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德国皇家柏林工业高等学院中国建筑学教授,中国建筑摄影鼻祖,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人。1906年至1909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柏石曼跨越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留下了8000张照片、2500张草图、2000张拓片和1000页测绘记录。1932 年,柏石曼受邀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通讯研究员。1933年至1935年间,民国政府特聘柏石曼为中国传统建筑遗产顾问。出版有《中国建筑艺术与宗教文化》系列三卷本、《中国建筑》等作品。
徐原:祖籍江苏南京江宁,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影展。2006年6月参与“循迹百年恩斯特•柏石曼,重走那条路,重拍老照片”民间计划,自驾行走访了京、冀、鲁、晋、陕、川、渝诸省市,行程2 万里,拍摄了大量现存建筑的珍贵图片。
赵省伟: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目前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编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50—1937》《西洋镜》系列等书。
发表于2025-02-02
西洋镜:一个德国建筑师眼中的中国1906—1909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小时候当我背对着朝阳,走向坐落在西方的学校时,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我总是抄着近道,穿过田间小道那盛放的菜花,再经由大河沟旁一米宽的小道,跨过小桥,最终离开山头村的范围,进入另一个已记不清名字的村落。而就在小桥的边上,印象非常深的是,在那田垄间竖着一个石牌...
评分小时候当我背对着朝阳,走向坐落在西方的学校时,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我总是抄着近道,穿过田间小道那盛放的菜花,再经由大河沟旁一米宽的小道,跨过小桥,最终离开山头村的范围,进入另一个已记不清名字的村落。而就在小桥的边上,印象非常深的是,在那田垄间竖着一个石牌...
评分《西洋镜 一个德国建筑师眼中的中国1906-1909》是一本由德国著名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编著的中国建筑类书籍,该书里面包含有大量珍贵的照片文献,是外国人摄录下上世纪初中国的古建筑物,由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目前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的赵省伟和有着辽宁省摄影家...
评分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上映的电影、电视、表情包充斥在我们的周围,街拍、美妆、网红也成了很多人对美的经验符号,活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对于建筑的美便渐渐忽略,这本《西洋镜》正是为了唤醒大家对建筑的重新审美,那些凝聚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智慧与历史的建筑,真的是一场艺...
评分小时候当我背对着朝阳,走向坐落在西方的学校时,为了节省路途上的时间,我总是抄着近道,穿过田间小道那盛放的菜花,再经由大河沟旁一米宽的小道,跨过小桥,最终离开山头村的范围,进入另一个已记不清名字的村落。而就在小桥的边上,印象非常深的是,在那田垄间竖着一个石牌...
图书标签: 建筑 摄影 历史 西洋镜 老照片 珍贵的老照片 我想读这本书 中国
本书共包括426张照片。288张照片由柏石曼和他雇佣的中国摄影师(40多张)拍摄于1906年至1909年间,涉及中国12个省。其中42处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部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或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余处为当代复建或曾经落架大修,至少有60处现已不存。2006年,徐原夫妇及其同仁循着大师足迹,秉着原地点、原角度复拍的原则,奔波7省,行程2万里,初步获得138张照片,算是“循迹百年恩斯特•柏石曼,重走那条路,重拍老照片”这项民间计划的初步成果。
太意外了 书店里没有拆封 看书名还以为是游记 没想到里面全是拍摄和印刷质量非常好的古建筑照片 有大量的当代原址拍摄 最重要的是 那些建筑真是太美了
评分印刷精美,老照片质量也高,只是重拍的对比照为什么不等到全部完成了再出版呢?而且重拍照大部分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今天恐怕又变样了——然而这却是一本新书。
评分错漏如筛不说了,既然知道入过营造学社,至少中文名应该给人家写对了。好在很多庙都没了,否则,今天的中国和尼泊尔、印度那种动辄街头巷口皆是神龛,神庙比男女厕所要多10倍100倍的小农之国没有任何区别。但凡建筑不能解决人类的肉体的生理需求就必定禁锢人的精神需求。而这种社会必须以革命摧毁它,否则建筑永远将是为神权俯首的奴隶。不是什么小农的东西留下来就都叫好。
评分作者很用心,做了不少对比图片,发现我也有这癖好
评分价值极小
西洋镜:一个德国建筑师眼中的中国1906—1909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