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盦集(共4冊)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左盦集(共4冊)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左盦集(共4冊) pdf epub mobi 著者簡介

劉師培(1884—1919),字申叔,彆號左庵。儀徵人,居揚州。少通儒學。19歲參加南京府試,中第13名經魁。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參加會試落第,在上海結識章太炎、蔡元培、陳獨秀等人,接受革命思想,贊成光復,改名光漢。從此,從事革命完全活動多年,發錶許多有影響的文章、論著及學術著作。三十一年鞦,由蔡元培介紹加入光復會,次年轉入同盟會。後與章太炎等因思想分歧而反目,並投靠清廷兩江總督端方。民國初年,為袁世凱效力,任公府谘議、參政院參政、上大夫,曾參與發起成立“籌安會”,為袁復闢帝製鼓吹。洪憲帝製破産後,流落天津,貧病交加。民國6年,受蔡元培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講授漢魏六朝文學,編寫《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受到學術界好評。還與北京大學創辦《國故月刊》,任主編,以“保存國故”與宣傳新文學的《新青年》相抗衡。民國8年病逝北京。

劉師培對經學、小學及漢魏詩文皆有精深研究,尤擅駢文。並受西方資産階級進化論思想影響,提齣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一係列新觀點。主張以字音推求字義,用古語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語,通過古文字的結構探究中國“人群進化”之軌跡。又提倡文字改革和使用白話文。一生著作甚豐,後人輯為《劉申叔先生遺書》,凡74種,有“著作等身”之譽。

作為專門從事古舊書刊收集、保護、整理和齣版、流通的中國書店,在半個世紀漫長的經營曆程中,收集和保護瞭大量的珍貴古籍文獻資料,也收集保存瞭近十萬片古書木版。這批古書木版有各種古籍一百六十餘種圖書,涵蓋瞭經史子集各個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極為重要的文獻價值。一個文化企業能收存如此數量的木版,其品種之多、數量之大,在北京市屬的單位中是唯一的,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

對這批珍稀的古書木版進行發掘和整理,是中國書店齣版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北京傳統文化發掘的重要工程。為此,中國書店將在社會各個方麵的扶持和幫助下,陸續對所收藏的木版進行係統的整理,以《中國書店藏版古籍叢刊》的名義刊行,為學術研究、古籍文獻整理做齣積極的貢獻,也為綫裝古籍的收藏提供一部珍惜的版本。

《中國書店藏版古籍叢刊》至今已齣版51種,其中,《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宋黃州刊本是留存至今的唯一宋版《和陶詩》,極為珍貴。1922年張宗祥等曾集資翻刻流傳下來的宋版《和陶詩》,其翻刻本雖有個彆誤刊失真處,但仍保留瞭宋刻原貌,其舊版被妥善保留至今,此次重新整理刊行。

劉師培所著《左盦集》,初刻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刊行數量有限,以至於原刻本今極罕見。民國十七年(1928),北京修綆堂書鋪據初刻巾箱小本,用大版重刻八捲行世。修綆堂為民國初年北京隆福寺一傢頗具盛名的古書鋪,其東傢實際上是著名藏書傢陶湘。1958年修綆堂並入中國書店,其所刊《左盦集》舊版也被中國書店保留下來。此次《左盦集》經過整理、查配,重新刊行齣版,再現瞭舊時修綆堂刊本的原貌。

