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裕锴,男,1954年生,四川双流人。1984 年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1993 年晋升教授。 1997年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具有教授身份的博士生。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苏轼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学术团体任职有韩国东亚人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擅长于宋代文学、尤其是宋代禅宗文献的整理和禅宗文学的研究。著作有《禅宗语言研究入门》《宋代诗学通论》《百僧一案》《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法眼与诗心》等多部,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发表于2024-11-22
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阐释学 古典文学 周裕锴 文学研究 語言學 方法论 文学 古典文学及研究
本书于200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今作若干修订,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版。全书以西方阐释学理论为观照,以中国学术史为对象,对中国古代内在俱足的阐释学理论和诞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上的阐释学传统作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本书认为,先秦诸子的论道辩名,两汉诸儒的宗经正纬,魏晋名士的谈玄辩理,隋唐高僧的译经讲义,两宋居士的参禅说诗,元明才子的批书评文,清代学者的探微索隐,各有其标举的阐释理论或阐释方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诞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上的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阐释学理论足可与西方阐释学理论相媲美。本书充分注意到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精神的深刻差异,力图建构中国古代阐释学的理论网络,以实现东西方文化之间有体系的跨文化对话。
总算看完了……诗歌阐释的尺度该如何把握,曾有过零碎的思考,如“知人论世”对象喻性文本的无力,如“妙悟”的无法言铨。习惯做法与宋人相似,释事、释史、释理,追寻作者“本意”,相信文字言语的表意功能。可又时时感受到阐释的困境,我是否臆测了呢?朝朝代代的训诂者、笺注者、评点者,站在彼时彼地,有着作为历史存在物难以超脱的思维文化“场”。364页潘江《杜意序》也是我的阐释理想啊。《十讲》还未看,等手头宽点再买。
评分才子的游戏之作,哈哈????
评分总算看完了……诗歌阐释的尺度该如何把握,曾有过零碎的思考,如“知人论世”对象喻性文本的无力,如“妙悟”的无法言铨。习惯做法与宋人相似,释事、释史、释理,追寻作者“本意”,相信文字言语的表意功能。可又时时感受到阐释的困境,我是否臆测了呢?朝朝代代的训诂者、笺注者、评点者,站在彼时彼地,有着作为历史存在物难以超脱的思维文化“场”。364页潘江《杜意序》也是我的阐释理想啊。《十讲》还未看,等手头宽点再买。
评分水平一般,比不上葛兆光的汉字魔方与莫砺锋的杜诗研究
评分精彩無比,讀過最開心的古代文學本位的比較文學專著。 中國古代沒有所謂闡釋學,我們不能拿西方的闡釋學套上去,也不能拿中國的東西附會過去。但我們可以把中國古代的東西從這個側面拎出來,按其本來模樣不多不少地說清楚,從而展開對話。在我看來這是質佳的比較文學。為此對中國文學傳統首先要有很深刻地道的了解,又要對西方傳統有所認知,殊為不易。 此書也有部分論述和文獻解釋可再商榷,對於西方觀念的把握也未見得正確,但瑕不掩瑜,作者征引和解釋材料的能力確實把諸多問題講得很清楚。立足在論述中國的傳統,沒有刻意去和西方闡釋學對話,對話的因子已經自然地包含在其中,尤為可觀。
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