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
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处女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杂志上刊出。
1968年完成《第一圈》及《癌症楼》,在西欧发表。
1969年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
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3年12月,在巴黎出版了《古拉格群岛》。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他的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销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 ”。
1994年,应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邀请,回到了俄罗斯。2007年,接受了普京亲自颁发的国家级奖章。
2008年8月3日深夜,索尔仁尼琴由于心力衰竭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9岁。
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从1918年到1956年,那些分散在苏联广袤大地上的各个劳改营像“群岛”一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二领土”。
本书以“群岛居民”的苦难经历为线索,同时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驾驭写作的才华。书中既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呐喊,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一部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的重要的参考著作。
“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人,而这个原则比其他很多原则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单是一个原则,而且还是事实。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得很下贱。他眼看着这些人为了他而淹死在庸碌生活的泥沼中,而且还像癞蛤蟆那样,不时从泥沼中露出头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
评分在随意浏览网页的时候,在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的消息当中,有一条不太显眼的标题:89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逝世。2008年8月3日,是这个大胡子老人在人间最后的日子。从照片上看,索尔仁尼琴消瘦,留了一部先知式的胡须,和我的想象类似。 他的《古拉格群岛》仍然躺在我...
评分稼轩词中间有这么一句:醉里挑灯看剑。其实,醉里不仅能去挑灯看剑,而且能因醉识人。当然这个的前提似乎应该是还没有完全进入醉酒状态,用苏轼的一句诗来讲,就是: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正是在这个半酣的微熏之中,你才能真正地观察到所有和你对酌的人,他们的表情和言谈...
评分案头一直摞放着三卷本的《古拉格群岛》,两年来时断时续读了又读。断,是由于文字过于沉重而深刻,心灵难以一次性承载过多的负荷,不得不浮上水面深呼吸,才能蓄足气力再次下潜。而每一次下潜都在内心的最深处积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良知。力量的源泉,来自于“俄罗斯的良心”...
评分在随意浏览网页的时候,在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的消息当中,有一条不太显眼的标题:89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逝世。2008年8月3日,是这个大胡子老人在人间最后的日子。从照片上看,索尔仁尼琴消瘦,留了一部先知式的胡须,和我的想象类似。 他的《古拉格群岛》仍然躺在我...
没有真实的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残存可见的影像,文字,甚至是老书柜中那些泛黄的字迹,甚至是家中长辈不经意间回首的话语,都在诉述说着,不幸与不争的联系。 马尔克斯读不下去,可能不仅仅是名字太长太多又雷同; 陀氏读不下去,可能真的只是水平能力有限,那种“共情”无法震颤; 但读杨显惠的生命三部曲抑或理想国系列关于苏联的苦难历史,却有着跨越时空的切肤之痛,以至于能强烈体味到力透纸背的悲惨,可能我的基因中仍残存着祖辈对那段可说但又不能多说的恐惧,伤痛,隐忍,反抗。 如果,如果未来开着倒车再次碾压, 恐怕,恐怕连个拎塑料袋“螳臂当车”的人都不会再出现。 悲观,只是因为又看到了循环复沓的轨迹。
评分死亡和奴役,也会开花。
评分最近读过的最让我失望的一部作品,通篇都是牢骚满腹的吐槽和毫无立场的讽刺。作为一个受害者,我对作者表示深切的同情,做为幸存者也对他的幸运表示祝福;但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一切的作家,我不得不对他这部作品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价值和意义表示失望。同时也觉得西方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们,利用这部作品做的文章有些过头了。从个人的角度我会更喜欢另一部相似的作品《耳语者》,因为对一个民族来说,失去了什么固然需要铭记,但从中学到的东西却更值得珍惜。
评分这是过去,还是现在?群岛依然存在。被生活判了脱离日常工作的“流放”,才有足够的注意力和时间在一周内读完了这三本大部头。当舆论也被组织起来,传不出声的抗争也失去意义,在没有人敢第一个停下鼓掌的会场,应声虫又何尝不在服苦役?
评分2020已读21(世界史01)历时接近一个月。逮捕、审讯、监狱、流放、死亡……每一步都给无耻的上层机关无数的可钻的缝隙,有百万种方法让你承认未做之事、未犯之罪。最可悲也可恶的是,在墙的外面,正在平和生活的人们被蒙骗、被利用,还厌恶起墙内的人,殊不知自己已成了棋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力量足以颠倒黑白。可惜!还有一些良知尚存,还有一些勇敢的人去书写下真正的罪恶。历史真的没有过去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