本叢書還收錄《瀋刻元典章》、《清鞦審條例》與繆荃孫所著《藝風堂詩存》《藝風堂藏書再續記》等珍貴典籍,為學術研究和綫裝古籍的收藏提供瞭珍稀的版本。


左盦集(共4冊) pdf epub mobi 圖書描述

劉申叔先生遺書序

錢玄同

最近五十餘年以來,為中國學術思想之革新時代。其中對於國故研究之新運動,進步最速,貢獻最多,影響於社會政治思想文化者亦最钜。此新運動當分爲兩期:第一期始於民元前二十八年甲申(公元一八八四),第二期始於民國六年丁巳(一九一七)。第二期較第一期,研究之方法更爲精密,研究之結論更爲正確;以今玆方在進展之途中,且與本題無關,故不論。第一期之開始,值清政不綱,喪師蹙地,而標榜洛閩理學之偽儒,矜誇宋元槧刻之橫通,方且高踞學界,風靡一世,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時也;於是好學深思之碩彥,慷慨倜儻之奇材,嫉政治之腐敗,痛學術之將淪,皆思齣其邃密之舊學與夫深沉之新知,以啓牖顓濛,拯救危亡。在此黎明運動中最爲卓特者,以餘所論,得十二人,略以其言論著述發錶之先後次之,為南海康君長素(有爲),平陽宋君平子(衡),瀏陽譚君壯飛(嗣同),新會梁君任公(啓超),閩侯嚴君幾道(復),杭縣夏君穗卿(曾佑),先師餘杭章公太炎(炳麟),瑞安孫君籀廎(詒讓),紹興蔡君孑民(元培),儀徵劉君申叔(光漢),海寧王君靜庵(國維),先師吳興崔公觶甫(適)。此十二人者,或窮究歷史社會之演變,或探索語言文字之本源,或論述前哲思想之異同,或闡演先秦道術之微言,或錶彰南北劇麯之文章,或考辨上古文獻之真贋,或抽繹商蔔周彜之史值,或錶彰節士義民之景行,或發抒經世緻用之精義,或闡揚類族辨物之微旨,雖趨嚮有殊,持論多異,有壹誌於學術之研究者,亦有懷抱經世之誌願而兼從事於政治之活動者,然皆能發抒心得,故創獲極多。此黎明運動在當時之學術界,如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方麵廣博,波瀾壯闊,沾溉來學,實無窮極。

此黎明運動中之劉君,傢傳樸學,奕世載德,蘊蓄既富,思力又銳,在上列十二人中,年齒最稚:甲申(一八八四)為康君作禮運注之年,劉君甫於是年誕生;癸卯(一九〇三)為章公下獄之年,劉君始作中國民約精義及攘書,時章公訄書之改本將齣闆矣(訄書作於戊戌,改於庚子,至民國四年乙卯而再改,更名曰檢論。)。故劉君最初發錶其著述之時,對於康梁嚴夏章孫諸先生之作,皆嘗博觀而受其影響。劉君著述之時間,凡十七年,始民元前九年癸卯,迄民國八年己未(一九〇三 — 一九一九)。因前後見解之不同,可別為二期:癸卯至戊申(一九〇三 — 一九一八)凡六年為前期,己酉至己未(一九〇九 — 一九一九)凡十一年為後期。嫴較言之,前期以實事求是為鵠,近於戴學,後期以竺信古義為鵠,近於惠學;又前期趨於革新,後期趨於循舊。

劉君著述所及,方麵甚多,餘所能言且認爲最精要者有四事:一為論古今學術思想,二為論小學,三為論經學,四為校釋群書。下文就此四事分別述之。

在述劉君論古今學術思想之先,略說劉君之政治思想:

自庚子(一九〇〇)以後,愛國誌士憤清廷之辱國,漢族之無權,而南明钜儒黃黎洲先生觝排君主之論,王船山先生攘斥異族之文,蘊薶已二百餘年者,至是復活,愛國誌士讀之,大受刺激,故顛復清廷以建立民國之運動,實為彼時最重要之時代思潮。劉君於癸卯年(一九〇三)至上海,適值此思潮澎湃洶湧之時,劉君亦即加入此運動,於是續黃氏明夷待訪錄而作中國民約精義,續王氏黃書而作攘書。甲辰(一九〇四)與蔡孑民林少泉(獬)諸君撰警鐘日報,乙巳(一九〇五)與鄧鞦枚黃晦聞諸君撰國粹學報,雖論古之作,亦頻頻及此二義。丁未(一九〇七)憙鮑敬言先生之說,主張廢絕人治,與前此不同。此皆劉君前期之政治思想也。後期環境改變,倡君政復古之說,則與前期絕異矣。

劉君論古今學術思想之文,皆前期所作(後期之初自刻左盦集中間有論及者,皆係刪剫前期之文所成,而不逮原文之精詳,玆不復引。下文述小學及經學仿此。)。專著有國學發微,周末學術史序,兩漢學術發微論,漢宋學術異同論,南北學派不同論,攘書,中國民約精義諸書(後二種雖為劉君發揮其政治思想而作,然攘書後五篇乃專論古代學術思想者,中國民約精義所引皆賢哲貴民思想之材料。),左盦外集捲八及捲九皆論學術思想之文,捲十七之近儒學案序目,顏氏學案序三篇,東原學案序,亦為論學術思想者,捲十八自王艮傳至戴望傳十六篇亦多與學術思想有關。劉君對於學術思想,最能綜貫群書,推十閤一,故精義極多。昔先師章公評梁君任公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曰:“真能洞見社會之沿革,種性之蕃變者”,餘於劉君諸作亦雲然。上列諸作,自以周秦學術史序為最精;此文以外,則論古學原於宗教與由於實驗,論古學齣於史官,論孔學之真相,論六藝皆官書而孔門編訂之為教科書,陳義並皆審諦。其推崇王陽明,王心齋及泰州學派諸傑,李卓吾,顏習齋及李恕榖,戴東原,章實齋,崔東壁,龔定盦,戴子高諸先生之學,尤爲卓識。

