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主编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编有《新世纪教育文库》等30余种。
梅贻琦(1889-1962),曾任清华大学校长,奠定了清华的校格。并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任校长。被誉为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提出了“通才教育”、提倡“五育”,即德、智、体、美、群,并以德育为首,重视教师的师德,主要作品有《大学一解》等。
发表于2025-02-07
大学的意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梅贻琦 民国 教育 清华大学 人物 社科-教育学 书单 社会学
该书是“民国大家谈学养”系列中的一册。是一本介绍梅贻琦教育理念的大众普及读物。梅贻琦先生教育理念的起点主要来源于他对大学的看法。因此本书选编的内容包括梅贻琦著述论说和部分演讲,并分为“大学与教育”、“青年的使命”、“校长的演讲”、“清华之为清华”四章,分别介绍梅贻琦的教育理念和对大学的理解、对青年的希望、治校态度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清华的发展情况,由此对当今教育及青年学生的成长起到借鉴意义。
看过《无问西东》能更好理解本书的背景,抛开主义谈教育,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三位校长在抗战期间创办的西南联大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的人格魅力是毋庸置疑的。
评分较之其师承张伯苓,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感。少了激情澎湃的演说,多了脚踏实地的奉献,时人谓之“寡言君子”,是中肯的。梅先生于国难之际,临危受命,主政西南,联大在其经营下,于烽火中弦歌不辍,成绩斐然,铸就一段文化传奇,其不愧为“东方牛津”之灵魂,无愧于“一个时代的斯文”。本书第四部分关于联大时期的事务总结性文章,不乏史料价值,但与本书主旨,似不相合,若归入《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之类书籍则更贴合。
评分读了梅贻琦校长的发言稿,有这样的感受:作为当代高教工作者,没搞好工作有愧于前辈的努力了。
评分读了梅贻琦校长的发言稿,有这样的感受:作为当代高教工作者,没搞好工作有愧于前辈的努力了。
评分老校长讲的甚是有理,大学生最应该做的是什么等等的思考
大学的意义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