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汉晋佛像研究述评1
第一节汉晋佛像发现、研究历程3
一、 第一阶段:初始期3
二、 第二阶段:高潮期5
三、 第三阶段:平稳期7
第二节汉晋佛像研究现状10
一、 中国初期佛像年代研究10
二、 汉晋佛像识别和载体研究16
三、 汉晋佛像的造像特点、风格和来源20
四、 汉晋佛像对南北朝佛像的影响24
五、 汉晋佛像的性质24
六、 汉晋佛像的传播者和接收者30
七、 最早佛像的来源和传播途径30
第三节汉晋佛像研究综述33
一、 1991年阮荣春综述33
二、 1991年何志国综述34
三、 1993年何志国等综述34
四、 2004年费泳综述35
五、 2007年何志国综述35
六、 2007年白彬综述35
七、 2008年屈大成综述36
八、 2011年常青综述36
第四节汉晋佛像研究存在问题36
一、 部分汉晋佛像尚未识别36
二、 误判汉晋佛像37
三、 考古材料辨识错误37
四、 缺少汉晋佛像出现背景的整体认识39
五、 研究集中在少数问题40
六、 缺少考古学研究方法40
七、 缺少新思路和新方法41
第五节本书研究思路和方法41
一、 慎重甄别汉晋佛像41
二、 研究总思路41
三、 研究重点41
四、 研究路径42
五、 研究方法42
第二章汉晋佛像的发现与分布44
第一节长江上游地区出土的汉三国佛像45
一、 摇钱树佛像46
二、 墓刻佛像61
三、 陶座佛像62
四、 佛塔画像砖68
第二节长江中游地区出土的汉晋佛像70
一、 独立佛像70
二、 鎏金铜牌菩萨立像71
三、 佛像镜73
四、 钵生莲花镜77
五、 陶瓷佛像77
六、 金银戒指佛像78
七、 陶佛塔建筑模型79
八、 白毫相瓷俑80
第三节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的汉晋佛像83
一、 魂瓶佛像83
二、 其他陶瓷佛像94
三、 佛像镜96
四、 佛像画像砖96
五、 佛像金牌96
六、 佛像铜熏炉96
七、 吴晋瓷器莲瓣纹97
第四节国内民间和国外收藏汉晋佛像97
一、 摇钱树佛像98
二、 佛像镜101
三、 佛像画像砖106
第五节北方汉晋佛像106
一、 中原地区107
二、 黄淮地区109
三、 新疆地区113
第三章汉晋佛像年代分期及相关问题119
第一节长江上游地区东汉三国佛像年代、分期和特点119
一、 摇钱树佛像的类型及相互关系120
二、 摇钱树佛像的年代128
三、 长江上游地区其他载体佛像年代137
四、 摇钱树佛像与其他载体佛像比较145
五、 长江上游地区佛像分期146
六、 长江上游地区早期佛像演变151
第二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汉晋佛像年代、分期和特点154
一、 长江中、下游佛像年代155
二、 长江中、下游佛像分期159
三、 长江中、下游地区汉晋佛像特点163
第四章汉晋佛像来源及各地的阶段性170
第一节汉晋佛陀偶像服饰、手印组合、阶段性特征及演变170
一、 第一阶段:东汉中期(2世纪初)171
二、 第二阶段:东汉晚期至蜀汉前期
(2世纪后期至3世纪前期)172
三、 第三阶段:东吴晚期至东晋初期
(3世纪后期至4世纪初期)173
第二节各阶段佛像的差别及来源175
一、 第一阶段佛像的来源175
二、 第二阶段佛像的来源176
三、 第三阶段佛像的来源178
第三节汉晋佛像各阶段的传承性关系180
一、 项光181
二、 肉髻181
三、 八字胡181
四、 衣领181
五、 衣纹181
六、 衣袖纹182
七、 莲花和莲花座182
第四节向北方传播——中国初期金铜佛像的出现183
一、 发式和头部特征184
二、 手印184
三、 衣纹和坐式186
四、 小结186第五章汉晋佛像源头——印度早期佛教艺术188
第一节印度佛陀偶像起源及其特点188
一、 印度佛像起源189
二、 迦腻色伽纪年佛像年代和分期193
三、 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发展和交流200