劉君於聲音訓詁,最能觀其會通。前期研究小學,揭櫫三義:一,就字音推求字義,其說齣於黃扶孟,王石臞伯申父子,焦裏堂,阮伯元,黃春榖諸先生而益加恢廓。左盦外集捲六正名隅論一篇發揮此義最為詳盡,小學發微補及中國文學教科書第一冊中亦及此義,而外集捲七物名溯源及續補論前儒誤解物類之原因,駢詞無定字釋例諸篇及爾雅蟲名今釋一書,亦與此義有關。二,用中國文字證明社會學者所闡發古代社會之狀況,外集捲六論小學與社會學之關係及論中土文字有益於世界兩篇皆發揮此義,小學發微補中亦有言及者。三,用古語明今言,亦用今言通古語。外集捲十七新方言序中發揮此義,曾作劄記三十餘條,為先師章公采入其所篹新方言中(見章公自序)。此三義皆極精卓。以上為關於考古者。其關於應用者,劉君以爲宜簡省漢字點畫,宜添造新字,宜改易不適用之舊訓(說見攘書正名篇及外集捲六中國文字流弊論),宜提倡白話文(說見論文雜記及外集捲六中國文字流弊論),宜改用拼音字,宜統一國語(說見讀書隨筆音韻反切近於字母一條),凡此數端,甚爲切要,近二十年來均次第著手進行,劉君於三十年前已能見到,可謂先知先覺矣。至後期(在民國紀元以後)主張,則多與前期相反,亦楬三義:一,對於說文,主張墨守,毋稍違畔,外集捲十六答四川國學學校諸生問說文書中述説此義,與前期所見相反(前期所作之正名隅論序雲:“以心得為主,雖或與舊說相戾,然勦說雷同之失庶幾免矣。”又他文中亦有駁說文之語。)。二,對於同音通用之字主張於說文中尋求本字,外集捲七古本字考及捲十六答四川國學學校諸生問說文書中皆言此義,而反對前期音近義通之說,且目同音通用之字為“譌跡”。三,對於新增事物,主張於說文中取義訓相當之古字名之而反對添造新字新詞,外集捲十六答江炎書言之,此與前期主張亦相反。至於改用拼音字之說,則前期之末作論中土文字有益於世界一文時已錶示反對矣;捲十七中國文字問題序中又申言之。

劉君於經學,世皆謂其尊信古文,因其傢傳左氏之學已四世也(劉君之曾祖孟瞻先生,祖伯山先生,伯父恭甫先生,皆治左氏學。)。 此言固是,但劉君雖尊信古文之左氏,卻並不屏斥今文之公羊。其前期之著述中,如中國民約精義第一篇,攘書夷異篇,周末學術史序之社會學史序及哲理學史序,皆引公羊之說而發揮其微旨;左盦詩錄捲四之讀戴子高先生論語注一詩,對於戴書大加讚揚(戴先生專以公羊之義詮釋論語)可為劉君兼采公羊之證。劉君作群經大義相通論,謂“漢初經學,衹有齊學魯學之別耳。齊學詳於典章而魯學詳於故訓,齊學多屬於今文而魯學多屬於古文。後世學者拘執一經之言,昧於旁推交通之義,其於古人治經之初法去之遠矣。”(序)又謂“僅通一經,確守傢法者,小儒之學也;旁通諸經,兼取其長者,通儒之學也。”(公羊荀子相通考)其作經學教科書,謂“大約古今說經之書,每書皆有可取處,要在以己意為摺衷耳。”(第一冊序例)由是觀之,劉君於經學,雖偏重古文,實亦左右采獲,不欲專己守殘也。即以左氏學而論,劉君前期所作之讀左劄記及司馬遷左傳義序例(外集捲三)二文,皆能獨抒心得,不襲陳言,實與墨守漢師傢法者異撰。至劉君非難今文傢之文則有三篇。一,漢代古文學辨誣(外集捲四)。駁廖君季平之今古學考及康君長素之新學偽經考(文中駁及宋於庭魏默深龔定盦三先生之說,因其為康說之先河也。)。二,論孔子無改製之事(外集捲五),駁康君之孔子改製考。皆前期所作。三,非古虛上下篇,上篇駁(校者案,此處原缺數字),下篇駁廖君(案,此處原缺)。皆後期所作。緣劉君不反對今文經說,而反對今文傢目古文經為僞造及孔子改製託古之說也。又劉君對於宋元明人之經說亦多反對,見漢宋學術異同論中之漢宋章句學異同論(劉君對於宋元明人經說亦非一筆抹殺,故異同論中又謂其“或義乖經旨而立說至精”,經學教科書第一冊序例中謂“宋明説經之書亦多自得之言。”)。但劉君釋經亦有新義:如謂六經本官書而孔門編訂之為教科書(見國學發微等),又如采拉古伯裏氏釋離卦之說,謂周易為古之字典,因即用其法釋坤屯二卦,並略及巽乾坤震睽諸卦(見小學發微補等)。蓋劉君前期解經,憙實事求是,憙闡發經中粹言,故雖偏重古文,偏重左氏,偏重漢儒經說,實亦不專以此自限也。逮及後期,竺信漢儒經說甚堅。觀中庸問答(外集捲二,同捲又有中庸說一篇,義與此篇同。)及春鞦原名(外集捲三)二篇,即可得其梗概。專著中禮經舊說,西漢周官師說考,周禮古注集疏,春鞦古經箋,春鞦左傳時月日古例考至春鞦左氏傳例略六種(案,此處原缺六字)。劉君論惠定宇之言曰:“確宗漢詁,所學以掇拾為主,扶植微學。篤信而不疑。”(見外集捲九近儒學術統係論)餘謂取此數語以論上列諸書,最爲恰當(案,原稿此處有空白,似未完。)。

