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威等人
姓名:王德威
臺灣大學外文係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森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臺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與比較文學係。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係與比較文學係EdwardC. Henderson講座教授。著有《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臺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二十傢》、《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如此繁華:王德威自選集》、《後遺民寫作》、《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傢文學》、《茅盾,老捨,瀋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課》、《現代抒情傳統四論》、《華語語係的人文視野:新加坡經驗》、《現當代文學新論:義理.倫理.地理》;英文論著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e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等;日文論著《敘事詩????時代????抒情:江文也????音楽????詩作》。2004年獲選為中研院第25 屆院士。2006年被聘為復旦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相關著作
《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
《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敍事(全新增訂版)》
《茅盾,老捨,瀋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
姓名:王曉玨
北京大學德語文學學士、碩士,哈佛大學日爾曼語言文學係博士班,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比較文學與社會中心博士,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東亞語言文明係助理教授,同時兼聘日爾曼語言文學係與電影研究中心。中、英文論文散見多種論文集和期刊雜誌。著有Modernity with a Cold War Face: Reimagining the Nation in Chinese Literature across the 1949 Divide(《冷戰與中國文學現代性:1949前後重新想像中國的方法》)(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3)。閤編有Lu Xun and Sinophone Asia (Brill, 2015, forthcoming)。閤譯有《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理解大眾文化》、《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等。現正在撰寫第二本英文研究專著,The Edges of Literature: Eileen Chang and the Aesthetics of Deviation(《文學的邊緣:張愛玲與偏離的美學》)。
相關著作
《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
姓名:白睿文
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博士。現職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係教授兼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著作包括《煮海時光:侯孝賢的光影記憶》(印刻齣版社,2014;廣西師範大學,2015),《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2005;麥田齣版社,2007;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8),《痛史:現代中國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2008;麥田齣版社,即將齣版),《鄉關何處:賈樟柯的故鄉三部麯》(英國電影學院,2009;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10)等書。中英譯作包括王安憶《長恨歌》、葉兆言《一九三七年的愛情》(2003)、餘華《活著》(2004)、張大春《我妹妹》與《野孩子》,以及即將齣版的舞鶴《餘生》。2009年獲得現代語言協會(MLA)最佳翻譯獎的榮譽提名,曾擔任2010年金馬電影節、2012,2014年紅樓夢獎評審和2013年香港「鮮浪潮」國際短片展評審。曾為《新京報》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撰寫專欄。
姓名:吳盛青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現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主要學術興趣為近代詩歌及文人文化,文學中的性別,圖像與文字,情感研究等。其關於現代視野下的傳統詩詞寫作的專著Modern Archaics: Continuity and Innovation in the Chinese Lyric Tradition 1900-1937,由哈佛大學亞洲中心2013年齣版。現從事民國時期照片與詩歌的互動等課題的研究。曾任美國維思裡安大學亞洲學院副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王安博士後,並獲蔣經國基金會、美國學術團體協會(ACLS)的獎助。
姓名:宋明煒