四、 小结203
第二节印度莲花起源及其特点204
一、 印度莲花的起源204
二、 印度早期莲花特点204
三、 印度早期莲花对汉晋中国的影响206
第三节印度早期佛塔以及对汉晋中国影响209
一、 印度早期佛塔209
二、 印度早期佛塔对汉晋中国影响210
第六章汉晋佛像来源途径213
第一节长江上游地区汉三国佛像来源213
一、 长江上游地区来源途径中原说商榷213
二、 西域—青海道传入四川说商榷225
三、 长江上游早期佛像其他来源说商榷228
四、 长江上游早期佛像从印度经蜀身毒道传入232
五、 长江上游汉三国佛像载体历史、地域特征245
第二节长江中、下游早期佛像来源251
一、 长江中、下游汉晋佛像载体的地域特征251
二、 长江中、下游早期佛像来源途径256
第三节北方汉晋佛像来源262
一、 中原地区262
二、 黄淮地区263
三、 新疆地区264
四、 北方初期金铜佛来源265第七章汉晋佛像对南北朝初期佛像图像志影响266
第一节长江上游东汉中期至蜀汉前期摇钱树佛像
仪轨特征及其影响267
一、 一佛二胁侍布局268
二、 项光268
三、 莲花装饰269
四、 磨光肉髻269
五、 施无畏印270
六、 U形衣纹和圆弧形衣纹270
第二节长江中、下游东吴后期至西晋佛像镜、
陶瓷佛像仪轨特征及其影响272
一、 陶瓷独立佛像272
二、 菩萨像275
三、 佛装菩萨像276
四、 莲花座277
五、 禅定印277
第三节北方地区西晋至十六国时期流行金铜佛像特征
及其影响278
一、 早期金铜佛类型279
二、 早期金铜佛图像志直接影响南北朝初期石窟、
北凉石塔280
第四节汉晋佛像三大阶段图像志流变总结281
第五节附论汉晋佛像与南北朝初期造像的相关问题288
第八章汉晋佛像性质——“佛神模式”294
第一节汉晋佛像的“佛神模式”造型特点296
一、 四川西王母“偶像型”图式起源与印度佛像传入297
二、 汉晋佛像“偶像型”图式与西王母为主神天门图像
志关系300
三、 “偶像型”西王母是神灵而非神仙312
第二节“佛神模式”文献来源和民间信仰316
一、 “佛神模式”文献来源316
二、 “佛神模式”与民间信仰317
第三节“佛神模式”内涵322
一、 胡僧“设像行道”323
二、 汉地民众视佛为神326
三、 汉晋“佛神模式”与民间佛教331
第九章总结与相关问题讨论333
第一节汉晋佛像特点、艺术风格及其影响333
一、 区域分布特点333
二、 图像特点335
三、 汉晋佛像艺术风格337
四、 汉晋佛像图像志对后世佛像影响337
第二节汉晋佛像的来源与传播途径338
一、 长江上游地区佛像经蜀身毒道直接传入338
二、 长江中、下游地区吴晋佛像受到犍陀罗风格和
长江上游影响339
第三节汉晋佛像与民间信仰340
一、 汉晋佛像的“佛神模式”表明汉地民众对佛教误读340
二、 汉晋佛像主要流行于民间341
三、 汉晋译经佛教与汉晋佛像的不同影响351
第四节汉晋佛像的传播者和接受者353
一、 文献的局限性354
二、 胡人不等于佛教355
第五节印度早期佛像在中国立足原因357
一、 中国人的功利主义信仰357
二、 胡僧传教方式契合汉地民众心灵358
三、 汉晋佛像是文化传播新模式359
附录一汉晋佛像出土或收藏地分布一览表360
附录二A. 长江上游东汉三国佛像统计表362
B. 长江上游东汉三国佛教象征图像和与佛像仪轨
有关人像统计表365
附录三A. 长江中游吴晋佛像统计表368
B. 长江中游汉晋佛教象征图像及与佛像仪轨有关
人像统计表371
附录四A. 长江下游汉晋佛像统计表376
B. 长江下游汉晋佛教象征图像统计表383
附录五A. 北方地区汉晋佛像统计表384
B. 北方地区汉晋佛教象征图像和与佛像仪轨有关
人像统计表387
附录六国内民间和国外收藏汉晋佛像统计表390
附录七摇钱树佛像情况表395
附录八纪年魂瓶佛像统计表399
附录九汉晋佛像及主要载体像主身份一览表401
附录十《汉晋佛像综合研究》插图目录404
附录十一何志国发表早期佛像研究论文索引414
后记418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