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1952年生於江蘇鹽城。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兼首席研究員,負責《中國企業報》總編輯工作。兼任清華大學等7所大學8個專業的教授。曾任第11屆團中央委員、新華社西藏分社副社長、山東分社副社長等職。在山東從事新聞工作40年,長期深入基層調查研究。1982年,鬍耀邦批示要求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學習李錦調查研究事跡活動;鄧小平親自接見並稱其“有發言權”。1994年,鬍錦濤聽取其匯報九間棚調研情況時贊揚他“會抓典型,會總結經驗”。齣版專著《馬剋思主義的新發現》、《資本經營理論的提齣》、《金融危機在中國的演變》等14部,510萬字。
這本由新華社資深記者李錦撰著的40年職業生涯的紀實書,就是這樣一本可以深層解讀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的方針政策的由來與實施,以及廣大人民生活多層次的變化。在這近40年的記者生涯裏,作者始終活躍在改革前沿,曾經長期單騎下基層,與農民同吃同住,用事實說話,並進行深度思考和理論總結一係列高水平的調研報告,為改革發展決策提供實踐經驗。一度引起媒體同行乃至40多位國傢領導人的重視,並為此作齣批示。
《深度》即從個人親身經曆齣發,記錄作者長期職業生涯中堅持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經曆,進而展現中國改革與現代化發展不斷突破睏境的曆程,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本以調查研究為主題的人物傳記。作為一名記者,他始終以“大氣魄大責任”關注著國傢社會的發展。他一直秉承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理念,堅信隻有貼近實踐與群眾,用事實說話,纔會齣好的新聞報道,隻有進行深度思考和理論總結,寫齣的調研報告纔會有深度。農村改革之初他就早已在農村蹲點;國企改革伊始,他又深入企業潛水,信貸危機將現,他及時地給總理寄上萬言書。
從農村承包的發軔到信貸危機的預告,近40年間李錦的調查報告先後為45位黨和國傢領導人批示,顯示齣知識分子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核心價值。鬍錦濤贊他“會搞調查,會總結經驗”,群眾認為李錦是黨的好記者,農民的好朋友。
讀此書,不但能更深入清晰地瞭解中國改革發展曆程中的遭遇和突破,還能讀齣品格精神與責任使命。
終於看完瞭《深度》,又二刷瞭,寫個感想。我特彆喜歡前麵的部分,講述人們如何在彷徨,懷疑,壓力下做齣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定,改變瞭曆史,翻開瞭新時代。 喜歡《棉花姑娘的喜悅》, 喜歡《算賬算齣來的萬元戶》, 而且我覺得寫的最好的是九間棚的報道。 我看著照片上農民...
評分什麼是新聞,記者是乾什麼的?柴靜的《看見》愈讀愈讓人沉思這些問題。而當我們讀這本《深度》時,可能會覺得,這兩個人是同行嗎?可能作者也覺得有些問題吧,所以在書的後半段作瞭一下區分,報道性的新聞與思想性的新聞,不過我覺得除瞭思想性,還要加上情感性和政治性。柴靜...
評分終於看完瞭《深度》,又二刷瞭,寫個感想。我特彆喜歡前麵的部分,講述人們如何在彷徨,懷疑,壓力下做齣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定,改變瞭曆史,翻開瞭新時代。 喜歡《棉花姑娘的喜悅》, 喜歡《算賬算齣來的萬元戶》, 而且我覺得寫的最好的是九間棚的報道。 我看著照片上農民...
評分新華社記者透過改革開放大幕,紮根基層農村,深入調查研究,為國傢級媒體譜寫瞭很多典型事例,早期寫的比較好,抓住瞭事件的根本與矛盾點,但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感覺作者輕描淡寫,語焉不詳,也許與作者身居廟堂高位大有關係,已經脫離瞭青年時意氣風發,感想感寫的人生階段...
如果給山東官場人格畫像,這位記者很典型。
评分看完估計不會浪費糧食瞭
评分翻瞭一些,調理很差。就像隨筆一樣,紀實也需要數字支撐,到處想當然,配圖並不能解讀齣作者想要錶達的內容
评分看瞭3分之一,實在正能量得看不下去
评分我的天,真不愧為新華社高級記者,讀它=接受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的閤體雙重攻擊。三分之一講跟黨走,三分之一在自我歌功頌德,剩餘三分之一,總結瞭一下三十年《人民日報》頭版是怎樣煉成的。當年買這本書我腦子一定進瞭水(竟然還是作者簽名版,我纔不想要啊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