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棟,生於197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曾獲北大未名詩歌奬,劉麗安詩歌奬。齣版專著《李澤厚與現代文學史的“重寫”》(江西人民齣版社,2012),詩集《沒有墓園的城市》(陽光齣版社,2015),主編《中國新詩百年大典(第二十九捲)》(長江文藝齣版社,2013),與人閤譯《這裏不平靜——非洲詩選》(2010,世界知識齣版社)。
本書以詩歌寫作中的“曆史意識”作為闡述角度,對1990年以來的當代詩歌中具有的“曆史對位法”問題,“個人化曆史想象力”問題,對曆史鏡像的重塑問題等進行瞭描述與探討,並對這些問題中所錶現齣來獨特的語言的精神癥候,修辭的技藝法則,詞語構成方式等重要詩學問題給以瞭總結與闡釋。書中所展開的論證方式並非編年史式的逐層掃描論述,而是選取重要代錶詩人,重要曆史事件,熱點話題等為個案進行以點帶麵的論證與剖析。
發表於2024-12-18
修辭鏡像中的曆史詩學:1990年以來當代詩的曆史意識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詩歌 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詩歌評論 =i226+227= =i0+i1=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也許終歸要迴到個人上來論詩歌,現代漢語至今沒有一種閤理的曆史性的錶達,不僅詩歌,種種形式皆是如此。明清之際的白話小說距離現在,可能比“新文化運動”帶來的新語言更接近於傳統內核。文學上,一直有復古可言,現在也許迴到《三言兩拍》、宋詩上,可能要比強調一個盛唐有效得多。
評分從詩歌的角度看,人是語言的人,主體性問題也就是語言問題,一個人屬於什麼樣的語言係統,他就會被塑造成什麼樣的人。詩歌通過對話語秩序和方式的改變,完成對主體的改造,從而與“曆史”發生關聯,這種詩歌的拯救性維度稱之為“語言—曆史”機製,但在我們的當前境遇必須警惕詩歌像“單邊的曆史幻象”傾斜,從而造成對烏托邦取嚮的反叛。(P97)
評分也許終歸要迴到個人上來論詩歌,現代漢語至今沒有一種閤理的曆史性的錶達,不僅詩歌,種種形式皆是如此。明清之際的白話小說距離現在,可能比“新文化運動”帶來的新語言更接近於傳統內核。文學上,一直有復古可言,現在也許迴到《三言兩拍》、宋詩上,可能要比強調一個盛唐有效得多。
評分也許終歸要迴到個人上來論詩歌,現代漢語至今沒有一種閤理的曆史性的錶達,不僅詩歌,種種形式皆是如此。明清之際的白話小說距離現在,可能比“新文化運動”帶來的新語言更接近於傳統內核。文學上,一直有復古可言,現在也許迴到《三言兩拍》、宋詩上,可能要比強調一個盛唐有效得多。
評分少見的漢語詩論。
修辭鏡像中的曆史詩學:1990年以來當代詩的曆史意識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