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亮,1940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古琴专业;196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文革期间在北京中国京剧团、山东省京剧团参与《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1984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任音乐理论、作曲、古琴教师;1997年从南京艺术学院提前退休,在家闲居至今。
古琴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先生,其演奏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深细的人情味。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或温润柔情,或炽烈深沉。其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极致”。
“秋籁”,秋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秋籁”琴,成于唐玄宗开元三年,距今千年。
成公亮先生在“秋籁居”抚琴、打谱、作曲、钻研琴理,并往返于山水、田园。在冥思静想中,梳理大半生的琴学研究。古代琴曲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的关系,古琴传统与时代的关系,在弹奏和思考中纷纷显现。
“秋籁居”的文字与琴音,同样地深沉、淡定而圆润。以“秋籁”琴弹奏出的旋律,等待有心人谛听。
这只是感想一篇,非关评论,才疏学浅,启笔艰难。 琴棋书画——古琴、围棋、书法、国画,不知现在还有身边几人涉猎。初识《秋籁居琴话》,是高三那年,在一张语文模拟卷上的阅读文,细细讲了声韵,非常好奇,开始上网搜索,好巧不巧,偏偏就找到了这本书。 书不算便宜,至少对...
评分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6/11/19/%e4%bc%a0%e6%89%bf%e4%b8%8e%e5%8f%91%e5%b1%95/ 成公亮:《秋籁居琴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60元 子扉我 2016年冬 季风地下空间 原载季风书园微信2016年11月9日,发表时有改动
评分 评分上次读到西方音乐史上对待作曲家作品的态度,与中国琴乐有很大的不同。成公亮在《秋籁居琴话》第二章《打谱——古谱的复活》中,专门谈到了“打谱”这种特殊的中国音乐传承的方式,这背后反应出的正是中国传统音乐的观念中,作品与演奏者的关系。 似乎中国的音乐从来就不会强...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6/11/18/%e7%a7%8b%e7%b1%81%e5%b1%85%e7%90%b4%e8%af%9d%ef%bc%9a%e4%b8%80%e5%8f%a5%e8%af%9d%e4%b9%a6%e8%af%84/
评分如果读过古籍,对成先生说的“乐句”的概念应该不难理解。经典的“分章”、“分句”就是给文本梳理一个层次,并且这个梳理是后世的解释者作的。有些文本本身有明显的层次,比如《诗经》、《论语》章句较为好分,《庄子》当中讲故事的片段比较独立,但讲理论的内容要分章句就比较麻烦。琴曲也类似,有些分段本身有依据,但有些后世琴家有很大的理解空间。所以成先生讲两段之间可以“不渐慢”。 不过个人在喜好上不是非常接受成先生对个人感情投入的强调,觉得会有表现过度的问题。因为琴曲本身大多在情感上是含蓄、节制、平和的,在审美上有一种淡味。成先生也说传世的琴曲受道家影响更多,亲近自然,自由自在。道家是强调寡情淡欲的,认为这才是长久之道。成先生说自己弹琴是很累的,也意识到自己和老一辈琴家的区别,这是他自己所选择的艺术取径。
评分学习、感悟!帮助我对琴有了更深的了解!
评分成公亮先生的语言平实可爱,讲的都很在理。书里附送的碟也听了,可用惊艳来形容。关于古琴与西方音乐的交流、融合,前阵子我和老师也聊起过,而且我是有把和潘大合作的《踏莎行》改编出一个古琴版的想法的。关于气韵部分,弹多了也深有体会,偏偏这两天弹阳关有些乐句觉得气不够用,莫不是太悲怆了2333
评分一边听着成先生弹奏的《忆故人》,一边读此书,真有一种淡淡的孤寂苍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