劉君校釋群書之著作,前後兩期皆有之而後起占大多數。兩期所用之方法全同,皆賡續盧抱經先生之群書拾補,王石臞先生之讀書雜誌,俞麯園先生之諸子平議,孫籀廎先生之劄迻,匡舊訓之違失,正傳寫之舛譌,覃思精研,期得至當。故書雅記之疑滯,得劉君之校釋,發正益多矣。

餘少於劉君三齡。甲午(一八九四)餘年八嵗,識說文部首;庚子(一九〇〇),讀段茂堂,王菉友,嚴鐡橋諸先生傳言説文之書,粗諳六書大意及篆隷變遷。辛醜(一九〇一),讀莊方耕,孔撝約,劉申受諸先生言春鞦之書,深信公羊最得經意,左傳必有偽竄,願為賣餅傢,不作太宮廚。故餘自成童至今,最嗜小學及經學。然彼時對於學術思想之變遷,實茫無所知也。壬寅(一九〇二),讀梁君任公之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甲辰(一九〇四),讀章公之訄書及劉君之攘書,乙巳(一九〇五),讀劉君之國學發微,周末學術史序,兩漢學術發微論,漢宋學術異同論,南北學派不同論,古政原始論,群經大義相通論,小學發微補,理學字義通釋,國學教科書及國粹學報中其他諸文,又讀夏君穗卿之中國古代史(此書名為後來他人所改,原名中國歷史教科書),於是始知國學梗概。梁章夏諸先生皆為前輩,惟劉君年甫踰冠,略長於餘,且與餘有世誼(劉君之伯父恭甫先生與先父竾仙公為友,恭甫先生之子張侯君又為先父之弟子。),故願與訂交之心甚熾。丙午(一九〇六),餘留學日本,始謁章公,丁未(一九〇七),陽曆四月二十二日,於章公座上始識劉君,緣章公與劉君彼時皆以黨禍避地日本也。自爾遂恆與劉君談論,獲益甚多,至戊申(一九〇八)鞦鼕間劉君歸國時止。癸卯(一九〇三)至戊申(一九〇八),六年間劉君前期之著述,除蕪湖之白話報外,餘嘗盡讀之。最佩服其論小學諸篇,認爲前期所揭三義,今後治小學者皆宜奉為埻臬,其關於應用方麵各項主張,今後推行國語者皆宜一一促其實現。其校釋群書諸作,皆宜依盧王俞孫以來律令,古書與後學胥受其益,非夫橫通之校勘所能並論。其論古今學術思想諸篇,餘謂其經義甚多,亦間有不同意者,如中國哲學起源考(外集捲八)及近代漢學變遷論(外集捲九)等。至其論經學,則餘與劉君所見絕異。餘自辛醜(一九〇一)讀劉申受先生之左氏春鞦考證及春鞦公羊經何氏釋例以後,即尊公羊而黜左氏,信今文而疑古文。辛亥(一九一一)居故鄉吳興,謁先師崔公,得讀其偉著史記探源,係續康君之新學偽經考者。康書在彼時屢遭清廷焚燬,餘前此未之見,因假崔公藏本讀之。自讀康崔兩先生之書,認爲所論精確不易,乃昭然若發矇,知所謂“左氏春鞦”或“春鞦左氏傳”者乃劉子駿氏取“左丘氏國語”所改作,易國別為編年,幷竄入書法凡例,以冒充春鞦之傳。周禮亦劉氏僞造之書(或戰國時人所著而經劉氏所改作,冒充周公所製之體。)。不但此也,凡所謂古文經典悉為劉氏所造之贋鼎。此意至今猶然,且持之益堅。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始讀康君之孔子改製考,對於諸子(包孔子)改製託古之說,亦深信不疑。民國囗年(一九一囗)以後,讀鄭漁仲之詩辨妄(輯本),硃晦菴之詩集傳,王魯齋之詩疑,姚立方之詩經通論,崔東壁之讀風偶識,方鴻濛之詩經原始,啖叔佐,趙伯循,劉原甫,鬍康侯,陳君舉諸傢論春鞦之書,及硃晦菴,葉水心,姚立方,崔東壁諸人論群經之文,乃知唐宋以來不用漢儒舊說而自刱新義者,其見解勝於漢儒者甚多。故餘對於劉君論經之文如中古文考(外集捲一),中庸說,中庸問答(捲二),春鞦原名(捲三),漢代古文辨誣(捲四),論孔子無改製之事(捲五)等,及國學發微,漢宋學術異同論,經學教科書中斥宋元明儒(案,原缺四字)者,皆不謂然。(案,原稿此節似未完。)

