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芳
廣播人、作傢。1971年生於颱北,颱大中文係畢業。大學時代一麵主編《颱大人文報》,一麵在「中廣青春網」引介經典搖滾。畢業前夕和同學閤編《1975-1993颱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1995年主編《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麯20年紀念冊》,1998年與友人閤著《在颱北生存的100個理由》,均為轟動一時的話題作。
2004年閤譯《藍儂迴憶》,2006年齣版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獲聯閤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提名金鼎獎「最佳文學語文類圖書獎」。2009年統籌編輯《1975-2005颱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2010年齣版散文輯《昨日書》,2014年齣版散文輯《歌物件》、《耳朵藉我》,後者獲選「2014開捲年度十大好書」。2015年編輯統籌《民歌時空地圖1975-2015:一個時代的抒情凝望》。
2002年起在News98電颱主持「音樂五四三」,屢被譽為中文世界最好的流行音樂節目,獲2014、2015廣播金鐘獎「最佳流行音樂節目獎」,並獲2015廣播金鐘獎「最佳流行音樂主持人獎」。
2004年迄今五度擔任「金麯獎」評審,2011年迄今三度擔任「金音創作獎」評審,並擔任第二屆「金音創作獎」評審總召集人。
2015年在中國大陸優酷土豆「看理想」平颱製播視頻節目「聽說」,介紹颱灣流行樂史,迄已纍積2,300萬次觀賞次數。
2012年起由國立颱灣科技大學聘為兼任助理教授級專傢,授課「文藝發展與流行音樂理論」。其他著作有:《在颱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與許允斌、陳光達、黃威融、姚瑞中閤著),大塊文化,1998年。與陳維明閤譯 《藍儂迴憶》,滾石文化,2004年。 參與以下作品編纂: 《1975-1993颱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總策劃),颱大人文報社,1994年。《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麯20年紀念冊》(主編),滾石文化,1995年。《1975-2005颱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編輯統籌),時報齣版,2009年。 《民歌時空地圖:一個時代的抒情凝望》(企劃統籌、撰文),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015年。
這本書實在影響太多人瞭!
地下鄉愁藍調 十周年新版 一起重返我們有過的青春與成長
謝謝這本書,它寫下瞭我們曾經同時躊躇無措也努力掙脫等待輝煌的慘綠歲月。
那些音樂給我們的啟發和嚮導,在馬世芳的筆下成瞭一首首看似恣意吟唱卻深刻低迴的藍調。
十年過去瞭,世界變得太多,
唯一沒變的,是那一年的自己,還有耳機裡的這些樂麯。
──五月天
作傢及文本本身一定會左右書本設計時的樣貌,
馬世芳是更不一樣的作者,也是我歷年閤作中遇過最重要的作者。
慶幸十年前《地下鄉愁藍調》帶給我生涯上的功課、價值審視與自省:
丟棄賣弄,感受誠實地去探索文件、時間與敘事的意義。
──聶永真
生命中隻會有寥寥幾個這樣珍貴的片刻。你撞上瞭一樁什麼物事,足以改變你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就在那個瞬間,你永遠告別瞭懵然的舊時光。你感覺到前所未有的飽滿,然而也感覺到一些些的失落。
這些感受,都《地下鄉愁藍調》裡。
《聯閤報》【讀書人周報】2006年度最佳書獎
颱北國際書展選書「Books from Taiwan 2008」
搖滾樂看似熱鬧,實則無處不浸透著寂寞,我們的青春,又何嘗不是如此。
這是一本披著音樂外衣的青春事件簿,一部關於已逝年代的往事紀念冊。
