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简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二战简史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二战简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二战简史 电子书 图书目录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13

二战简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二战简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二战简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喜欢 二战简史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二战简史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者:
作者:赵云峰
出品人:
页数:215
译者:
出版时间:2014-4-1
价格:0
装帧:
isbn号码:978756356065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美国  日本  太平洋战争  二战   


二战简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描述

《血战太平洋》:

战争起因——日本赌国运

从甲午战争以来长赌不输的“大好局面”,让日本军部上上下下已经忘记了老祖宗儿玉源太郎的教导:“战争一旦开始,最大的课题就是怎样结束!”

“长赌必输”的军国主义

任何一个了解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日两国国力差距的人,都会对日本人如此轻率地发动太平洋战争感到困惑不解。如果仅仅列举一个事实来说明美日两国的差距的话,那么很显然的一点是:1939年,当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显露苗头的时候,经历了接近十年经济萧条的美国,其战争潜力依然要比已经因为侵华战争导致“经济过热”的日本大7倍左右!这个简单的数字代表着将近2倍于日本的人口、7倍于日本的国民收入、5倍于日本的钢铁产量、7倍于日本的煤炭产量、80倍于日本的汽车产量……而对于日本来说最重要的石油、废钢铁等资源,更是直接来自于对手美国。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呢?很简单,日本人又一次把自己的国运放在了赌桌上。只不过这一次它是不得不赌。如果1931年他们就收手,那就是相当有利的局面,但是赌徒的本性让日本人一直下注,终于失败。

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人就几乎在不停地打仗,几乎每十年就有一次。1895年的甲午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1914~1925年的入侵远东,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3年的长城抗战,1937年的“七七事变”,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1941~1945年的太平洋战争,日本就是一部刹车失灵的战争机器,一直打仗,总有失败的那一天。

1895年甲午战争,海战方面日本实际上处于劣势,但是日本赢了;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方面更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但居然还是赢了。这一次日本人又一次赌博,中国有句话叫“长赌必输”,日本人这一次果然输了。

日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战争的过程被不断地拉长,战争的烈度也在加剧,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日本人的思维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虽然1907年的日本国防方针和用兵纲领就提到战争有从短期到长期发展的趋势,日本的财力有支援不继的趋势(日俄战争就是靠英国人的贷款打下来的,颇有一些日本人后悔进行了这场战争)。

日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这给日本带来了相当的好处,比如太平洋上托管于日本的岛屿维持原状(主要是一些原来德国管辖下的岛屿);再就是华盛顿条约对各国海军主力舰艇的限制(图1)。

一战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衰退期,日本也不例外。1925年日本陆军大裁军,从21个师团缩减到17个师团;日本海军则把计划中服役的16艘战列舰和8艘巡洋舰的目标,按照《华盛顿条约》进行了缩减,改成了10艘战列舰,4艘航母,16艘巡洋舰。

到了1929年,世界经济在经过了几年的稳定发展之后,一下子掉进了深渊,日本也遭受到了沉重打击:黄金被禁止出口;中小银行纷纷倒闭;农村甚至出现了卖儿卖女的情况。日本的出口额从1928年的20多亿日元,急剧下跌到了1931年的10亿日元,钢产量也在达到120万吨后再无增加。

这段时间,日本陆军计划关闭四分之一的兵工厂,有的兵工厂甚至到了用多余的炮弹壳做饭盒出售的境地。日本海军在这段时间虽然一样艰难,但要比陆军的日子好得多。

陆军的日子难过,那怎么办?打仗呗!既能抢钱,还能争夺拨款。在这个困境之下,日本陆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此后日本经济迅速走出低谷,两年时间出口额就回到了近20亿日元。

一次次从战争中获得甜头,日本人就越发经受不住战争所带来的诱惑。“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军费占国家预算的30%左右,已经很高了,到“七七事变”前日本军费占国家预算已经接近了70%。长期把钱花在军费上,那国家自然就没钱了。没钱怎么办?只能继续重复之前的道路,侵略近邻中国,抢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于是就有了“七七事变”。

从图2上,大家可以很清晰地理解日本为什么被称为军国主义国家,钱都花到军费上去了。做一个对照:战争之前和战争中日本国民的主食(大米)消耗量,战前日本人均消耗大米165千克,战中人均消耗大米126千克,考虑到优先保证军粮和军粮运输储存中的损耗,可以说日本国民当时的粮食消耗量已经低到一个可怕的程度了。

