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德里克·史密斯(Hedrick Smith)
美国当代著名时政记者、畅销书作家,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曾长期供职于《纽约时报》、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等新闻机构。曾因参与“五角大楼文件事件”分享了普利策新闻奖,又因其1971到1974年对苏联的国际报道而独享普利策奖。由于其对当今美国社会问题的分析性报道而多次获奖。
译者:文泽尔
作家,私人图书馆馆长,书评人,德英文译者。从事欧美经典著作翻译十余年,译著计17部,四百余万字。知名译作有《格林童话全集》《丈量世界》《一抔尘土》《鸽子隧道》等。
★★★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力作
赓续名作《光荣与梦想》
为你揭示美国中产之殇
★★★
特朗普上台执政路线图的预言之书;中美经贸关系未来走向的镜鉴之书;美国中产阶级走向没落的教训之书
【内容简介】
特朗普上台之前五年,《谁偷走了美国梦》一书风行美国,登上各种畅销榜。美国普利 策新闻奖获得者、资深时政记者赫德里克·史密斯告诉美国人民,美国梦在美国立法机构、政治制度和资本力量的合力之下,正在一步步走向瓦解。他通过走访卡特、克林顿、索罗斯等美国政界、商界大佬和几十位典型的美国中产民众,揭示了白宫、国会山和华尔街的精英们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左右美国国家政策的走向,及其对美国中产人群的影响。作者让我们看到中产阶层既可以是现代社会的塑造者,也可能是权贵阶级的牺牲对象。
【编辑推荐】
1. 时代性强。
最早预示特朗普上台的警世之书。
特朗普成功当选震惊了世界,到现在很多人都还不知道美国发生了什么。但在特朗普上台之前四年,史密斯在本书里就把问题说透了。某种意义上,这本书就是特朗普的施政纲领。
2. 可读性强。
虽然作者通篇都在解读美国的政治经济大问题,却让读者读来却容易进入,不觉晦涩、繁冗。他在行文和篇章布局上注重读者阅读体验,再以叙事和论述相结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读者在轻松地阅读中洞见美国深刻的社会问题。
3. 资料扎实。
作为美国首屈一指的调查报道类记者,作者为写作此书做了大量的人物采访和资料搜集。无一字无来历。本书英文注释多达426条,引用书籍和文章达75余本/篇。
【吴晓波推荐】
中美两国处于贸易摩擦高峰期,其实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实有很多相似。比如中国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美国也有“铁锈地带”。1970年代以来,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产业衰退期,该地区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向海外,本地工人大量下岗,不再能保持体面的中产生活水平。
《谁偷走了美国梦》对此做了深入的分析。读完本书,你会理了解为什么会他们后来成了特朗普的选民。中国目前也有相似的问题,也应当有借鉴之意。
【媒体推荐】
史密斯为卷入历史的这些大人物小人物所作的画像让整个叙述生动起来,将枯燥的经济分析还原为复杂的人性问题……而这些人物本来就是与历史不可分离的。
——路透社
对美国四十余年来的经济历程做了全面而权威的审视。
——《赫芬顿邮报》
有些好作品能解释清楚我们所处的泥潭……但是没有书能像史密斯一样准确而畅晓地用细节追溯到源头”
——《西雅图时报》
视域广阔……史密斯开出了一些可以缓解美国当下问题症状的药方。
——《今日美国》
对美国当下经济症状做了精湛、全面而合乎逻辑的分析和诊断。
——《科克斯书评》
相当白左的一本书,读的过程中简直就像看一篇篇NYT文章哈哈。 第一部分的权力转移应当是最有趣的,尼克松对富人税法的打击,对比水门之后民主党害怕选民反弹的心态背叛党纪而为工商界站台(1978),历史的夹缝中隐约可以看到政客们的心理战,而这些轻微心理上的不确定导致的行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无力可为,无力可为。无力再去“我要”,更不会回答“要我”。为什么要我理解这个时代?为什么要我了解千里之外的国家缘何被愤怒撕碎了平衡?为什么要我在不能自我满足的情况下关心他人?
评分1、可以看作是川普上台前来自民间的执政书,最后提出的“美芹十献”与川普今日的政策多数一致,根本性主张是中产阶级要重夺政治权力,重要措施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建制造业、减少军费开支、调整税法等,特别是与中国进行贸易战,所以本书前面所有的现象描述和原因分析也就解释了美国为什么一定要打贸易战,贸易战为什么在美国有深厚的民意基础。2、作者分析的几大顽疾与中国居然多有相似:巨大的贫富分化、就业难、养老金大幅缩水、退休时间后延、中产阶级不断被割韭菜等。3、但反过来说,也可看到美国中产阶级的困境是由奢入俭难,比起中国老百姓过的还是相当有保障了。4、翻译的不错,流畅通顺,注释也都翻了,这说明了翻译的态度是认真的。
评分代表了支持民主党的左翼对当下美国社会阶层固化、美国梦褪色、贫富分化的看法与忧虑。当然,不可避免地指责富豪阶层、共和党、全球化,以及中国。这些观点不全对,但可放在美国对此问题的复杂语境中来理解。不论如何,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美国不论左右,其实都想着重回过去,也都可能拿中国当替罪羊,这其实是逃避更深层问题的一种本能反应,毕竟结构性的改革即便可能,也太痛苦了。
评分全面深入地分析美国中产阶级梦碎的根由,这里面,有政商顶层的缘由,也有美国内外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助力。书里讲到的新经济政策、税收、养老、次贷等问题,似曾相识,各自体会。财富两极严重分化的现象,不止美国有。
评分看起来像多年收集拼接的材料,本人也有瞎话。但很多人误解,说他太幻想,其实他最大力的批评是,为什么同样是全球化大玩家,德国制造业仍然贡献高达20%岗位,美国却从70年代22%暴跌至9%?为什么美国中产收入增长停滞最严重?原因很多,但显然有人主动抛弃:跨国企业海外利润免税(完全本土经营者缴公司税35%),2005更说服布什对回岸利润仅征5.25%低税,辩称会创造大量就业(跟踪发现92%以股息和回购形式流回顶层,8%用于创造就业)。这是规则的激励(谁制定规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2007年IBM要为一项“在3年内将50%资源转至中国”的管理方案申请专利了(曝光后24小时,在“完全是反美行为”的怒骂中IBM撤回申请。新威权怪兽也是他们参与喂养的)。川总做法有他合理的逻辑,本书是旁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