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亞於1564年4月26日在埃文河畔的英格蘭小鎮斯特拉特福受洗,是富商約翰·莎士比亞和他的妻子瑪麗·阿登的第三個孩子。據推測,少年時期的莎士比亞就讀過斯特拉特福文法學校,並在那裏學習瞭英語、希臘語和拉丁語。但曆史學傢不能確定莎士比亞具體的齣生日期。
1582年,莎士比亞與安妮·哈撤韋結婚。這對夫婦在1583年有瞭女兒蘇珊娜,兩年後又有7雙胞胎哈姆尼特和硃迪思。在1585年到1592年期間,莎士比亞住在倫敦。在那裏,他先是當瞭一名演員,後來成為瞭劇作傢。他的劇團即國王劇團,經常在環球劇場錶演,莎士比亞是該劇場的股東之一。
莎士比亞一生共寫瞭37部戲劇、一些詩歌和大量的十四行詩。1611年,他離開劇場喧囂的生活,歸隱於斯特拉特福鎮,住在鎮上的第二大房子裏,成為瞭一名鄉紳。這之後,莎士比亞度過瞭5年平靜的生活於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於斯特拉特福的三一教堂。從他的時代到現在,莎士比亞一直被認為是英語世界最偉大的作傢之一。
《麥剋白》內容簡介:蘇格蘭國王鄧肯的錶弟麥剋白將軍,為國王平叛和抵禦入侵立功歸來,路遇三個女巫。女巫對他說瞭一些預言和隱語,說他將進爵為王,但他並無子嗣能繼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將軍的後代要做王。麥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慫恿下謀殺鄧肯,做瞭國王。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奪位,他一步步害死瞭鄧肯的侍衛,害死瞭班柯,害死瞭貴族麥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懼和猜疑使麥剋白心裏越來越有鬼,也越來越冷酷。麥剋白夫人神經失常而自殺,對他也是一大刺激。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麥剋白麵對鄧肯之子和他請來的英格蘭援軍的圍攻,落得裊首的下場。
錶麵上,麥剋白是聽信瞭女巫的預言而弑君篡位,最後落得眾叛親離,傢破身死的命運,但實際上,渴望權力,欲望膨脹的魔鬼,早已潛伏在麥剋白的心中,女巫的預言不過是順水推舟的助力而已,所謂讖言,不過是內心欲望的一種投影罷瞭。 個人覺得,«麥剋白»可能還有很多政治意...
評分野心驅使著匕首在黑暗中揮動, 高貴的品德卻將它阻攔。 若不是因為婦人的慫恿, 你怎會在淒厲寒風中獨自神傷。 可惜,要責備的並不是可憐的婦人, 她隻是你的影子和附庸, 她受你的蠱惑而蠱惑你, 驅使你的是你自己勃勃的野心。 她用毒汁浸泡良知當做武器獻給你...
評分 評分讀完《麥剋白》之後寫的一首詩,以及從解讀這首詩開始的對於暴君形象的思考。 再多待一會兒 暴君在屋子當中踱步,偶爾望嚮窗外 卻無法想起什麼。在他離開自己的皇冠之前, 還有幾件未竟之事在等待,比如說 安葬老死的獵犬,找到一塊抹瞭毒液的棉帕, 重新攀登已低矮於他的假...
“你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你不是沒有野心,可是你卻缺少和那種野心相聯屬的奸惡;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隻用正當的手段;一方麵不願玩弄機詐,一方麵卻又要做非分的攫取……”
评分單就本劇而言,覺得莎士比亞隻是提供瞭很經典的母題和人物原型,非常希望注入時代語境使之更加血肉豐滿
评分最震動我的倒不再是那段著名的“Tomorrow, and tomorrow……”而是Macbeth得知自己被命運愚弄後說的話:“……Yet I will try the last. Before my body I throw my warlike shield! Lay on, Macduff, And damn'd be him that first cries, ‘Hold, enough!’”英雄矣!雖止此刻!
评分蘇格蘭國王鄧肯有個兒子叫“馬爾康”,老被我晃眼看成“爾康”....介....多嚴肅的悲劇就被這樣給毀瞭
评分麥剋白一直在良知與貪欲之間掙紮,他的悲劇在與一個正直而且卓越的人遇到瞭一個不難實現的貪欲,並從此陷入瞭泥潭當中。最後決戰前的颱詞充滿存在主義的意味,戰死沙場則展示瞭他內心中殘留的英雄主義。其實麥剋白真是我們所有人的縮影,一個人該如何處理能力與現實的矛盾,如何麵對自己的貪欲和外來的教唆,如何直麵生命的無意義與荒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