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清华大学文学教授,著有《迷舟》、《相遇》等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等长篇小说六部,以及《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文学的邀约》《博尔赫斯的面孔》等论著和随笔集多部。
发表于2025-02-04
雪隐鹭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时常会想,有件事情注定遗憾,《金瓶梅》大概永远都不会被真正地影视化。对于这样一部充满原罪的才子之书而言,被曲解、猎奇、小视,就是它的宿命。当然,如果去检索资源,与《金瓶梅》相关的影视层出不穷,但无一例外,都是攫取情色片羽,敷衍成刺激感官的回章断简,而大众...
评分我时常会想,有件事情注定遗憾,《金瓶梅》大概永远都不会被真正地影视化。对于这样一部充满原罪的才子之书而言,被曲解、猎奇、小视,就是它的宿命。当然,如果去检索资源,与《金瓶梅》相关的影视层出不穷,但无一例外,都是攫取情色片羽,敷衍成刺激感官的回章断简,而大众...
评分拿起就不想放下的书,一口气读完。让没读过金瓶梅的人能燃起强烈的阅读愿望,也让读过的人升起把全书再细读一次的渴望。 像《金瓶》,《红楼》这样的书,如果不看评论,很难领会书中的细微之处,而恰恰是这些地方,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的功用便在此,让人更懂《金瓶梅》。而...
评分近来不少作家都开始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当然,这种研究服务于其写作),前有刘心武的《红楼梦》研究,最近则有格非的这部《雪隐鹭鸶》,也许是在西方的语境里浸淫已久,深感古典文学强大的借鉴意义。其实一个作家该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如诗人西川曾言印度、东欧的东西现在对...
评分读完此书深感惆怅,依然只为金瓶梅。 相比于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而言,两本评书可以作互补相看,虽难免有一些人物、情节评论的重叠,但切入角度新颖而深刻。《金瓶梅》的声色自不必说,然为了引出虚无这个概念,作者在卷一从《金瓶梅》的创作年代入手,阐述了其时代背景...
图书标签: 格非 金瓶梅研究 文学评论 古典文学 金瓶梅 中国文学 文学 文化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论《金瓶梅》的专著。全书第一、第二部分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对小说所展现的器物日用、经济活动、观念风习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第三部分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格非教授于治学写作之余反复品读《金瓶梅》,积多年之功得成此书,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视角使他的解读别有会心。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格非教授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悲悯之书,更是一部别开生面、寄意深远的呕心沥血之作。《雪隐鹭鸶》对《金瓶梅》展开全方位解读,正是要鼓励读者穿透偏见和曲解,去索解隐秘、探幽访胜。
没读够
评分从整个晚明政经法律思想风俗大格局入手,以小说见出时代之变迁,细读文本的功夫可佩,时时新意迭出。其论世之语往往可烛照当下。格局过大也会导致面面俱到,难以深入。
评分这应该是我读过的《金瓶梅》评论类书籍中料最足的了。作者格非有学院气派,旁征博引,角度多元,下笔机趣。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经济与法律”,主要从制度入手来探讨《金瓶梅》的舞台、版本以及经济法律背景;第二部分为“思想与道德”,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基础,方能理解透彻;第三部分“修辞例话”,主要讲人物和世情,这部分适合初读金瓶梅的读者品评。个人建议《金瓶梅》的新读者可以先读第三部分,再读第一部分,这样就不至于觉得无趣艰难。
评分虽然是较为严肃的学术书籍,但是读了颇有生趣。想起上次通读《金瓶梅》,已经过去了四年,其中大部分的情节和次要人物都忘得支离破碎,但通过格非老师的梳理与指引,一些记忆又恢复了起来。所以读原典还是很重要的,只有曾经哪怕是啃过的原本,在记忆中多少留下了感性而直接的印象,再听人提起,就能迅速地激活记忆。
评分有幸在上海图书节的时候买到签名本。很值得一读。视角广阔,内容翔实,观点独到。
雪隐鹭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