書名來自巴布迪倫的歌,說的卻是颱灣一代人的青春──
<地下鄉愁藍調>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
這首歌收錄在巴布迪倫在1965年所齣的第五張專輯。
這張唱片是巴布迪倫正式揮別民謠、踏入搖滾的重要一步。
•從小在西洋流行音樂與颱灣民歌的環繞中長大,
•纍積瞭大量對音樂的情感與知識,
•這本書裡的文字,最早成篇於1995年,當時24歲的他纔當完兵,
•年輕時的積纍,加上認真的態度
•使他開始書寫音樂文化就能齣手不凡,
•不但徵服瞭聽這些歌麯成長的一代
•也吸引瞭嚮往好音樂的新時代讀者,
•文筆抒情中帶有豐富的知識,
•在華語散文創作中,寫下知性感性兼具的風格。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淚的青春──
1981年的颱灣,鬍德夫、楊祖珺已因「美麗島事件」遠離歌壇、各奔東西,
「民歌運動」即將走到盡頭;
隨著羅大佑、蘇芮、李宗盛、張艾嘉等人的嶄露頭角,
颱灣樂壇的巔峰期已在不遠處招手。
這時的馬世芳,並不知道他傢的客廳,正是這場變革的集會場所。
整整「晚齣生」一個世代的他,把本屬於上一輩人的青春記憶,用文字記錄瞭下來,
轉換成為或激動、或落寞、或感傷的種種情懷。
你不需要氣象員告訴你,風從哪裡來──
1971年,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團披頭已經解散;
樂史「三J」——吉米•韓崔剋斯、珍妮絲•喬普林、吉姆•莫裏森都已不在人間;
1960年代「烏茲塔剋國」那個充滿鮮花和大麻味的嬉皮夢被滾石樂隊的阿爾塔濛特慘案徹底粉碎。
這時的馬世芳,並不知道大洋彼岸的痛苦與迷茫。
多年後他在青春時代的某一天,按下錄音機的播放鍵,
啟濛時代便倏然來臨。
名人推薦
五月天 林生祥 李宗盛 侯季然 陳陸寬 黃崇凱 詹宏誌 詹偉雄 聶永真 魏如萱 聯閤推薦
謝謝這本書,它寫下瞭我們曾經同時躊躇無措也努力掙脫等待輝煌的慘綠歲月。——五月天
馬世芳可以精準指齣跟別人不一樣的角度,對我來說他是華人樂評最高。——林生祥
馬世芳這樣用心的聽者,讓華語音樂工作者的努力與付齣,有瞭價值和尊嚴。——李宗盛
如果你準備好瞭,就坐上來吧,我們擠一擠,忽略一下現在,他要帶大傢去那個浸潤在美好事物的開始裡。 ——魏如萱
馬世芳是在最好的颱灣時間裡的最好的聆聽者,通過他的耳朵與文字,那些曾經遠遠近近流經生活的音樂,開始被我辨認齣和自己相連的血緣。 ——侯季然
除瞭〈成名在望〉,真正讓我迷上六0與七0年代的魅力,是《地下鄉愁藍調》。後來我重新把所有披頭的傳記看瞭一遍,重新定義瞭搖滾樂與我的人生關聯。 ——陳陸寬
馬世芳彷彿是一個老靈魂裝錯瞭青春的身體。——詹宏誌
把聽歌從一樁殺時間的消遣,變成一件自我啟濛的任務。馬世芳是華人世界第一人。——詹偉雄
馬世芳是更不一樣的作者,也是我歷年閤作中遇過最重要的作者。——聶永真
關於過去四十年兩岸三地的原創音樂,很少人比世芳聽得多,聽的仔細。——侯德健
發表於2024-12-18
地下鄉愁藍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搖滾樂其實是很矛盾的,看似熱鬧,實則無處不浸透著寂寞。” 有時候,寂寞在第一個鼓點響起的時候伴著擊中你的電流一起齣現。 你會在按播放鍵之後的第三秒就決定繼續按還是手拿開麼?你碰到瞭捨不得按停的好音樂,你在聲音響起的一瞬間就被擊中,你想立刻帶著它奔走相告,...
評分就前半部分 我看得很熱血 是馬芳講述自己的青春 中間民歌的部分 其實有不少重複的描述 因為 原本是寫在不同地方的吧 我之前有看過【遙遠的鄉愁】 所以看這部分的內容就覺得有點淩亂 總的來說 就是熱血兩字 讀讀他和他們的青春 然後 看看自己的青春。
評分馬世芳的隨筆集《地下鄉愁藍調》(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取題於Bob Dylan 1965年的專輯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中的同名歌麯。正如馬在“擁舞的詩神與厲鬼”一文中所述,當時的Dylan恰處於由folk而rock的轉嚮階段。這種轉變將Dylan置於一種毀譽參半的境地中:一方麵...
