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维娅·莱恩(Olivia Laing)是一名备受赞誉的作家、评论家,曾任英国《观察家》图书版副主编,她撰写的文章多见于《观察家》《新政客》《卫报》等主流媒体之上。她还是2011年麦克道尔奖得主,曾获得英国艺术委员会、作者基金会,以及2014年艾克尔斯基金会作家驻英大使馆的奖励。她已出版的著作包括《回声泉之旅》和《沿河行》等,前者入围2013年柯达传记作品奖短名单、传播奖以及戈登·伯恩奖短名单,而后者被《独立报》《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选为年度好书,并且入围翁达杰文学奖、多尔曼年度z佳旅游书奖短名单。
本书作者孤身一人居住在纽约这座玻璃牢笼般的城市中时,一种密感的缺失状态促使她不断地追问孤独的本质。她从数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为切入点,以用一种自然流动的叙事方式,将爱德华·霍珀、安迪·沃霍尔、亨利·达戈、大卫·沃纳洛维奇等当代艺术家的生平与自己的反思浑然天成地编织在一起,深入地剖析了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所共同经历的、无法避免的孤独,从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为读者呈现出孤独的全貌。
白左腐女的书让人看了上火。 说自己是crossgender内心是男人又喜欢男人,亲你这是对自己女性身份厌恶导致对男同的痴迷而已。 因为太孤独连续五年365天去野外和陌生人做爱得了艾滋然后怒气冲冲的怪社会,嗯嗯社会逼他们不带套滥交,社会还让他们体内hiv病毒“感到压力加速发展并...
评分首先我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深深吸引,我想这对于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我们应该都深有感触。身在拥有超过两千万人口的超级都市中,即便在人潮汹涌的地铁高峰期、从火车站准备出行或到达抑或是参加多人聚餐或party,那份孤独感往往扑面而来,把我们裹挟其中。 城市中的孤独犹...
评分 评分无论生活在纽约、巴黎、东京,还是逃不掉的北上广,我们总能在生机勃勃又人满为患的城市中感受到孤独。 一个人走过喧嚣的十字路口,一个人塞着耳机挤进通勤地铁,一个人从狭小的房间醒来、默默看着窗外泛白的晨光……即使置身热闹的聚会,也会在人群中一瞬间感到内心的清冷。 ...
评分本书作者孤身一人居住在纽约这座玻璃牢笼般的城市中时,一种密感的缺失状态促使她不断地追问孤独的本质。她从数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为切入点,以用一种自然流动的叙事方式,将爱德华·霍珀、安迪·沃霍尔、亨利·达戈、大卫·沃纳洛维奇等当代艺术家的生平与自己的反思浑...
“倘若我们不与另一个人紧密缠绕,我们该如何生活?”
评分真不是想读这么一本名字这么矫情的书,但内容翻翻无妨。只是突然对跨性别又多了点了解,毕竟,身边有那么多的像男孩的女孩,以及稍微那么多的像女孩的男孩。
评分挺文艺、挺豆瓣style的一本评论书,对爱德华霍珀、安迪沃霍尔等艺术家作品的评论很有意思,孤独的作者从他们的作品里解读出孤独的意味,有点丧、又很私人化,充满了内省,很适合一个人带着旅游看,徐徐展示淡淡的逼格(你够!)。啊,算不算得上是今年中译新书里的陈绮贞
评分#世界艾滋病日#在那段时间里,孤独成了一种压倒性的感受:他在被确诊换上艾滋病的时候体验到的孤独,在他孩提时被从一个危险处境遗弃到另一个危险处境当中时,也曾感受过。没人能触碰到他拖曳在身后的重担,没人能帮助他摆脱他的需求感或是那种让人陷入瘫痪的恐惧......大卫·沃纳洛维奇是在1992年7月22日过世的,他是那年死于艾滋病并发症的194476个美国人中的一个。
评分不喜欢读,基本是属于读不进去的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