1972年12月齣生,山東濟南人,先後讀於山東大學、復旦大學、哥倫比亞大學,2005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衛斯理學院東亞係副教授。專業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比較文學,近年來的研究興趣集中在科幻小說、成長小說、現代思想和文學中的青春論述。著有傳記《浮世的悲哀:張愛玲傳》(臺北:1996年;上海:1998年)、論文集《批評與想像》(上海,2013年)、英文專著Young China: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Bildungsroman, 1900-1959(哈佛亞洲中心,2015年即齣),為香港Renditions雜誌主編中國科幻小說的英文譯本Chinese Science Fiction: Late Qing and the Contemporary(2012年)。近年來有關中國科幻的中英論文發錶於《讀書》、《上海文化》、《文學》以及Science Fiction Studies等期刊。
姓名:宋偉傑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博士,現任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亞洲語言文化係助理教授。著有《從娛樂行為到烏托邦衝動:金庸小說再解讀》、《中國.文學.美國:美國小說戲劇中的中國形象》,英文書稿Mapping Modern Beijing: Space, Emotion, and Literary Topography(《測繪現代北京:空間,情感,文學地形圖》)將由Oxford University Press齣版。現正進行的英文研究計劃包括Ideocology: Chines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意識形〔生〕態:現代中國的環境想像)與Between Avant-Garde and Martial Arts: Sinophone Film Directors and the Chinese Mind(在先鋒派與武俠片之間:華語電影導演與中
國心靈)。譯有《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閤譯有《跨語際實踐》、《比較詩學》、《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理解大眾文化》、《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等。
相關著作
《大分裂之後:現代主義、大眾文化與後現代主義》
姓名:鬍曉真
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曾於臺灣大學外文係、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校區文學係、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係分別取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是明清敘事文學、清末民初文學與女性文學。2003年齣版的《纔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一書,探討近代中國女性創作、閱讀、齣版小說的情況,是研究明清文化與女性文學的重要參考著作。2011年發錶專書《新理想、舊體例與不可思議之社會─清末民初上海「傳統派」文人與閨秀作傢的轉型現象》,探索民初時文壇新、舊錯雜,男女爭鳴的現象,以及「傳統派」作傢之文化堅持的脈絡與影響。該書於2012年獲頒中研院第一屆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專書獎。最近編輯《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一書(2011,與王鴻泰閤編)。於1999年獲中央研究院青年學者研究著作獎,2003 年獲國傢科學委員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姓名:奚密
臺灣大學外文係學士,美國南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教於美國戴維斯加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學係,並兼任係主任。主要著作包括《現代漢詩:1917年以來的理論與實踐》、《現當代詩文錄》、《從邊緣齣發》、《臺灣現代詩論》等書,《現代漢詩選》、《園丁無蹤:楊牧詩集》、《今生有約:黃翔詩集》等英譯詩選,《二十世紀臺灣詩選》、《航嚮福爾摩沙:詩想臺灣》等英譯選集編選,《海的聖像學:沃剋特詩選》中譯詩集,及《誰與我詩奔》、《芳香詩學》等散文集。
姓名:高嘉謙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文係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文學、漢詩、臺灣文學、馬華文學。著有博士論文《漢詩的越界與現代性:朝嚮一個離散詩學(1895-1945)》。主編《抒情傳統與維新時代》(上海:上海文藝,2012)、馬華文學的日本翻譯計畫「臺灣熱帶文學」係列(京都:人文書院,2010-2011)。現從事汪精衛政權的文學研究。
姓名:張恩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係博士、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後,現為麻塞諸塞州大學語言文學文化係助理教授。研究方嚮包括十九世紀以來的中文文學、華語電影以及大眾文化、中外跨文化研究,發錶文章包括蕭紅、長徵、紅色旅遊,閤編著作《中國紅色遺產:共產主義革命的文化餘生》將由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齣版。
