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云
出生于台北,祖籍湖南岳阳。现旅居美国。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曾就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系博士班。曾任《民生报》儿童版、《王子》杂志主编。
学生时期即开始写作;一九七五年发表处女作《随缘》,一九七六年起连续以短篇《掉伞天》《乐山行》,中篇《姻缘路》,三度荣获联合报小说奖,以媲美张爱玲的惊人才华饮誉文坛。作品后来集结成《随缘》《姻缘路》出版。
一九八〇年后赴美留学,成家立业,停笔三十年。
二〇一一年春天以长篇小说《桃花井》复出,同年夏天出版短篇小说集《掉伞天》。
发表于2025-02-24
桃花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桃花井》是蒋晓云在大陆出版的第二部作品,由六篇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短篇构成一部长篇,每篇交代上一篇的结局,同时展开新的人物。“桃花井”的名字看似清新,内里其实沉痛无比。 小说由杨敬远的故事引出。杨敬远早年是富家少爷,解放时忍痛丢下妻子儿子,逃到台湾却被...
评分1971年,余光中动容地写下《乡愁》: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大陆那头的小岛,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迎来了汹涌的人潮。随着国民党撤退至台湾的一众人等,都被台湾“本省人”称为“外省人”。他们不会说本地话,也没有归属的宗族。他们的根在...
评分看完心里沉甸甸的,还哭了,想到家乡的一些人和事,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你以为只是一次短暂的分离,却原来已经是诀别了。而很多时候你也不知道从前不可或缺的人,早已和你走上了不同的路,回头时已相隔太远。即使你拼命想再拉近彼此的距离,却已经是终其一生都不可能再回到从前。
评分故乡就在童年那头,在记忆里熠熠生辉,但每接近一分,就越让人感到陌生,曾经熟悉的风物与人事透着疏离与漠然。对于在台湾的外省人第一代来说,他们历经战乱和新旧交替,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流亡者。他们颠沛流离,无奈地接受着两种文化的洗礼,告别曾经的传统,这种断裂发生得...
图书标签: 蒋晓云 小说 台湾 台湾文学 乡愁 中国文学 文学 历史
★ 那千古一叹,是血脉中割舍不断的乡愁
★ 夏志清、王安忆推荐
★ 一部让人等待了三十年的小说
★ 如果《百年好合》记录的是传奇故事,那么《桃花井》书写的便是无言之恸。
★三十年后归来,蒋晓云以书写两岸议题的长篇小说《桃花井》复出,作家张大春为之激动,直呼“她是我的偶像”。
《桃花井》是蒋晓云复归文坛完成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
一九四九年随国民党到台湾的李谨洲老先生经历大半生离乱颠沛后,晚年回到家乡。老人寻回了失散的长子,更进一步找了个桃花井的寡妇董婆续弦,打算在老家重新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城乡的差距、父子的代沟、个性的冲突、利益的挤压等问题交相上演。且看老人如何智慧布局,在命运荒谬却又见真情的人生过程中,遂其所愿,落叶归根。
开篇写舞秧歌的锣鼓,恍如写《秧歌》的张爱玲再世。可写完离别的那场,再转去写几十后的台北,你就知道她是蒋晓云。第一章,《去乡》真好看,写敬远离家,与妻子秉德和大哥道别。此处无声胜有声。世间所有的离别都是寂静的,如果有喧闹,那都是假装。独在异乡为异客,《桃花井》是写给那些没有根的人。
评分这电影镜头一般的写法,没有那浓厚的思绪及饱满的情感是根本不能轻易尝试的~但蒋晓云却能把画面一帧一帧都推到文字里面,摇动手柄,故事娓娓道来,韵味悠长~真阅读一乐事呀~
评分这电影镜头一般的写法,没有那浓厚的思绪及饱满的情感是根本不能轻易尝试的~但蒋晓云却能把画面一帧一帧都推到文字里面,摇动手柄,故事娓娓道来,韵味悠长~真阅读一乐事呀~
评分看后记才知道前两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旧作,三十年后又重新拿起,完成了这部长篇。围绕着一九四九年去台湾的主人公后半生回乡、寻亲、归去的人生经历,在当下与过去之间频繁切换。这些离乡的“外省人”像一颗种子,明明在两岸都生根发芽,却都有复杂的苦衷和伤心事,真让人唏嘘不已。
评分还是写于80年代的起首一篇最好,即便有些 sentimental。30年后扩写、续写的段落轻松愉快,冷嘲热讽机灵可爱,但就有些味道上的不搭配。那些对90年代初期大陆中部城市生活的描写,总让我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可是——我的意思是——谁敢说我知道的就为真,书里描写的就是假呢,毕竟,就算我经历过那个时代,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毕竟空间不同嘛。而且我也没听过谁家台湾亲戚回大陆寻亲的故事。扯回来,小说的主要问题还是人物写得不够细不够活,脸谱化、概念化痕迹重。但自己不是目标读者,读过也就罢了。
桃花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