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奥韦·克瑙斯高(Karl Ove Knausgård)
1968年生于挪威奥斯陆。1998年以首部小说《出离世界》(Ute av verden)获得挪威文学评论奖,2004年第二部小说《万物皆有时》(En tid for alt)又获得北欧文学奖。2009年至2011年间,克瑙斯高出版了六卷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Min Kamp),获得挪威最高文学奖项布拉哥文学奖。在挪威,每十个人就有一人读过《我的奋斗》。知名作家莉迪亚·戴维斯、扎迪·史密斯、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乔纳森·勒瑟姆等也表示读《我的奋斗》成瘾,迫不及待地一本接一本读下去。2015年9月,克瑙斯高获得德国《世界报》文学奖(Welt-Literaturpreis,2014年得主是村上春树)。另著有随笔集《在秋天》(Om høsten,2015年)。
译者简介
林后,生于成都,长在重庆,职大教师。1987年旅居挪威至今,从事双语教师多年,之后在奥斯陆人民大学任教十余年。现居家从事翻译和写作。已出版译作《挪威民间故事选》。
发表于2024-11-22
我的奋斗1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火了。他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奋斗》在人口仅500万的挪威售出了50万本,一些当地企业甚至定出“禁谈克瑙斯高”的规定,以免员工情不自禁占用太多工作时间。 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当然不是克瑙斯高的独创,但坦诚到没朋友的写法真算是独此一家,被媒体称为文学...
评分(公众号:杀鸡取卵) 挪威,官方语言是挪威语。它在北欧,上面是瑞典和芬兰,隔开北大西洋,对面是冰岛,他们都在北极圈。挪威的下面,则是英联邦和德国。挪威的气候,夏能有极昼,日不落天不热;冬会有极夜,长夜漫漫,也并不一定冷。 挪威和冰岛相似,十个里面有两个文艺爱...
评分(公众号:杀鸡取卵) 挪威,官方语言是挪威语。它在北欧,上面是瑞典和芬兰,隔开北大西洋,对面是冰岛,他们都在北极圈。挪威的下面,则是英联邦和德国。挪威的气候,夏能有极昼,日不落天不热;冬会有极夜,长夜漫漫,也并不一定冷。 挪威和冰岛相似,十个里面有两个文艺爱...
评分在挪威,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读过这本书。 整本书洋洋洒洒三十五万字。叙述了从作者的童年开始,通过自己对周围的亲人、朋友的关系及情感的细致描述。中间以父亲的死为线索贯穿后半段,作者浓墨重彩的描述了他的心路历程,包括由周围的环境引发的思考。这本书更多展现了作者...
图书标签: 传记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挪威 外国文学 挪威文学 小说 理想国 文学
生老病死,食衣住行。这是我的奋斗,也是你的奋斗。
当代最受争议作家 令欧美读者阅读成瘾的自传小说震撼开篇
他是儿子、兄弟、朋友、爱人、父亲,但最重要的身份是作家。
他讲述了寒冬、家人、新年、文学、音乐、酒精,还有死亡。
他是故事的主角和缔造者,书写的是生活本身。
“这是一场战争,不是史诗般的英雄战争,却是那种无法与之对抗的战争。”
挪威作家卡尔·奥韦·克瑙斯高的六卷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与希特勒的野心无关,而是作者四十多年成长与生活的自述,六卷主题分别为死亡、爱情、童年、工作、梦想、思考。书中用流水笔调记叙平凡生活,直白坦诚,有着“自虐般的真实和琐碎”,又善于在日常细节中呈现动人的敏感。《纽约客》书评人詹姆斯·伍德称他的书 “有种让人读了停不下来的魔力”。本书是第一部,描写作者或这个名为“卡尔·奥韦·克瑙斯高”的人成长期间与父亲的紧张关系,并以父亲的突然去世贯串全书。开篇毫不避讳地描写肉体死亡过程,在大段触目惊心的文字后突然一转,克瑙斯高只是个在城里上学,早恋,喝酒抽烟,热爱音乐与写作,表面上与每个人并无二致的普通人。然而日常生活原本就充满了无数的冲突与挣扎,即使死亡登场也无法缓解。
克瑙斯高自称用“一种近乎疯魔的能量”来完成全书。《我的奋斗》虽然是自传,却充满艺术、道德与技巧上的大胆探索。
*各国评论家、作家、读者热烈讨论,作者家人多次要求他停笔。
*克瑙斯高以“近乎疯魔的能量”来完成全书。一部充满美学力量的革命性文学巨作。真实到不得不怀疑它的真实性。
*欧美知名作家莉迪亚·戴维斯、扎迪·史密斯、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乔纳森·勒瑟姆,书评人詹姆斯·伍德等纷纷表示读《我的奋斗》成瘾。
*《纽约时报》书评人德怀特·加纳称“像得了疟疾”般沉迷于《我的奋斗》,忘了遛狗,不回邮件,顾不上洗碗。
2009 挪威文学评论奖
2009 布拉哥文学奖
2010 北欧理事会文学奖
2010 都柏林文学奖长名单
2013 《独立报》外国小说奖长名单
2013 《卫报》十佳超级长篇小说
2014 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2015 德国《世界报》文学奖