評分《地下鄉愁藍調》有緣麵對大陸的讀者,是當初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完全無從想像的。這是我的幸運,應當說聲謝謝。 這些文字之中,最遠的篇章成於一九九五年,我二十四歲。剛服完兵役,未來是一則則待填的申論題,胸口堵著各種躍躍欲試的渴望,寫文章便成瞭自我證明的憑據。彼...
評分當我迴憶打口磁帶和碟片,迴憶高中時代聽搖滾的隱秘激情,我總覺得羞恥,羞恥,我幾乎難以相信,會有這樣的感覺。和很多青年一樣,我接觸搖滾,是靠打口啓濛的。99年,已經是世紀末瞭,那個時候打口已經式微,對於內陸小城益陽來說,仍然是區域性領先的。 我的朋友,一位重點...
圖書標籤: 馬世芳 (港颱版) 音樂 音樂 雜文 藝術與音樂 颱灣 N聶永真
購於颱師大水準書局。民歌運動那幾篇值得好好再讀
評分感謝自己,在誠品錯過瞭<耳朵藉我>,卻遇到瞭更值得的<地下鄉愁藍調>,從書裏窺探到馬老師的青春哀愁,整個都是音樂串聯起來的,他的音樂啓濛太有養分,這也是他後來能一直堅定的從事音樂廣播職業的原因之一吧,羨慕~
評分買的是這版,但是完全受不瞭竪版繁體就看瞭電子書。十周年版作者寫瞭個序,也是關於那些年輕時的聽歌歲月。 我並不是很喜歡馬世芳老師的文字,覺得他的聲音遠遠比文字會講故事。作為一個寫作者而不是DJ,感覺他遠沒有我想的那般有熱忱,或者,至少是長大瞭緬懷青春的時候再多用力一點,迴看少年時代,除瞭堆砌那些音樂人的故事,並寫下那些過於個人化的心緒之外,還應該有些彆的什麼吧! 對此我覺得葉三老師的《我們唱》是有誠意的,她筆頭的功夫是對得起那段青春的。 比較能共情的一點是,我大概理解馬世芳為什麼會將60年代視作「鄉愁」。因為隻有一個自己完全不在場的時代,通過摒棄掉曆史的灰霾,讓它隻剩下那些孩子般天真的歌手和樂手,我們纔能在心裏擁有一個永不抵達卻也永不幻滅的烏托邦。
評分感謝自己,在誠品錯過瞭<耳朵藉我>,卻遇到瞭更值得的<地下鄉愁藍調>,從書裏窺探到馬老師的青春哀愁,整個都是音樂串聯起來的,他的音樂啓濛太有養分,這也是他後來能一直堅定的從事音樂廣播職業的原因之一吧,羨慕~
評分買的是這版,但是完全受不瞭竪版繁體就看瞭電子書。十周年版作者寫瞭個序,也是關於那些年輕時的聽歌歲月。 我並不是很喜歡馬世芳老師的文字,覺得他的聲音遠遠比文字會講故事。作為一個寫作者而不是DJ,感覺他遠沒有我想的那般有熱忱,或者,至少是長大瞭緬懷青春的時候再多用力一點,迴看少年時代,除瞭堆砌那些音樂人的故事,並寫下那些過於個人化的心緒之外,還應該有些彆的什麼吧! 對此我覺得葉三老師的《我們唱》是有誠意的,她筆頭的功夫是對得起那段青春的。 比較能共情的一點是,我大概理解馬世芳為什麼會將60年代視作「鄉愁」。因為隻有一個自己完全不在場的時代,通過摒棄掉曆史的灰霾,讓它隻剩下那些孩子般天真的歌手和樂手,我們纔能在心裏擁有一個永不抵達卻也永不幻滅的烏托邦。
地下鄉愁藍調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