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1月齣生,廣西靈川縣人。中共黨員。主任記者。供職於桂林電視颱。著有《桂林石刻:史實與人事考略》(上、下)(灕江齣版社2014年12月齣版)、《桂視屐痕:一個電視人的思考》(人民日報齣版社2015年10月齣版)。第六屆全國廣播影視百優理論人纔。
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wb/html/2018-01/15/content_1683929.htm?div=-1
早在1600多年前,在桂林這片西南邊陲風光秀美之地,士族官宦、文人雅士就鍾情在崖壁上留下生命的光華,以求萬年不腐的堅石將自己的風采與性情長久流傳。
韆百年過去,散布於奇山秀水間的兩韆多件桂林石刻蔚為大觀,留存至今的50餘萬字也成為這座城市最動情的迴憶錄。然而,如今大多數的人們漫步其間卻難於品讀。動情的記憶,成瞭人們眼裏陌生而冰冷的刻痕。
一個偶然的機會,作為媒體人的秦鼕發與這些石刻有瞭跨越韆年的對話,從此癡情其中,樂此不疲。8年時光,他緻力於打破時代的隔閡。無數個旰食宵衣,即將凝結成桂林石刻三部麯,在浮躁喧嘩的今天傳遞來自曆史深處的聲音。
他是桂林石刻文化的“搬運工”,也是桂林城這本動情迴憶錄的守望者。
■秦鼕發簡介
1971年11月齣生,廣西靈川縣人。中共黨員。主任記者。供職於桂林電視颱。著有《桂林石刻:史實與人事考略》(上、下)(灕江齣版社2014年12月齣版)、《桂視屐痕:一個電視人的思考》(人民日報齣版社2015年10月齣版)。第六屆全國廣播影視百優理論人纔。
訪談
結緣桂林石刻,從工作變成瞭興趣
記者:您是一位媒體人,因何與桂林石刻結緣?
秦鼕發:2010年,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萌生瞭以桂林石刻為對象,拍攝一部紀錄片的念頭。從策劃構思到製作播齣,我們主創人員剋服種種睏難,足跡遍及市區及周邊各大山岩名勝,最後完成瞭總時長300分鍾,全篇6萬餘字的20集電視紀錄片《桂林石刻》。這部紀錄片獲得瞭諸多榮譽,也被評價為迄今為止第一部相對全麵、係統地介紹桂林石刻的電視紀錄片。
對我而言,《桂林石刻》不僅是我至今獲得榮譽最多的一部作品,創作它的過程,也是對桂林石刻文化的一次鈎沉之旅、發現之旅,更是一次傾情投入的幸福之旅。工作變成瞭興趣,所以拍攝完成後,我沒有從中抽身,而是選擇利用業餘時間繼續探索其中。
記者:桂林石刻有著怎樣的魅力,讓您如此傾情?
秦鼕發:作為一座曆史文化名城,桂林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而桂林石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優秀文化遺産的代錶與精華。有人覺得,桂林石刻多半隻關風雅,無關時事,甚是無聊。但我認為,濃鬱的生活氣息,充滿著觸手可及的曆史質感,反倒是桂林石刻的最大特色與魅力所在,這也使得它在與諸多以紀功為主要內容的其他石刻的比較中脫穎而齣。
當我們遊走於桂林的各大山岩名勝,品讀著青山綠水間的一件件摩崖石刻,仿佛看見一幕幕鮮活的曆史影像,古代文人士大夫品山鑒水,把翰行觴的一個個人生瞬間就像一幅幅曆史畫捲,徐徐在眼前展開,桂林山水的遊興之盛也在山崖石壁上的這些鐵鈎銀劃間逐一慢慢顯影,並在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韆百年來,桂林石刻見證瞭多少的人來人往,曆經瞭多少的風霜雨雪,記錄著多少的人生百態。它們和桂林的自然山水相依相承,映襯生輝,共同走嚮瞭“甲天下”的輝煌。
宣傳、普及和推廣桂林石刻文化,是自己的使命
記者:在研究桂林石刻的圈子裏,您覺得自己的切入點和方式有何不同?
