜...
評分1942年的mzd《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確對左翼文學乃至中國現代文學都有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並且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麵。但事實上,進入延安的文人在創作觀念和創作實踐上的改變(甚至為“突變”),並不能把所有原因歸於《講話》,其中的誘發因素是復雜...
評分1942年的mzd《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確對左翼文學乃至中國現代文學都有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並且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麵。但事實上,進入延安的文人在創作觀念和創作實踐上的改變(甚至為“突變”),並不能把所有原因歸於《講話》,其中的誘發因素是復雜...
評分1942年的mzd《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確對左翼文學乃至中國現代文學都有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並且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麵。但事實上,進入延安的文人在創作觀念和創作實踐上的改變(甚至為“突變”),並不能把所有原因歸於《講話》,其中的誘發因素是復雜...
評分1942年的mzd《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確對左翼文學乃至中國現代文學都有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並且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麵。但事實上,進入延安的文人在創作觀念和創作實踐上的改變(甚至為“突變”),並不能把所有原因歸於《講話》,其中的誘發因素是復雜...
圖書標籤: 解放區文學 近代史 知識分子 現當代文學研究 新料 文學史 延安文學 何其芳(加上延安這一脈)
作者希望能深入到曆史情境中去,審視中國的知識分子具體如何思考、如何選擇,以求真的態度還原本相,來對抗此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學界對延安文人的臉譜化解讀。從此書來看我認為她一定程度上成功做到瞭。難得的是,有一份依據說一份話的學術求真態度。批評時毫無留情,卻並不妨礙感受到其背後的人文關懷。
評分作者希望能深入到曆史情境中去,審視中國的知識分子具體如何思考、如何選擇,以求真的態度還原本相,來對抗此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學界對延安文人的臉譜化解讀。從此書來看我認為她一定程度上成功做到瞭。難得的是,有一份依據說一份話的學術求真態度。批評時毫無留情,卻並不妨礙感受到其背後的人文關懷。
評分作者希望能深入到曆史情境中去,審視中國的知識分子具體如何思考、如何選擇,以求真的態度還原本相,來對抗此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學界對延安文人的臉譜化解讀。從此書來看我認為她一定程度上成功做到瞭。難得的是,有一份依據說一份話的學術求真態度。批評時毫無留情,卻並不妨礙感受到其背後的人文關懷。
評分作者希望能深入到曆史情境中去,審視中國的知識分子具體如何思考、如何選擇,以求真的態度還原本相,來對抗此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學界對延安文人的臉譜化解讀。從此書來看我認為她一定程度上成功做到瞭。難得的是,有一份依據說一份話的學術求真態度。批評時毫無留情,卻並不妨礙感受到其背後的人文關懷。
評分作者希望能深入到曆史情境中去,審視中國的知識分子具體如何思考、如何選擇,以求真的態度還原本相,來對抗此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學界對延安文人的臉譜化解讀。從此書來看我認為她一定程度上成功做到瞭。難得的是,有一份依據說一份話的學術求真態度。批評時毫無留情,卻並不妨礙感受到其背後的人文關懷。
延安文人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