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原季哉,《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1964年生人,1988年毕业于国际基督教大学(ICU)教养学部,后进入《朝日新闻》,开始记者生涯。曾以特派员的身份到访布鲁塞尔、维也纳、华盛顿等地,后又在国际报道部担任过编辑部主任等职。
发表于2025-04-22
萨拉热窝100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南斯拉夫文化的诸国中,最广为国内大众熟知的,可能便是塞尔维亚。就笔者个人而言,从20世纪初引燃一战的塞尔维亚人刺客,到20世纪末北约军队轰炸我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再到近期新冠病毒爆发后塞总统武契奇对华求助,这一系列或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或出现在大众媒体上的...
评分在南斯拉夫文化的诸国中,最广为国内大众熟知的,可能便是塞尔维亚。就笔者个人而言,从20世纪初引燃一战的塞尔维亚人刺客,到20世纪末北约军队轰炸我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再到近期新冠病毒爆发后塞总统武契奇对华求助,这一系列或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或出现在大众媒体上的...
评分昨天读的《萨拉热窝100年》,日本《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梅原季哉所整理,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印刷发行。 通过书中,可以看出来,“波黑”的定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第一次对这一国家的范畴有了认识(之前一直以为和黑山有关系呢)。 因为历史的原因,国...
评分昨天读的《萨拉热窝100年》,日本《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梅原季哉所整理,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印刷发行。 通过书中,可以看出来,“波黑”的定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第一次对这一国家的范畴有了认识(之前一直以为和黑山有关系呢)。 因为历史的原因,国...
评分在南斯拉夫文化的诸国中,最广为国内大众熟知的,可能便是塞尔维亚。就笔者个人而言,从20世纪初引燃一战的塞尔维亚人刺客,到20世纪末北约军队轰炸我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再到近期新冠病毒爆发后塞总统武契奇对华求助,这一系列或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或出现在大众媒体上的...
图书标签: 历史 萨拉热窝 南斯拉夫 世界史 巴尔干 欧洲 梅原季哉 日本
*1座城市,3个民族,100年,3次战争。
*20世纪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以萨拉热窝的宏大历史为经,以居住其中的三个家族的历史为纬,展现“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历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波黑的百年激荡。
*日本重量级媒体《朝日新闻》十年欧洲观察。
这本书讲述了被称为“欧洲耶路撒冷”的萨拉热窝这一亚欧大陆交通要道,这一宗教、民族、文化交汇之地*近100年的历史。该书作者以萨拉热窝的宏大历史为经,以居住其中的三个家族的历史为纬,既展现了萨拉热窝历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波黑的百年激荡,又通过三个家族的命运呈现了大时代下个体生命的真实经历。作者梅原季哉,日本重量级媒体《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十几年间一直围绕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和战争进行采访。
这本书让我在历史中看到了真实的人。
评分萨拉热窝很远,但民族主义很近。
评分作者是新闻记者,所以少了文学家的渲染和历史学家的厚重,但仍以一种简介而不失深刻的历年报道总结的方式,把萨拉热窝的往事今生写明白了。宽容、理智,记住理想主义的那句“归根结底大家都是人”。重读叶礼庭写民族主义的那本书。
评分这本书将那个时代巴尔干地区复杂的局势抽丝拨茧地娓娓道来,同时又有很多动人的细节,比如内战期间,修建的秘密地下隧道,最宽的地方也仅有1米,但是200万以上人次、大量的救援物从那里通过,成为当时全城人的生命线。比如很多萨拉热窝人记忆深刻的聚会都是在内战期间的聚会,人们用艺术团结起来,用艺术拯救自己。比如经历过民族仇杀的萨拉热窝人说,重要的不是你的民族,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三个家族的历史更是让人唏嘘不已。一百年就经历了三次战争的国家,他们的国家记忆就是战争记忆。
评分“不管在哪,首先要把对方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句出自一位塞尔维亚士兵朴素的话说了一个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道理。 联想到最近在很多论坛看到铺天盖地般对西方国家遭受疫情的嘲讽,大部分人表现出的无视人性、无视他人尊严、只遵从着意识形态机器牵引的盲目和冷血,真的让我寒心、恐惧。人们居然能对与自己无缘无故的另一群人的苦难表现出胜者般的傲慢,而这仅仅是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 这中情况就在我身边不断发生着,结合一下这本书中的思考,更能让我容易理解三十年代的德国社会为何选择纳粹政府,以及波黑战争、巴尔干问题的合“理”性。
萨拉热窝100年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