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条辽太郎:日本千叶人,旅居大理七年,昵称“六”。2009年毕业于日本成城大学,主修教育学。2011年到大理,用自然农法耕种和酿造,教当地农民用贴近自然的方式种地,给幼儿园的孩子上农业课。六和妻子养育了三个孩子。
苏娅,昆明人,现居大理,曾在北京生活十年,前《第一财经日报》资深文化记者。钟爱阳光和风土的写作者。
六是一位住在大理的日本人、自然农法的传承者、自然教育的实践者、自由音乐人、80后旅者。他不愿过朝九晚五、消费至上的都市生活,渴望亲近自然和传统,于是周游列国,后来到大理生活了七年,以自然农法耕种、酿造,和朋友们一起做音乐、吹迪吉杜里管,亲自为三个孩子接生,以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成为大理新生活的地标。
七年前,苏娅和六结识。两年前,她开始跟六一同种稻、灌溉、除草、收稻、酿酒、做味噌,像个真正的农民那样劳作,感同身受地写下六一家平凡、美好、自足的生活。
《六》是两个人共同创造的一本奇迹之书,六活出了生活,苏娅写出了生活。
异乡的生活其实算不上美好,不过,因为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些异国他乡的日子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这里说的就是一个日本人远渡重洋,来到大理,在大理自力更生,亲近自然的生活。 真是很让人耐闷又意外,为什么走这么远,离家这么远,还喜欢自然农法耕种、酿造,过这样一...
评分异乡的生活其实算不上美好,不过,因为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些异国他乡的日子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这里说的就是一个日本人远渡重洋,来到大理,在大理自力更生,亲近自然的生活。 真是很让人耐闷又意外,为什么走这么远,离家这么远,还喜欢自然农法耕种、酿造,过这样一...
评分 评分这是我小姨妈写的书,在回伦敦的飞机上一口气看完了word文档。作为母语带给我的感动又回来了。在这之前,应试作文的书写曾让我不堪其扰,我们不被要求有真实的经历和感受,你只用堆砌一些风干的毫无生命力的词藻,套用一点虚假的情感,一篇不算低分的作文就大功告成了,说实话...
评分一个叫六的日本人在大理,耕种,酿造,歌唱,活得这么自由自在的人,现在怕是少有了吧?他在书里说,这取决于“你接受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太关注外面的事情,看太多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太多,自己会寂寞”。虽然深以为然,但仍断不了一颗得失心。这么安静天然的生活,虽可望不可即,光是隔着书页看看,也会安静片刻。
评分朋友的朋友编写的。很佩服这样的旅者,在他身上看不到身边人常常见到的各种形式的焦虑。自问自己是没有这样的胆量去放弃这么多羁绊找个地方去感受自然,当然,这位先生也没强求别人去学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能活下去就好,也无所谓累着活还是闲着活。
评分可能苏娅就是那种为写作而生的人,尽管她的写作好像才开始不久。她有种天赋——无论她如何摆弄那些文字,就好像任何事物于她都是触手可及的,而根本不需用力去抓住什么,所以她写任何景物都会给人以信手拈来、就是这样的感觉。她对色彩、气息、细节都有着非常敏锐细腻的观察与感知,当她那样自然而然地写下来的时候,会让读的人有种身处其中的感觉,莫名地就被什么瞬间或气息触动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写的并不只是那个叫六的日本人,还是苏娅在深入六的生活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世界的重新发现。苏娅的文字配得上这种视角独特的发现,而这样文字,在这个时代里其实并不多见。
评分读到最后的自述很触动。如以常人的视角,这本书讲的是“另类的好好生活与改变世界”。
评分前两天心里很不平静,下班后去了蓝鱼书店,徐冬给我拿来这本书,花两天读完了。有时候看一本书就是治一次心里的感冒,给他人适时地推介一本书,就是治好他人一次。这也是写作之前的一种延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