姓名:梅傢玲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現任臺灣大學臺文所與中文係特聘教授,兼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兼括中國近現代文學、臺灣文學與漢魏六朝文學。曾任臺大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並先後擔任捷剋查理大學、中國清華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客座教授。著有《從少年中國到少年臺灣─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性別,還是傢國?─五○與八、九○年代臺灣小說論》、《世說新語的語言與敘事》、《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另編有《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灣現代文學教程:小說讀本》、《文化啟濛與知識生產》、《臺灣研究新視界:青年學者觀點》。曾獲頒教育部全國傑齣通識教育教師獎及臺灣大學全校教學傑齣獎。
相關著作
《從少年中國到少年颱灣: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新版)》
《從少年中國到少年臺灣: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
《臺灣研究新視界:青年學者觀點》
姓名:許暉林
臺灣基隆市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係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係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明清小說、明清文化史、城市研究以及視覺研究。著有〈歷史、屍體與鬼魂:讀話本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延滯與替代:論《西遊補》的自我顛覆敘事〉、〈《老殘遊記》中的身體隱喻〉等論文。最近正在進行與中華帝國晚期的視覺現代性相關的研究。
姓名:陳國球
香港教育學院中國文學講座教授、人文學院院長、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總監。曾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中國文學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文係主任,加拿大雅博特大學東亞係、捷剋查理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教授。研究範圍包括文學史學、中國詩歌與詩學、香港文學等。著編有:《抒情中國論》(2013)、《文學如何成為知識》(2013)、《結構中國文學傳統》(2011)、《情迷傢國》(2007)、《明代復古派唐詩論研究》(2007)、《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2004)、《感傷的旅程:在香港讀文學》(2003)、《文學香港與李碧華》(2000)、《中國文學史的省思》(1993)、《香港地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1991)等。
姓名:陳綾琪
淡江大學英文係畢業後,即赴美就讀研究所。先在奧多明尼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拿到英美文學碩士,隨後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中國現代文學與比較文學,相繼取得中國現代文學碩士與比較文學博士。在哥大期間,曾選讀夏誌清教授的明清戲麯,這是夏先生在哥大上的最後一門課。在王德威教授與Ursula K
Heise教授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陳綾琪目前為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中國現代文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包括華人文化認同政治,記憶與書寫,後現代主義美學,後殖民身分認同論述等。著有專書Writing Chinese: Reshaping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Palgrave McMillan, 2006),及有關臺灣文學,海外華文文學,現當代中國文學與重創記憶(traumatic memory)等其它文章。目前即將完成書稿Memory’s Shores: Remembrance of the Mao Years。
姓名:楊小濱
耶魯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政治大學臺文所教授。曾任上海社科院、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威尼斯大學等教授、研究職務,《現代詩》季刊、《現在詩》詩刊特約主編。著有專書《否定的美學》、《歷史與修辭》、The Chinese Postmodern、《無調性文化瞬間》、《語言的放逐》、《迷宮.雜耍.亂彈》、《感性的形式》、《欲望與絕爽》等,詩集《穿越陽光地帶》(獲現代詩社1994年「第一本詩集獎」)、《景色與情節》、《為女太陽乾杯》、《女世界》、《多談點主義》、《指南錄.自修課》等。近年在兩岸各地舉辦個展「後攝影主義:塗抹與蹤跡」,並齣版觀念攝影與抽象詩集《蹤跡與塗抹:後攝影主義》。
相關著作
《否定的美學: 法蘭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
《欲望與絕爽——拉岡視野下的當代華語文學與文化》
姓名:楊昊昇
北京大學中文係畢業,哈佛大學東亞係博士。現任美國俄亥俄州邁阿密大學德國、俄國、亞洲及中東語言與文化係助理中文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文學、電影。博士論文研究二十世紀中國作傢的舊體詩。近年期刊與專書論文包括:〈骸骨迷戀:鬱達夫的遺民情結與舊體詩〉、〈浪漫主義詩人郭沫若的政治抒情:以郭和毛澤東的詩詞唱和為考察中心〉、〈革命神話及其情色改寫:當代電影銀幕上的新型烈士形象〉(譯名)。現正在撰寫以博士論文為基礎的專著。
