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考古学家,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曾主编和编辑《小说月报》《闽潮》《新社会》等刊物,历任燕京大学教授、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古城古墓挖掘简史》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精炼通俗的语言,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这是郑振铎先生在考古学方面的重要作品之一,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和可读性。此外,本书附录还收录了朱偰的《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使本书的内容更丰富、更完善。全书约插入了160幅图,很多都是很珍贵的老照片。
《历史的真实性》 大多数人对历史知之甚少,并不是因为历史不吸引人,主要的是在接触历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离现在比较遥远,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现在时代处于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自然没有实用主义那么大的用处,自然而然喜欢历史的人也更少了。 原来我也不爱看历史...
评分《历史的真实性》 大多数人对历史知之甚少,并不是因为历史不吸引人,主要的是在接触历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离现在比较遥远,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现在时代处于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自然没有实用主义那么大的用处,自然而然喜欢历史的人也更少了。 原来我也不爱看历史...
喜欢!
评分整本书基本再讲历史小故事,对挖掘过程只提过几笔,且整体排版不是很好。(浪费钱:(
评分读罢记下序中言辞,19世纪以来人类之两大显著进步,一是通过勇敢的探险家,将未知的地域改变成已知的发现,一是将过去用文字图像记录的文明和艺术,经精敏辛勤的发掘家一一证实
评分某次课上刘老师说民国的知识分子们的词汇量远远高于我们现代人,他们既有古文的训练,也有西学的引导,可谓真正懂得学贯中西!对这本书的首要印象是这文笔真美,他在描写古代的那些伟大遗迹中表露出的感情不亚于一个感时落泪的诗人。从埃及陵墓的发掘到特洛伊城的再现,郑老先生沿着古迹发掘的脉络一点点的展现东西文明如何在现代考古学家的坚持之中展现昔日的魅力。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郑老先生在附录中通过南朝时期的陵墓的特征与埃及的石柱特征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石碑拥有相似特征,展现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评分某次课上刘老师说民国的知识分子们的词汇量远远高于我们现代人,他们既有古文的训练,也有西学的引导,可谓真正懂得学贯中西!对这本书的首要印象是这文笔真美,他在描写古代的那些伟大遗迹中表露出的感情不亚于一个感时落泪的诗人。从埃及陵墓的发掘到特洛伊城的再现,郑老先生沿着古迹发掘的脉络一点点的展现东西文明如何在现代考古学家的坚持之中展现昔日的魅力。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郑老先生在附录中通过南朝时期的陵墓的特征与埃及的石柱特征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石碑拥有相似特征,展现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