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午夜之门》《夜火车》《跑步穿过中关村》《到世界去》等。作品被翻译成德、英、日、韩、意、蒙、俄、荷等语言。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
《耶路撒冷》聚焦在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代中国年轻人身上,选取其中典型性的代表,以在运河边长大的五个年轻人举行的一次赎罪式的聚会开始,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勾连出北京、上海、故乡和国外等不同城市和地域的生活。作品展现出一群“70后”各自生活的来龙去脉,呈现出处于当下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70后”的生活和精神样貌,是“70后”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作者希望写出中国最近三十年社会重大转型时期“一代人的心灵史”。
《耶路撒冷》,初看,以为一部关于宗教圣地的人文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小说。耶路撒冷,这个神秘的宗教圣地是作者对主人公渴望自我救赎的隐喻,是主人公心之所往的一种解脱。 小说的作者为70后末期、年仅36岁的北大中文系才子,文采不错。文笔圆润亲切,偏于中规中矩,但不失幽默...
评分徐则臣为小说《耶路撒冷》设置了一别有意味的结构:故事叙述部分与(虚拟的)“专栏文章”交叉推进,直至终局。所谓“专栏文章”,是书中主角初平阳为一媒体开设的“我们这一代”专栏,计三十三篇,除小说中作为实体出现的“到世界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么...
评分《耶路撒冷》这本小书好就好在它的书名讨巧,使读者以为是本巨著。遗憾的是读了之后不知作者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既然是这个结果,真没必要写这么老长。书评称作者是70后作家,感觉更应算是“80后作家”,像89年夏天的事情他都没经历过,有一种“为赋新诗硬说愁”的少年不识...
评分精神病人的运河兄弟情 ——读徐则臣《耶路撒冷》 文|袁复生 有几年没读徐则臣的小说了。这次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经常在机场与高铁书店看到,想不到一个纯文学作家也进了机场书柜,书名《耶路撒冷》也挺特别,也许是店主看到了《耶路撒冷三千年》畅销,被误导了。 从最早读他的...
评分徐则臣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获得第五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在关于这部作品诸多的评论里,充满了“70后”、“史诗”、“时代”、“成长”、“经验”等等关键词。 小说空间上的首都是花街,北京只是陪都。故事的中心情节非常简单,讲述了几位从小生...
很不错,戏剧性有点儿过。性情还在
评分追求不限于时代
评分追求不限于时代
评分追求不限于时代
评分追求不限于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