我沉迷于《我的奋斗》的前两册像是得了疟疾。有四天时间除了贪婪地阅读这两本书,几乎什么都不干,不回邮件,狗也不遛,盘子在洗碗槽堆积如山。我就像一只困在高速路中间的笨拙的动物,他的文字像汽车大灯一样直射入眼使我恍惚。
这两本书中几乎没有什么大事,但是克瑙斯高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去杂货店购物或者在晚餐桌边的闲聊描述得像别的作家描写刺杀本·拉登一样重要。他是当代小说中关于日常描述的炼金师。
——德怀特·加纳,《纽约时报》书评人
充满美学力量的革命性作品。以前没有《我的奋斗》,现在有了,一切都随之改变。
——《巴黎评论》
这本书包含了日常的每个瞬间,从豪饮到一根接一根抽烟。死亡人皆有之,作者将其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出版商周刊》
克瑙斯高的文学尝试诚实到残酷的地步。相信我,每一卷译本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尤·奈斯博,作家
我心目中的年度好书是克瑙斯高的《我的奋斗》,事实上我每天都读一部分。它充满艺术、道德与技巧上的大胆探索。
——瑞秋·卡斯克,作家
太不可以思议了。我才读了两百页就像上瘾般渴望读下一本。
——扎迪·史密斯,作家
克瑙斯高打破了自传小说的音障。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作家
克瑙斯高激情而坦率,不惧怕说出世人皆有的焦虑,也不担忧显露自己的天真或尴尬。极为生动、直白又感人。
——詹姆斯·伍德,《纽约客》书评人
如同悬疑小说般扣人心弦。很难说有多少是真的,但完全不影响读者亲历其境的感觉。
——《都市报》
为什么要读全长3600页的挪威小说?简单的回答是:因为太好看了,所以你停不下来,而且也不想停下来。
——《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由叙述和回忆交织出的史诗。克瑙斯高从童年的灰烬与青年的余烬走出,用生命热力写就这部作品。
——《巴诺书评》
精致的细节,悲伤,诡异的美。它描述的家庭的分崩离析是我这几年来读过最有力量的写法。
——《卫报》
“我自己是在近三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一具死亡的肉体。这是1998年夏天,七月的一个下午,在克里斯蒂安桑的一个小教堂里。我的父亲死了。
他躺在房间中央的一张桌子上,天空阴间多云,房间里是灰色的光线,窗户外的草地上一台锄草机在草坪上缓慢地兜着圈子。我和我哥哥一起待在那里。殡葬职员先出去,为的是让我们和死者单独待一会儿,我们站在离尸体几米远的地方,盯着那里。
我看见的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像与人相似的物体。同时他来自我们当中,他曾经就是我们中间的一员,现在他依然在我的心里,像是覆盖在死亡上的一缕生命的面纱。”
“我始终有很强烈的希望独处的需求,我需要巨大的孤独的空间,当我得不到这些,像我过去的五年里一样,就会失望沮丧,有时候几乎是恐慌,或者发怒。我整个成年人的生活里让我向前的动力—奢望有朝一日能写出些精彩的东西,当这唯一的念头受到威胁时,就会感到像有一只耗子在啃噬着我的心,就想从这里逃开。时光从我身边飞走,像沙粒一样从我的指间滑落,与此同时我做的是……是啊,我做的是什么呀,我?擦地板,洗衣服,做晚餐,饭后的洗刷,购物,跟孩子一起在外面的儿童乐园玩,把他们领回家,脱衣服洗澡,照料他们直到晚上睡觉,把她们在床上安顿好,晾衣服,收干衣服回来,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收拾屋子,擦拭桌子、椅子、柜子。这是一场战争,不是那种史诗般的英雄战争,却是那种你无法与之对抗的战争,因为无论我在家里付出了多少劳动,所有的房间里还是杂乱不堪、邋遢肮脏,我用我醒着的每分钟照管着的孩子,却比我见过的其他孩子更加执拗,有一度这里简直就是个疯人院,或许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在亲密和疏离之间获得必要的平衡,越是难以控制情绪的时候这种平衡就显得越重要。”
克瑙斯高恰恰就是那个反其道而行之的人:他在文学道路上摒弃了一切桎梏,创作出一部无法纳入任何现有类别的小说。他在生活之潮中逆流而上,不加掩饰地呈现自己的本来面目。这种坦率为他引来了不少争议,挪威媒体甚至称他为“一个谁都不在乎的无情恶魔”。
评分五百多页,很厚,读起来却感觉很薄,原因可能是他始终紧扣着“我与父亲的关系”这个点来写,通过闪回、剪接等手段,串成大长篇,有些极为细致的外部描写,会一扫而过。上部是“父亲在世时”,下部是“父亲离世后”,最动人的是对父亲那种复杂情感的审视。
评分“死亡像我始终感觉的那样,在生命里它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幽暗而令人销魂。它如爆裂开的一根水管,风中折断的一个树枝,从衣架上滑落坠地的一件衣衫。仅此而已。”
评分生活就是一场混斗。作者的个人回忆,倒也写得行云流水看着不想停。只是翻译有点尴尬,不说别的,说开车时要有的东西当然叫做驾照或者驾驶证而不叫做证书啊。
评分我推荐可以心平气和看时间流逝的人慢慢咋摸这本书,我始终觉得北欧的孩子,生活的过于缓慢又太容易得到幸福,以至于他们要这么费力的从水面一般平静的生活里去找寻深意。但是魔幻现实的本国,人格塑造的过程要艰险的多。
我的奋斗1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