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武穴)。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6-1999),199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著有《反思科学》、《让科学回归人文》、《自由的科学》、《追思自然》、《现代化之忧思》、《时间的观念》、《科学的历程》、《希腊空间概念的发展》等。
发表于2025-02-07
技术哲学经典读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技术哲学 哲学 吴国盛 科学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技术 西方哲学 科学技术
《技术哲学经典读本》绘制了当代技术哲学的知识地图,按照“社会一政治批判传统”、“哲学一现象学批判传统”、“工程一分析传统”和“人类学一文化批判传统”四个谱系,选取技术哲学经典名作25篇。置于开头的长篇文字“技术哲学历史概述”,则是一篇全面系统的技术哲学学科导论。
冲着海德格尔的《技术的追问》,结论却是“进行这样一种追问时,我们证实着一种危机状态,即:我们还没有面对喧嚣的技术去经验技术的本质现身,我们不再面对喧嚣的美学去保护艺术的本质现身。但我们愈是以追问之态去思索技术之本质,艺术之本质便愈加神秘莫测。我们愈是邻近于危险,进入救渡的道路便愈明亮地开始闪烁,我们便愈加具有追问之态。因为,追问乃思之虔诚。”
评分不懂就问:健康传播、科学传播作为传播学的一个专题研究无可厚非,为什么非要开辟一个子学科来与其它研究隔离啊???技术哲学到底探讨了什么核心主题: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与人的扩展???(又碰了哲学书,自剁双手
评分我去听过多节科哲的课,当时那个学期学的就是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是马克思关于工业革命到底动力机还是工作机革命,许多哲学家觉得机器的发明可以夜以继日工作,必然是从动力上解决了问题,而马克思认为是工作机。今天再看到另一本关于工业革命的书的时候才理解,机械解放的不是动力而是人。所以是工作机。我理解的对吗?
评分我去听过多节科哲的课,当时那个学期学的就是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是马克思关于工业革命到底动力机还是工作机革命,许多哲学家觉得机器的发明可以夜以继日工作,必然是从动力上解决了问题,而马克思认为是工作机。今天再看到另一本关于工业革命的书的时候才理解,机械解放的不是动力而是人。所以是工作机。我理解的对吗?
评分主要读了第二编社会政治批判传统,对于勒温的“人造物有政治么?”和埃吕尔的“技术秩序”印象较为深刻,作者举了实际的例子论证观点,比如一个高危险系数的工厂建立,出于安全的考虑,国家安全局可能窃取个人信息,所以工厂(技术的象征)在建立之初就具有了政治的意味,个人不得不让渡隐私服从某种安排。联系当下FBI和苹果公司的官司,也涉及到权力和技术之间层叠的关系,相信类似事件将来会越来越多。
技术哲学经典读本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