姓名:雷勤風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博士,現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學係副教授。著有The Age of Irreverence: A New History of Laughter in China(California, 2015);編譯有錢鍾書散文小說閤集Humans, Beasts, and Ghosts: Stories and Essays(Columbia, 2011)、香港《譯叢》雜誌「楊 絳」專號(2011);閤編有The Business of Culture: Chinese Cultural Entrepreneurs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1900-65(UBC Press, 2014)、澳大利亞China Heritage Quarterly「《中國評論週報》」專號(2012)、美國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喜劇中國」專號(2008)。
姓名:劉劍梅
齣生於福建省南安縣。北京二中學生,北京大學中文係學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東亞係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博士,曾為美國馬裏蘭大學亞洲與東歐語言文學係副教授,現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齣版過中文著作:《彷徨的娜拉》(北京三聯生活書店,2014年)、《莊子的現代命運》(商務印書館,2012年)、《共悟人間:父女兩地書》(與劉再復閤著,香港天地圖書,2000年;上海文藝齣版社,2001年;臺灣九歌齣版社,2003年)、《狂歡的女神》(香港明報齣版社,2004年;臺灣九歌齣版社,2005年;北京三聯,2007 年),《共悟紅樓》(與劉再復閤著,北京三聯,香港三聯,2009 年),《革命與情愛》(上海三聯,2009年)。英文專著:《莊子與中國現代文學》Zhuangzi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紐約: 牛津大學齣版社,即將齣版),《革命與情愛:文學史女性身體和主題重複》Revolution Plus Love: Literary History, Women’s Bodies, and Thematic Repetition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Fiction(美國夏威夷大學齣版社,2003年),《金庸現象:中國武俠小說與現代中國文學史》The Jin Yong Phenomenon: Chinese Martial Arts Fiction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與何素楠Ann Huss閤編,Cambria Press, 2007年),另有中英文文章數十篇,發錶
於各種報刊。
姓名:劉瓊雲
臺灣大學中文係、外文係雙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係碩士,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係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醉心於觀察明清文學、歷史、神怪傳統交界處文字變化的動態;穿梭古今、虛實、人世異界,從中捕捉理性歷史知識之下,個別作者的感性思維及群體文化律動。著作包括〈聖教與戲言─論世本《西遊記》中意義的遊戲〉(2010)、〈人、天、魔─《女仙外史》中的歷史缺憾與「她」界想像〉(2011)、〈帝王還魂:明代建文帝流亡敘事的衍異〉(2012)、〈妖魔、動物、精怪:《醒世姻緣傳》中的記惡書寫〉(2014)等。
姓名:潘少瑜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博士,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UCL)比較文學碩士,2005-2006年獲得傅爾布萊特基金會獎助,赴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係研究訪問。2008-2010年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人員,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係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翻譯研究、文學批評等,近年關注的研究主題為清末民初之言情書寫和翻譯、鴛鴦蝴蝶派文學現象,以及英國維多利亞通俗小說在近代東亞地區的流傳與影響。
姓名:蔡建鑫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日本文學、比較文學學士、哈佛大學東亞區域研究碩士、哈佛大學東亞係中國文學博士。目前任教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亞洲研究學係。研究領域包括現當代臺灣文學、中國文學、華語語係文化研究,以及西方批評理論。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史書美教授、南加州大學的貝納子教授閤編Sinophone Studies: A Critical Reader(《華語語係研究讀本》)。英文專書A Passage to China重新論述臺灣的殖民/遺民歷史,即將齣版。
姓名:鄭毓瑜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係特聘教授,研究成果曾獲得教育部學術獎,科技部(原國科會)傑齣研究獎,科技部傑齣學者研究計畫,鬍適紀念講座,臺大傑齣專書獎,並曾獲美國Fulbright、國科會與Harvard、UCLA、UIUC等學術機構獎助,齣國研究、參訪或講學。在教學方麵亦曾獲得臺大教學傑齣獎,以及數度獲得全校教學優良獎。於學術行政上,則擔任過科技部人文司中文學門召集人、科技部人文中心(後改成人社中心)執行委員,以及臺大中文係主任兼所長、文學院語文中心主任等,目前為科技部人文司諮議委員。研究領域為中國文學批評、近現代文學與文化、六朝文論等,代錶作為《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齣版社,2005)及《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臺北:聯經齣版公司,2012年)
相關著作
《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全新增訂版)》
姓名:橋本悟
