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1939)、《自由四论》(1969,后扩充为《自由论》)、《维柯与赫尔德》(1976)、《俄国思想家》(1978)、《概念与范畴》(1978)、《反潮流》(1979)、《个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现实感》(1997)等。
某种意义上说,《扭曲的人性之材》可以看作是《反潮流》的姊妹篇。众所周知,伯林对多元主义价值观的强调,贯穿到了他的一系列著作之中,因此很难提炼和归纳出他思想中的统一主题。但在观念史研究这个大前提下,《扭曲的人性之材》和《反潮流》还具有了某些同一性和关涉性。比...
评分001 他们更加深信的是(托尔斯泰正是如此):假如自由只是一种幻觉,它也是人类的生存和思考必不可少的一种幻觉。 002 伏尔泰认为,人类成就的山峰,而不是谷底,才是历史研究唯一有价值的对象。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共和国晚期和元首制早期的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佛...
评分"Out of cross-grained/crooked timber of human nature nothing quite straight can be made." “理想的追求” 在某一刻,我意识到,所有这些观念的共同之处是一个柏拉图式的理念:首先,像在科学中一样,所有真正的问题都应该有且只有一个真正的答案,而其他的答案都必然是...
评分 评分轻松阅读的后果是一直很开心。伯林真让人开心。 伯林大概是著名拖延症。我读过所有的他的书里,编者都在抱怨这本书拖了多少年,要发表的时候伯林又要改,一改又是多少年。他好像没有项目管理概念,笔记乱七八糟,把作业拿回去一扔就不看了,所以有个机智的编者在《自由及其敌人...
知行合一最难的是构建自己“知”的理念世界,并且使其自洽吧。就像一个最虔诚的信徒和一个最纯粹的功利主义者一样,他们知其所知,知其所信,他们的信念如此成熟而坚定,言行合一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价值理念是模糊的,中庸的,甚至是互相矛盾,随时而变的,“知”先天不足的情况下,知行合一就显得格外困难重重了。
评分人性是一根扭曲的木材:不仅无法奢望从中长出什么乌托邦,其自身更会演化出民族主义这样“被压弯的树枝”。浪漫主义有其打破理性统一、打破乌托邦幻想的积极一面,但它也并未能与极权主义彻底脱节——对于个体感受的推崇、歌颂创造力的本体性地位,则将引向民族主义、领袖崇拜。建议本书同《浪漫主义的根源》搭配食用。(btw哈代真的是编辑们的楷模????????????
评分和《反潮流》一样属于观念史
评分“毫无疑问,一个人假如完全随心所欲的话,不仅会伤害到邻居,也会伤害到自己。自由仅仅是多种价值中的一种,不可能不受约束和限制。不过,在反叛的时候,这一点不可避免地被遗忘了。”
评分不敢说读懂,至少这头一遍绝不敢说。但是从大段大段的书摘就已经能够证明这是一本好书。其实应该是一个论文和演讲的文稿集吧,内容涉及到了从18世纪开始的欧洲思想史的变化,作者应该还是倾向于个人主义和浪漫主义吧,但是他也不断地提出文化相对论的缺点,并且几次纠正。最终他讲到了我们似乎总是潜意识里只接受一个终极真理体系的办法,在这个真理体系层面上,世界通向大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