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瓶生,亦号瓶庐,晚年自署松禅,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进士,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翁同龢为光绪师傅,“得遇事进言”,光绪“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但因力主变法图存,慈禧下谕将翁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奉朱谕,将翁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翁氏的性向与际遇,志气与才具,责任与权力,举与任务,地位与作风,皆不相侔,种种不平衡的积累,祸已、祸君、祸国。这是时代的悲剧,然而他是恺悌君子,结局之凄凉,令人酸鼻。本书要为他一抒难言的隐恨委屈。
发表于2025-02-02
翁同龢传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翁同龢政治生涯中最大的一个谜,是他的突然从政坛上被开缺。甲午战败对翁同龢的刺激是十分巨大的。其后,他参与了总理衙门对德国强占胶州湾的交涉,再一次看清了弱国无外交的悲剧,这促使他鼓动皇帝变法。他以师傅的身份向皇帝举荐了康有为。到了1898年春夏之交,变法之风在北...
评分翁同龢政治生涯中最大的一个谜,是他的突然从政坛上被开缺。甲午战败对翁同龢的刺激是十分巨大的。其后,他参与了总理衙门对德国强占胶州湾的交涉,再一次看清了弱国无外交的悲剧,这促使他鼓动皇帝变法。他以师傅的身份向皇帝举荐了康有为。到了1898年春夏之交,变法之风在北...
评分翁同龢是晚清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百日维新帷幕刚拉开时,翁氏即被开缺回籍,给戊戌变法留下了沉重的阴影。翁氏为什么被罢官?谁罢了翁氏的官?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说法是,慈禧为了剪除光绪皇帝的羽翼,而强迫光绪帝将自己的师傅罢黜。梁启超《维新政变记》称,四月廿...
评分第一次很吃力的读高阳先生的作品,几乎全市半文半白,后半部分的风格像极了蔡东藩先生的《民国演义》。看来自己现阶段还只能读通俗历史读物。 这本书我觉得可以当做是慈禧全传的缩略本,都是晚清的史实,里面通过翁同龢的日记,将慈禧全传里面的那些史实一一呈现。详实的史料...
评分养成笔力可扛鼎, 准备花时要索诗 此是帝师翁同龢集古人诗句所撰之联。首句“养成笔力可扛鼎”,本是唐宋旧章,多为文人治国平天下之自况。殊不知,扛鼎之工,仅靠“笔力”远远不够,但古往今来,书生自大,持一笔而欲扫天下者,不在少数,终致误国误民误己。 翁师傅即是其...
图书标签: 高阳 翁同龢 晚清 人物传记 历史小说 传记 近代史 清流
《翁同龢传》主要内容:离骚:“惟庚寅吾以降”。苏州府的唐寅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因取此语,刻为闲章;同府同一年生的还有文徵明。后三百六十年,清宣宗道光十年庚寅(1831年),苏州府又降生了两位犹如唐寅与文徵明齐名的士林魁首,一个是潘祖荫,一个是翁同龢。翁同龢籍隶苏州府治以北九十里的常熟。翁家的常熟是大族,但先世除了康熙十五年丙辰探花、宫至刑部尚书的翁叔元以外,没有出过什么显赫的人物,直到道光后,方始兴旺。
清流误国
评分043
评分基本就是对一系列事件的考据,要对照着人物列传再好好看一遍的。
评分最近几年,发现研究晚清和民国的书特别多。想想也是能够理解的,太远的史料不全,难免杜撰,而太近的内参是很多,可是没法说没法买呀。所以,我赞成:一个民族强大的表现,并不是耀武扬威坚船利炮,而是敢于对历史的正视。有点跑题...翁同龢(he二声)是真材实料的状元出身,由朴园路线历任两代帝师,成为晚清政坛的真正核心人物之一。这本书是高阳先生结合可查的历史事件,对翁同龢日记的分析和解读,推演当年宫廷内部的派系争斗和多方博弈。上册自翁家发迹始,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夕终,讲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内情,翁同龢与曾李交恶始末,李鸿藻沈桂芬和荣禄的派系争斗等等。我觉得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评分高阳考据起来也非常的吓人……
翁同龢传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