在日本陆军的预期中,“七七事变”并不是要鲸吞中国,日本的高层也知道,侵略中国最好的办法是蚕食,而不是鲸吞,蚕食而后逐步消化,直接鲸吞的话,这么大的中国,噎死日本的可能性更大。但是,这挡不住军官们“建功立业”的野心,于是全面战争就爆发了。打上以后日本军方才发现,中国太大了,这个摊子消耗太大,日本的国力根本支撑不起。用句简单的话说,这一仗打赔了。

打赔了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韧性,这一口咬得太狠,惊醒了中国人,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的血性。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强国,比如美国、苏联、英国,包括日本的盟友德国,都不愿意世界上再出现一个大国,而日本人依靠自己的技术再加上从中国获取的资源,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国。于是美国派志愿者航空队,其实这些志愿者都是临时从美国军队退役的,干两年回去还是继续当美国大兵;苏联人就没动这么多心思,来华志愿航空队就是空军;德国顾问则一直参与中国的国防防务。

脖子上的绞索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美国人。美国的做法是逐步收紧日本脖子上的绞索,在日本死掉之前,尽可能地榨取利润。美国人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众所周知,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想作祟;另一个原因是美国的核心在大西洋,重点是欧洲。如果完全切断日本的资源,那么日本必然进攻东南亚以获取石油,这样太平洋就一定爆发战争。

太平洋爆发战争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的,一方面是太平洋战争必然导致美国向太平洋西岸派遣军舰,这样就会削弱大西洋上的美国海军力量;另一方面日本人北上攻打苏联是美国人希望的,而日本人也确实有进攻苏联的可能。

抗战前三年,美国为日本提供了日本所消耗石油的70%,废钢的90%。换句话说,那三年中屠杀中国人的日本枪弹,一半以上的原料来自美国。

另一方面,美国又大力支援中国。首先是趁机购买中国的白银(当时白银跌价,买进白银等于赔钱),用美元支付,以便于中国购买美国的武器;后来又直接提供贷款,以便尽量利用中国消耗日本的国力。

美国人玩这种左右互博有自己的本钱。美国具有天生的地理优势,别的国家无法在陆地上威胁到美国。美国的国力最强,置身事外,又有钱又有枪,自然可以采取自己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做法。至于这个做法长远看是不是确实有利,那是以后的事情。

1939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旨在反对日本提出的 “东亚新秩序”的 “太平洋设防案”,以立法的形式反对日本对东亚侵略的行径。7月26日美国通知日本废除《日美通商条约》,对日本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二战爆发后,日本扶持汪精卫成立南京傀儡政府时,美外交当局立即声明,重庆国民党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40年7月,美国宣布对日禁运汽油与废铁。1941年7月,当日本全部占领印支后,罗斯福下令冻结日本在美资产。把在美国的日本权益,包括全部金融、进出口贸易的事务都归由美国政府管制。美日经济关系实际停止。随着日本脖子上的绞索一步步收紧,日本人开始抗争也是必然的。

二战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场为资源的战争。图3是1940年时的世界石油产量,图中最大的那一块是美国,占了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中东的石油还没有被发现,所以很少;在上方正中间有一条很细以至于几乎看不到的线,那是日本的石油产量,紧挨着它的是德国的石油产量,光看这个图就知道日本人和德国人打赢二战的难度了。

“北进战略”头破血流

日本人并非没有北上攻打苏联的打算,只不过最精锐的关东军恰巧碰上了二战中苏联最优秀的陆军将领朱可夫,虽然那时候朱可夫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中级将领,但是苏联的强大国力和朱可夫的军事天才让日本人吃够了苦头。

在日本的扩张战略中,原本有两个战略选择:一个是北进,即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向北进攻西伯利亚;一个是南进,即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想敌,向南进攻东南亚。日本陆军主张采取北进战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向北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而日本海军主张采取南进战略,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南进攻东南亚。究竟采取哪一种战略,关系到把日本军事力量的重点放在什么方向的问题,日本陆海军争执得非常厉害。1936年8月7日,日本最高决策层决定采取“南北并进”战略。根据这个方案,陆军军备以实施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苏联作战;海军军备以实施南进战略为目标,准备同美国作战。

这个战略是个折中方案。但是,北进战略仍然强势,日本并没有动摇北进的企图。然而,1939年后,日本军方却放弃了南北并进的战略,采取了“南进战略”。

1939年5月11日,“伪满洲国”军队突袭了一支在诺门坎巴尔德敖包山西侧的蒙古部队,日本方面则声称,日方击退了进入“伪满洲国”领土放牧的蒙古骑兵。这样,一场决定二战走势的大战就这么开始了。