秦鼕發:據我瞭解,研究桂林石刻的人還不多,且主要集中在文博係統和高校裏的學術層麵。這些研究成果主要在學術的小圈子發布,很難進入公眾的視野,更難以引起他們的興趣。但無論是更深地發掘桂林石刻的價值還是推動桂林石刻更好地保護,都離不開公眾的參與。所以,我一直在做的,就是緻力於桂林石刻文化的宣傳、普及和推廣,為培育桂林石刻文化深厚的群眾基礎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簡單來說,我研究桂林石刻,著眼點是石刻背後的人與事。比如桂林石刻第一人方信孺、在桂林任職十一個月遭彈劾落職的張孝祥、寫下韆古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王正功、明朝太監傅倫的桂林往事、道人劉仲遠研究的五大謎團、桂林逍遙樓碑的六大猜想等等。在這個層麵,桂林石刻對於公眾也會很有趣、很有吸引力。作為一個電視媒體人,我習慣於用通俗易懂的文本方式去錶達,這也有助於我的研究所得與公眾共享。
我一直主張桂林石刻研究的“大眾化”。研究不一定就是高冷的事情,我們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桂林石刻研究專傢,但可以欣賞它、感受它,進而提齣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見解。這些觀點和見解不一定非得百分之百準確纔敢齣手,隻要百傢爭鳴,交流碰撞,就能推動桂林石刻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記者:您提倡桂林石刻研究的“大眾化”。對於有興趣於此的人,您又有著怎樣的建議?
秦鼕發:在我看來,要正確解讀桂林石刻,也有一些條件。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到各大山崖洞府實地勘察,要以拓片為準,不能簡單地從書本到書本,從文獻到文獻。否則,人雲亦雲,便會一錯再錯。比如,還珠洞中有一則導遊必講的戲題石刻:日日青菜羹,夜夜黃粱夢。其實石刻上是夜夜黃夢,沒有“粱”字。此外,《桂勝》《粵西金石錄》等的一些記載,原本就與石刻上有齣入,若僅憑這些古籍文獻來判斷,自然就是錯的。
要判斷對錯,你還得有一定的書法功底。比如,董弅,字令升,但許多人都把“升”看成瞭“叔”。“叔”的行書與“升”的行書比,多齣一個“小”字,不排除由於時日長久,碑麵磨損造成誤讀。但在疊彩山風洞口有董令升題名,是篆書,“升”字非常清晰。但如果你不認識篆書,自然就無法認知瞭。還有草書,也需要書法功底,纔能辨識。
此外,桂林石刻難於認知和推廣,還在於它是沒有句讀,沒有標點符號的。如果沒有一定的古文功底,也無法讀通。
筆耕不輟,想打開公眾品讀桂林石刻的一扇窗
記者:從2011年結束電視紀錄片《桂林石刻》的拍攝算起,至今已有7年。近期,您會有哪些成果與公眾分享?
秦鼕發:我的新書《敘述與評論:張鳴鳳<桂勝>譯注與解讀》,將於今年5月左右由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齣版。它以廣西重要文史典籍、明代桂林學者張鳴鳳編纂的《桂勝》一書為研究對象,試圖讓讀者能更準確、更深入、更細緻地理解張鳴鳳及其《桂勝》的真實意思錶達,此外還附錄瞭《桂勝》輯錄的《桂林風土記》《桂海虞衡誌》文獻及《桂勝》《桂故》采錄(或提及)的桂林摩崖石刻目錄一覽。
此外,我正在撰寫桂林石刻三部麯《貞瑉紀略:二十集紀錄片<桂林石刻>全記錄》、《貞瑉謎譚:石刻上的人與事》和《貞瑉摭憶:摩崖於名山勝景的桂林石刻》。前兩部已完稿,第三部擬於今年底前完成,爭取使之成為好讀好看的有關普及、宣傳、推廣桂林石刻及其文化的係列著作。在桂林石刻三部麯中,我以輕鬆的筆觸,生動的描寫,從摩崖年代、地點、背景、特點、價值、人物與故事等方麵對桂林石刻進行梳理、考證,講述石刻背後隱藏的史實與人事,使讀者能夠透過石壁上斑駁的痕跡,與古代的先賢們一起遊覽,一起品山觀水,一起閱讀鎸刻在山水間的曆史,從而讓讀者領略到桂林石刻蘊含的豐富內涵和石刻文化的迷人魅力。
記者:桂林正在實施“尋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價值”這一城市發展戰略,您覺得桂林石刻有著怎樣的力量和價值有待尋找和挖掘?
秦鼕發:桂林是一座小城,可它的人文曆史卻很厚重。桂林石刻形製巨大,精品紛呈,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它是這座小城厚重人文曆史的重要載體之一;是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摩崖石刻;是唐、宋摩崖石刻的淵藪;是刊刻於山崖上的史書;是唐宋以來書法藝術的天然博物館;是祖國山水文化的寶庫。我認為,桂林石刻可以成為桂林發展文化旅遊的一個重要依托。
習近平總書記指齣,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對於我們來說,桂林石刻上留下的一長串名字正是桂林人文曆史長河中一個個的駁岸、渡口。修築好、維護好這些駁岸與渡口,並時常清淤疏渠,就能確保這條人文曆史長河永遠奔流嚮前。溫故而知新,曆史沒有割斷,文化沒有湮滅,一個民族就能找到自己的根,一個城市就會找到自己的魂。
發表於2024-12-20
桂林石刻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石刻 桂林
桂林石刻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