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阿爾貝爾,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官員。
蘭·埃德利,以色列著名記者、作傢,對軍事情報學頗有研究。
二戰以來,美蘇這兩個龐然大物像是繞著圈子的相撲手,不斷找尋著對方的弱點。官僚主義、互相的恐懼令它們無法冷靜地思考,海洋、陸地、天空甚至太空都成瞭它們打鬥的場所。然而作為處心積慮纔得以“獲勝”的美國一方,在麵對蘇聯的轟然崩塌之時,竟然是大為驚訝。蘇聯解體前的諸多端倪何以被徹底忽略?美蘇雙方的情報信息中究竟有多少誤解與錯位?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貓鼠大戰”中,最該保持客觀的情報機構又扮演瞭何種角色?誠然,“勝利者不受審判”,但這份錯愕與尷尬仍然化作瞭一連串的迷思,待人探察。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作者進行瞭大量采訪,受訪者包括政府官員、學者以及情報官員,一場神秘知情人的隔空對話將在本書中精彩呈現。
《西方情報機構與蘇聯解體(1980~1990) 》按照時間順序,首先從曆史的源頭進行考察,先從客觀原因齣發,曆數瞭美蘇之間的種種矛盾與誤解。自二戰以來,這種不和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武器的不斷升級,尤其是核威脅的齣現;另一方麵,曆史記憶的殘渣似乎又誤導瞭大眾甚至是決策者的思想。這兩個因素導緻瞭美蘇安全感的缺失並使雙方無休止地相互猜忌,令軍備競賽陷入瞭病態的瘋狂。接下來作者又將注意力投嚮瞭主觀的因素,講美國的最高決策者們始終無法擺脫自己的偏見,抱定蘇聯是“邪惡的帝國”這一理念,不斷對其進行打壓。在蘇聯逐漸顯露傾頹之勢時,美國無視其虛弱,乘勝追擊,依靠高科技的優勢大大消耗瞭蘇聯早已瀕臨崩潰的國力,進一步加速瞭蘇聯解體的進程。最終蘇聯轟然崩塌,然而由於在這之前情報一直未能被準確地傳達,緻使這種看似歡喜的結果在美國的官員們中也引起瞭軒然大波。在詳述完蘇聯崩潰的曆史淵源與進程之後,本書又展開瞭分析,迴顧瞭蘇聯解體前的各種不祥之兆,緊接著書中又解釋瞭美國為什麼沒能看到這種不祥之兆。本書在最後用瞭一章的篇幅來詳細闡述情報與政治的關係。正如書中所說,在這場瘋狂的競賽中,以中情局為首的西方情報機構看起來似乎掌握著某種能左右局勢的神秘力量。作為信息資料與分析評估的提供者,它們最應該保持客觀公正。然而從結果來看,情報機構在決策過程中的角色始終是邊緣化的。情報的政治化使得少數進行瞭理智判斷的情報人員被冷漠地撇在一邊,也使得情報機構始終無法擺脫自身的命運,即淪為決策者證實自己想法並遊說他人的工具。
在本書的後記中作者從現實的狀況反思瞭“911”恐怖襲擊事件,認為當今的美國的情報機構並沒有從蘇聯解體事件中得到教訓,依然沒能成功發揮其作用,因而使得時隔十年、原本沒有必然聯係的兩個事件,意外地關聯瞭起來。
發表於2025-02-05
西方情報機構與蘇聯解體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本書用大量事例說明,即便是受過優良教育,信息足夠的西方領導人,在情報機構送來的客觀事實麵前,往往也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或者自己的直觀感受;情報機構的領導人往往也是這麼對自己下屬的。這種心態又直接反作用於情報機構裏的下屬給領導送的報告,以及情報給政治傢送...
評分這本書用大量事例說明,即便是受過優良教育,信息足夠的西方領導人,在情報機構送來的客觀事實麵前,往往也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或者自己的直觀感受;情報機構的領導人往往也是這麼對自己下屬的。這種心態又直接反作用於情報機構裏的下屬給領導送的報告,以及情報給政治傢送...
評分既然美國等西方國傢的情報機構幾乎無孔不入,而且對於其主要對手——前蘇聯的監控程度可能是最為集中的,為什麼前蘇聯的解體卻沒有被這些情報機構事先察覺?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近似於謎一樣的問題。這本書就是分析瞭西方情報機構為何不能預測瞭預判諸如此類的“大事件”。這本書...
評分西方人對蘇聯研究的失敗之處,在於他們沒有預測能力,但他們受意識形態驅使而排斥對世界上這個地區做較為精確的社會科學分析,而這種分析可能包括“良好動機的成分,包括理性主義、利他主義、人的創造性,以及與“構造上的”宿命論和一概非法相反的不理智。真正的失敗之處,在...
評分圖書標籤: 蘇聯 曆史 冷戰 冷戰史 情報 冷戰國際史 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叢書 蘇俄
很好玩的一本書,混亂原本就是人類的本性,強烈建議讀之前多少讀點冷戰史,比如安定立的全球冷戰
評分D526/7227 參考 普通6.19還 靜安
評分讓我想起瞭大學寫論文,把所有沾邊的資料文獻一股腦剪輯堆砌在一起。。。
評分D526/7227 參考 普通6.19還 靜安
評分因為是僞命題,本書離題萬裏:西方情報機關與蘇聯解體有毛關係,這些傢夥在“未能撼動世界的十年(1980-1990)”屍位素餐。兩位以色列作者承認本書不是學術著作,事實上就是把這十年的世界局勢剪輯瞭下,最後又扯到拉登和911事件中情局的失職,總之,非常不專業的一本書。
西方情報機構與蘇聯解體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