说它决定了二战的走势,有这么几点:1.彻底打消了日本北上的野心,战争的方向转往了太平洋;2.朱可夫脱颖而出,成为莫斯科的保卫者和柏林的终结者;3.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最危险的时候,敢于从远东抽调生力军投入战场。

除了朱可夫元帅,这次事件还要提到几个著名的人物:

一个是留希科夫,他是叛逃的远东克格勃头子,他给关东军带来了斯大林大清洗之后,远东苏军战斗力急剧下降、人心不稳的情报。他建议日军趁着苏联正在西线和德军对峙,在远东对苏联动手,苏联必然会退让。可惜他的这一重要情报落到了另一个人手里,一切都没有按照他的推测发展。

第二个是佐尔格,他得到了留希科夫的情报。佐尔格很快把这份情报发给了莫斯科,并建议在远东不要退让,付出再大的牺牲也要打赢这一仗。原因在于日本人的性格,如果你退一寸,那么他们就会进一尺;如果你进一寸,那么他们就会退一尺。莫斯科采纳了他的意见,虽然战役的初期苏军吃了亏,但是中期就努力坚持,最后大获全胜。

第三个是哈斯巴特尔,又名荣茂,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员,当时还是中国人。他和其他一些情报员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马背谍影》这部纪录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因为知道了太多苏军的秘密,哈斯巴特尔后来加入苏联国籍,再也没能回到中国。

第四个是政信,关东军参谋。政信制订了计划,对上压制了情报,对下连忽悠带压制作战部队,“日军一个师团相当苏军三个师”就是他的名言。由于日军的军制,参谋的权力非常大,不能按照中国、美国和苏联的情况来推断,可以这么理解,虽然他们职位不高,但可以影响前线的部队。

图4是诺门坎之前东北地区日军和远东地区苏军军力对比,日军编制为师团,苏军为师。这个对比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人数上苏军的师编制较小,而日军的师团编制较大;火力上就相反了,就火炮来说,关东军当时能和苏军抗衡的九零式火炮就只有24门,而一个苏军步兵师光150毫米榴弹重炮就有24门。

当时关东军估计苏军是步兵9个大队,火炮120门、坦克150辆、飞机150架、汽车1000辆,再加上蒙军两个师,总共30000人的兵力。而实际上,苏军兵力为57000人,坦克500辆、装甲车385辆、火炮542门、飞机515架。这个情报可以说错得离谱,自然失败来得也是很离谱。

第一阶段,1939年5月4日从小摩擦开始,5月28日日军的东八百藏支队被苏蒙联军全部歼灭,除了四个通信兵。两百多具尸体都被摆成了一个圆形,东八百藏中佐在最中间,一半以上的尸体被烧得漆黑。干这活的是OT-130喷火坦克,对于在没遮没拦的草原上只有轻武器的日军,喷火坦克就是标准的“大杀器”。

第一阶段日军唯一的亮点就是空战,苏联空军几乎完败于关东军第2飞行集团。飞机的原因倒在其次,主要是飞行员水平差距太大。

第二阶段的争夺基本在空中。6月18日,朱可夫被调到了战场。苏蒙联军前进至哈拉欣河东岸原来日军所控制的区域,顺便把周围的日军工事、基地仓库都给炸了。

仗打成这样,政信等人居然伪造了大捷的情报。于是关东军司令部就收到了这样的电报:“庆祝诺门坎方面贵军取得的赫赫战果,如今后该方面敌军有增兵或入侵企图,请及时通报贵军的计划,使用兵力及需往‘满洲’增派的兵力和器材。”

就在关东军司令部莫名其妙、大本营战和不定的时候,政信就在6月27日,派关东军第2飞行集团对外蒙古的达姆斯克空军基地实行空袭,炸毁、击落苏蒙联军各类战斗机、轰炸机达150架。他一个作战参谋,居然把作战课长,总参谋长,司令官的字全给签了,而且还是用他自己的名字。

为什么用的是关东军第2飞行集团?那是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第2飞行集团,第1飞行集团这时候还是雏呢!1935年12月2日“关东军飞行队”改称“关东军飞行集团”,1937年8月2日又改称“第2飞行集团”。“第1飞行集团”一个多月以前的1939年6月才刚刚成立。“第2飞行集团”派来了所属4个飞行团中的3个,分别是第7飞行团、第9飞行团和第12飞行团。

“第2飞行集团”还是很强悍的,和苏军相比,飞机数量相差不少(119架作战飞机,对手为苏联航空兵的151架战斗机和116架轰炸机),飞行员的质量则要高很多。这批人很多都是有佐级军衔的军官,是日本高淘汰率下训练出来的精英飞行员,放到别的国家多数是要留在航校当教官的,而且多数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战场上经历过实战。苏联人开战后吃了大亏,调来了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48位王牌飞行员才稳定了战局。

