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铭,毕业于厦门大学,后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著有《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逝去的繁荣》等,近作有Grassroots Charisma:Four Local Leaders in China(与Stephan Feuchtwang合著)及《王铭铭自选集》。
费老的书真不是盖的,与此书形成强烈对比,有些基本分类还是比较好的 人类学四大分支:体质(生物)人类学 考古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社会文化人类学 后三类又被包含在文化人类学里 文化的多样性与人的一致性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考虑文化作为一种工具满足人的种种需要 ...
评分作为一个外行人,我到图书馆搜了王铭铭这个名字,看可有什么作品,为的就是以前看过的两本书,一本是《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另一本是《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仔构思》。当时很是为第一本激赏。所以我就把王铭铭作为质量的保证了。 看完本书...
评分這本書自詡為入門,卻實在不具備什麼深入淺出的方法和娓娓道來的結構。讓我勉強給了三顆星的唯一可取之處,在於其章節中不斷閃現的那些小小火花,和第七章值得一讀的,由個人田野經驗引出的對東西文化誤讀的再反思。 作者一邊力圖用中國古語和俗語來引起“中學生”或“...
评分费老的书真不是盖的,与此书形成强烈对比,有些基本分类还是比较好的 人类学四大分支:体质(生物)人类学 考古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社会文化人类学 后三类又被包含在文化人类学里 文化的多样性与人的一致性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考虑文化作为一种工具满足人的种种需要 ...
@2118495 推薦SOAS畢業的王銘銘,倫敦是人類學研究大本營之一呀。入門書差強人意,方法論不夠清晰,然而人類學令人沈迷的,是對「他者」「傳統」「多元」「田野」的尊重,和「沈浸在當地生活的細微細節裡…移情式的理解求知文化的本質」。#壹柒讀#084
评分高中时读了邱泽奇那本之后读了这本,那时候这书还放在Q的分类下,跟人体解剖学放在一起。当时觉得很无聊,很快就忘了,对我仅有的可见影响是诱使我买了沃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考研时重读,果然还是无聊,概括的话太多,没有吸引力。唯有对某些关键概念的解说有点功力
评分费老的书真不是盖的,与此书形成强烈对比,有些基本分类还是比较好的 人类学四大分支:体质(生物)人类学 考古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社会文化人类学 后三类又被包含在文化人类学里 文化的多样性与人的一致性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考虑文化作为一种工具满足人的种种需要不只是奇风异
评分里面的关联词用的实在有些迷,另外他的语言风格太统一了,冗长而不鲜明,一些句子理解起来费力,要反复看几遍才能看明白想表达啥。第七章内容结合中西还是很生动有趣
评分人类学入门就是很困难,这本书也不适合入门,还不如通读《人类学讲义稿》,如果把它当做补充读物,又觉得没什么新的东西,总觉得大部分理论你都看过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