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1942 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77 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曾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
2005 年起,刘心武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推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讲座,并推出了同名著作。他于 2011 年出版《刘心武续〈红楼梦〉》,引发了国内新的红楼热。
1.红学家刘心武续作,忠实呈现八十回后《红楼梦》真故事。
2. 和通行本续书相较,本书无疑更忠实于原作情节脉络。
3. 文字情节照应前八十回,人物命运轨迹及结局笔笔皆有根据。
刘心武通过对《红楼梦》(也称《石头记》)的原型研究、文本细读,探佚出了曹雪芹写成又失传的后二十八回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复原曹雪芹后二十八回的大致面貌。
本书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所有的大、小、明、暗伏笔逐一进行了照应,并对古抄本中所有脂砚斋、畸笏叟批语中透露的后二十八回的情节、细节、文本用语、回目等也逐一加以再现。
书中照应前八十回,人物命运的轨迹及结局则皆有根据。和通行本相较而言,无疑更忠实于曹雪芹《红楼梦》的本来情节发展和故事面貌。
昨天买了刘心武的《后红楼梦》,说实话,写的真不咋地。 第一,没有诗歌,就算后来贾府垮了公子小姐没心思写诗,也不至于少到这个地步,寥寥几首都是打油诗水平,小儿科得很,不如没有。至于其它文体比如曲赋更是阙如。 第二,没有场面、器物的描写,贾母葬...
评分 评分红楼一文既出,后人争相传阅,大赞大叹,谓之神作。怎奈神龙无尾,不得争睹,谓之抱憾。于是便有才人争出,妄续后事,或悲或喜,倒也流芳百转。但今阅刘心武一续,如梗在喉,吾魂亦不得安,慨然愤之,批驳如下。 红梦原作,论世情百态,论诗词,论女儿情长,论笔脉,皆是上...
评分其实,我没看过此书。 只是看到鲁迅一句话,在此摘录一下: “赫克尔(E. Haeckel)说过: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的续作者和原作者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鲁迅.论睁了眼看.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178. 将这句话送...
评分一、几个情节改动的地方 1、黛玉仙遁 高鹗续书中,黛玉是偶然听到二宝将成婚的噩耗,抑郁而终。而且死在贾母前,对于贾母支持凤姐献掉包计,促成二宝成婚的情节,读者也觉得虽戏剧化但不合情理。而刘心武的续书中,认为黛玉是赵姨娘下慢性毒药,肉身死,泪已还尽,灵魂死,...
真的是不行....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实在不能融入那个情景中了,再一个曹雪芹避化的地方都被实写了,犯了红楼最大的忌讳
评分虽有失于水准,却也不失为个人一种解读。从自身角度理解而成,带有一种新的思路设想,也是很有趣的事。
评分第一次全部浏览红楼梦,还没看过高鹗版本 故事情节,“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 文笔 逊色不是一点半点儿
评分情节比高鹗的更易接受,语言功底肯定是比不过曹公了。很有勇气,文坛就是需要这样的出新。
评分虽有失于水准,却也不失为个人一种解读。从自身角度理解而成,带有一种新的思路设想,也是很有趣的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