6月21日,第二阶段的诺门坎空战开打。苏军的主力是双翼的I-15和单翼的I-16,日军的主力是单翼的Ki-27“九七”式战斗机,双翼Ki-10因为性能太差,就没拉上来让对手刷成绩。三天大战之后,飞行员和飞机都略占优势的日本空军硬是被苏联红军用数量优势淹没了。

在夺取制空权后,苏军的SB-2型轰炸机就开始“欺负”地面上的日本步兵了。欺负的狠了,日军的战斗机就想出来报复,结果就屡屡被高空的I-16伏击。打到后来,日军的战斗机都不出动了,I-16有时候也“客串”一把对地攻击机。这一阶段日本第2飞行集团仅有的闪光点是6月27日,9架Ki-30“九七”式轻型轰炸机、9架Ki-21“九七”式重型轰炸机和12架“伊”式重型轰炸机在74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偷袭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日军谎报战果说地面摧毁49架苏联战机,空中击落99架,实际上苏军的损失大约为20架。

7月3日凌晨,关东军第26、28两个联队在小松原道太郎的带领下偷渡哈勒哈欣河,摸上了巴英查岗,然后被苏军的SB-2轰炸机,坦克、装甲车、摩托化骑兵、炮兵第185团一通招呼,就在支持不住想要通过浮桥回撤的时候,提前逃回来的小松原将军担心苏军顺浮桥冲过哈勒哈欣河,竟然把桥给炸了,这两个联队基本上全军覆没。

这期间还有一件事不能不提:臭名昭著的日军731部队企图对苏蒙联军水源使用细菌武器。不料苏军已经侦知此事并且铺设了供水管道,反倒是1340名日军官兵染上伤寒病、赤痢病和霍乱,731部队军医和“敢死队员”被细菌传染而毙命的就达40多人。原因是投毒方法错误,自食恶果。此后,日军再未敢对中国以外的国家使用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

第三阶段以地面战斗为主,补充了兵员、火炮的关东军开始对苏军反扑,而苏军因为地形关系易守不易攻,基本放弃了之前占领的地段。结果战争的形式是日军进攻,胜利占领一块地方,然后被大炮、坦克、轰炸机给炸得底朝天,再撤回来,然后双方继续僵持。

日军的进攻只有两个作用:一是执行上级的命令,二是给苏联红军刷战绩。空中的战斗就是苏联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日军只能等着看。苏联空军还欺负日军飞机没有夜航能力,轰炸机晚上慢悠悠飞来,扔了炸弹就走,不定时地给关东军“响闹钟”;战斗机则在天亮前起飞,天一亮就正好赶到日军机场晃悠,日军战斗机起飞迎战,就在刚要离地的时候,早就算计好了的苏军飞机就来个迎头痛击。苏联人使用了空射火箭弹,日本人对这种武器一点儿都不了解,结果挺优秀的战斗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打得七零八落。

第四阶段就是苏军的反攻了,8月20日是个星期天,日军的指挥官们大批地休假了,可就在这天早上,苏联的轰炸机不期而至了。

憋不住火的高射炮开火了,哪知道这是苏联人的诱敌之计,高射炮一开火,30分钟就被苏军的远程炮兵全部炸毁了;随后,浩浩荡荡的苏军轰炸机来轰炸了半个小时;轰炸机刚回去,苏军炮兵又发言了,这一次是两个半小时;炮兵刚休息,轰炸机又回来了;轰炸机走了炮兵又来了。好容易不折腾了,日军抬头一看,还不如让他们折腾呢,苏联人的钢铁洪流来了。最后,第23师团全部,第7师团的两个联队,第1师团的一个野战重炮旅团被歼灭了。幸运的大阪第4师团这时还在赶往前线的路上,第2师团的一部分距离战场还有40千米,从关内调来的两个师团还在集结,这些部队都躲过一劫。

1966年10月3日,《朝日新闻》报道诺门坎战役日军实际上战死了18 868人,而当时的战报是战死7720人。不管是哪个数字为真,这次战役告诉了日本人一个真理:在陆地上不要招惹俄国人。自此日本陆海军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还是南下找英美开战!

二战简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二战简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二战简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用户评价

评分

越看到最后,越能体会到美国对日本的吊打。

评分

美国还是很猛的!作者绝对是个逗比~~

评分

美国还是很猛的!作者绝对是个逗比~~

评分

美国还是很猛的!作者绝对是个逗比~~

评分

越看到最后,越能体会到美国对日本的吊打。

二战简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