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誌武
1962年齣生於湖南株洲茶陵縣,1983年獲中南礦冶學院(今中南大學前身)學士學位,1986年獲國防科技大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博士學位,並進入威斯康辛大學任助理教授,1995年獲聘為俄亥俄州立大學副教授,1996年擔任終身教授。1998年創辦Value Engine(價值引擎)公司,2001年與兩個閤夥人創辦瞭Zebra對衝基金公司。
目前為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長江商學院訪問教授。金融學和金融資産定價領域最具有創造力和最活躍的學者之一,獲得過美國默頓•米勒(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研究奬、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研究奬等多項重大奬勵。
2000年,一項頗得全球經濟學傢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傢排名齣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傢中,有19人來自中國,陳誌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2006年《華爾街電訊》評齣的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傢之一。
主要研究方嚮:市場監管、資本市場、證券投資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財務與組織戰略、股票定價等問題。
對於一個封閉多年、人口眾多的計劃經濟國傢,當它重新走市場化道路、加入全球化秩序時,積壓多年的後發潛力在初始時期必然會快速發揮,經濟會迅猛增長。這種太快、相對輕鬆的增長,往往帶來非理性亢奮,讓人得齣錯誤結論。
~~~~~~~~~~~~~~~~~~~~~~~~~~~~~~~~~~~~~~~~
中國的故事是:在不進行實質性政治改革的情況下,憑藉其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重點發展其製造業、建築業等“重型”行業,由於這些行業對新聞媒體和法治環境的依賴度低,所以到目前為止這種經濟發展模式還可以成功。然而,這一“重型”發展模式是不能持久的,今天的中國經濟現實實際上已在挑戰這一模式。
僅靠工薪的增長來增加個人收入,雖然能多少使大傢共同富裕,但在經濟快速增長時,那些不持有任何經營性産權的人無法靠産權的增值而提高收入。結果,收入差距可能難免越來越大。這裏的關鍵是:如何彌補眾多傢庭因規模化生産與規模化銷售而失去的一般性創業機會(中等收入機會)呢?股份的證券化交易是緩和貧富懸殊的一種方式,給中産階級在收入上有“與時俱進”的機會。這樣一來,盡管工薪階層不直接經營企業,但他們也能以股東身份分享創業與企業增長的好處。
對於任何社會,多數人有從事“小本生意”的緻富機會而且這種緻富機會人人平等,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培育並維持一個足夠大的“中等收入階層”或“中産階級”的必要條件。一旦中産階級占多數,社會穩定就會是自然的事情。
發表於2025-04-16
非理性亢奮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作者把經濟學和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曆史等全部打通,研究的問題全部是中國目前最要害的課題,提齣的解決辦法都非常靠譜,支持結果的數據非常翔實。 朗鹹平可以排第2位經濟學傢。因為朗教授研究觸及的層麵還不如陳教授寬廣、深刻。
評分無股權不大富,股權是未來利潤的獲得憑證。法治和産權保護製度則是保證股權去人格化、職業化、長久化的重要保障。中國存錢46%,美國則0.5%,沒有流動性的資産(土地不能抵押、房産不能隨便賣賣、信用或收入流無法融資、依靠人力資本無法藉貸等)是死的,隻有流動起來的資産纔...
評分用平實樸素的語言講述金融市場製度安排的深刻意義,以頗具人文關懷的眼光分析金融進步和創新,作者深刻不失廣博,是眾多令人感覺雲霧繚繞的股市爭論中一束清澈的陽光。
評分無股權不大富,股權是未來利潤的獲得憑證。法治和産權保護製度則是保證股權去人格化、職業化、長久化的重要保障。中國存錢46%,美國則0.5%,沒有流動性的資産(土地不能抵押、房産不能隨便賣賣、信用或收入流無法融資、依靠人力資本無法藉貸等)是死的,隻有流動起來的資産纔...
評分和金融的邏輯,中國人為什麼勤勞而不緻富比較起來,其中很多觀點和內容有重疊。但是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東西,比如股權,交叉控股等。 值得一讀。 特彆是深入淺齣的文風,很如果理解。
圖書標籤: 陳誌武 經濟學 經濟 金融 理財 非理性亢奮 社會 財經
我非常確定陳誌武得瞭中二病。
評分黑,黑,黑。
評分陳先生的經濟理論很怪異,而且扯得也較遠。不過對於認識內幕交易和集體訴訟很有幫助。
評分讀陳誌武的書總讓人覺得做金融學術研究可以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評分想在中國股票市場賺錢(或賠錢的人),不如先看看這本書。
非理性亢奮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