劉君卒於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卒後,餘時殷盼有人刻其著作,彰其學術。越十有五年,至民國廿三年(一九三四),其摯友南君佩蘭發大願,齣钜貲,為之刊行遺書全部,餘聞而歡喜贊歎,莫可名狀,謂南君此舉真是無量功德。南君延鄭君友漁任蒐集校印之事,鄭君商諸吳君曉芝,吳君以告黎君劭西,黎君者,餘近廿年來審訂國語及商量舊學之同誌也,因介餘與鄭君晤談。餘於劉君後期著述,所知甚希,但能舉敝匣所存劉君前期著述如乾篇以報鄭君。鄭君又廣爲尋訪,先後得劉君之從弟容季君及他人所藏者多種,蓋劉君遺書滋多於是矣(詳拙撰全書總目後記)。印刷之際,餘僅比次左盦外集,左盦詩錄,左盦題跋及各書之先後,寫定目錄,比附説明而已。至校勘之事,悉由鄭君及其襄助諸君任之,餘精神衰憊,頭目眩瞀,愧未敢稍效棉薄也。民國廿六年為公元一九三七年嵗在彊圉赤奮若三月卅一日疑古老人錢玄同序於北平寓廬之餅齋

附記

先父為劉申叔先生遺書寫序,初稿成於民國廿六年三月卅一日。稿中有數處,原擬修正補充後付印;但年來因血壓高,精神衰憊,不剋久坐用腦,雖於去年十二月間曾經一度續寫,仍未告竣。不幸,今年一月十七日突患腦溢血癥逝世,此稿原闕處竟未及補,今即以付印藉存其真。民國廿八年二月十七日棘人錢秉雄謹記

左盦集(共4冊)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左盦集(共4冊) pdf epub mobi 圖書目錄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1

左盦集(共4冊)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左盦集(共4冊)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左盦集(共4冊)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喜欢 左盦集(共4冊) 電子書 的读者还喜欢


左盦集(共4冊) pdf epub mobi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出版者:中國書店
作者:劉師培
出品人:
頁數:0
譯者:
出版時間:2008.1.1
價格:730.00元
裝幀:一函四冊
isbn號碼:978780568490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劉師培  經學  晚清-民國學者  國學  曆史  劉師培  (集)  (綫裝)   


左盦集(共4冊)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左盦集(共4冊) pdf epub mobi 用戶評價

評分

隻讀瞭《論美術與證實之學不同》等幾篇討論寫實與虛構的……

評分

隻讀瞭《論美術與證實之學不同》等幾篇討論寫實與虛構的……

評分

隻讀瞭《論美術與證實之學不同》等幾篇討論寫實與虛構的……

評分

隻讀瞭《論美術與證實之學不同》等幾篇討論寫實與虛構的……

評分

隻讀瞭《論美術與證實之學不同》等幾篇討論寫實與虛構的……

左盦集(共4冊)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書屋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