2014年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東亞語言文明係),從2014年開始在芝加哥大學Society of Fellows從事博士後研究。赴美讀書之前,他在日本東京大學獲得瞭法國文學的碩士與學士學位。研究主題包括東亞比較文學,中西比較美學,二戰後東亞思想、文化史。
姓名:魏艷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係博士,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係訪問學者,現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係助理教授。研究興趣主要為中國現代通俗小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流行小說與電影,華語語係文學(尤其是新馬地區與香港的互動)。博士論文的題目為《中國偵探小說的產生與發展:1900-1949》,曾在學術期刊上發錶過〈論《狄公案》的中西互動〉、〈中國近代偵探小說的翻譯〉、〈從《獅子城》看六十年代新加坡國傢電影的齣現〉等。
姓名:羅靚
女,重慶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哈佛大學東亞係,獲漢語言文學學士、比較文學碩士、東亞語言文明博士學位。曾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斯德哥爾摩大學東方語言係、斯坦福大學文學院等地求學和研究。現任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梨花人文科學院研究教授(Research Professor, Ewha Institute for the Humanities, Ewha Womans University)(2014-2015),美國肯塔基大學現代與古典語言文學文化係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Modern and Classical Languages, Literatures, and Cultures, University of Kentucky),歐洲伊文思基金會(European Foundation Joris Ivens)理事,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書評編 輯。著有The Avant-Garde and the Popular in Modern China: Tian Han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Performance and Politic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14). 2014-2015年度獲韓國國傢研究基金。目前主要從事白蛇故事現代轉型的研究,以持續關注先鋒錶演、政治論述、流行文化在中日韓的互涉,及其與國際先鋒主義和流行文化的互動。
姓名:羅鵬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美國杜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係副教授。主要從事近現當代中國文學文化研究。齣版專著有The Naked Gaze: Reflections on Chinese Modernity(《肉眼:反思中國 現代性》)(哈佛,1998)、The Great Wall: A Cultural History(《長城:文化史》)(哈佛,2010)、Homesickness: Culture, Contagion, and National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China (離鄉病:現代中國中的文化、疾病、以及國傢改造)(哈佛,2015)。閤編有Writing Taiwan: A New Literary History(《文學臺灣:一本新文學史》)(杜剋,2007)、Rethinking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Cannibalizations of the Canon(《重新思考中國大眾文化》)(Routledge, 2009)、The Oxford Handbook of Chinese Cinemas(《牛津手冊:中國電影》)(牛津,2013)。譯文有餘華的《兄弟》、閻連科的《受活》與《四書》。正在閤編The Oxford Handbook of New Chinese Literatures(《牛津手冊:現代華文文學》)(牛津,2015)。
摩羅詩人遠矣,社會主義的人造人銷聲匿跡,作為文化資本的「諾貝爾」方興未艾。如何作為「惟一一個逃齣來嚮你報信的人」,這大約是我們這個時代重新思考文學與公民社會的又一個開端瞭。
——王德威
新經典.新讀法
26堂現代人必修的文學課
本書作者來自全球各地華文研究社群,是最具指標性的重量級學者。全書收錄的文章,紛呈在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幾個核心概念與關鍵詞構成,綜閤提齣兼具導讀性質的文章,將帶領讀者觸及並思辨相關議題。
第一單元「新舊文化、語言實驗、公民論述」著眼於近代變革的時空氛圍,因應產生的身分、價值、語言的各種變異與討論。
第二單元「知識轉型、文化生產、歷史記憶」則以近代知識體係為思考的重點,對知識、觀念的形構與轉型,文學形塑的歷史記憶與效果,展開不同麵嚮的反思與迴應。
第三單元「地理疆界、文化跨界、東亞想像」聚焦文體與疆界的思辨,以及在跨學科文學文化的意義上,細讀文本的感知象徵係統,展示東亞的文化想像力。
發表於2024-12-22
從摩羅到諾貝爾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中文文學研究 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 文化 中國文學 文學種種 **颱·M麥田* 工具書 W王德威
論文集,體現當代抒情傳統、近代、報刊、域外等數點趨勢。 收錄單篇文章略顯單薄,可延伸至《引譬連類》、《遺民、疆界與現代性》、《文與魂與體》等專著。
評分讀瞭王德威和陳國球
評分論文集,體現當代抒情傳統、近代、報刊、域外等數點趨勢。 收錄單篇文章略顯單薄,可延伸至《引譬連類》、《遺民、疆界與現代性》、《文與魂與體》等專著。
評分水平不一,王德威和陳國球的可讀。大陸與海外各有各的問題
評分水平不一,王德威和陳國球的可讀。大陸與海外各有各的問題
從摩羅到諾貝爾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