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逸麟:男,1935年8月31日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寜波。195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 鄒逸麟 鄒逸麟 曆史係。同年鞦分配至中國科學曆史研究所任實習研究員。 1957年初,隨譚其驤教授來上海參加《中國曆史地圖集》編纂工作。1962年轉入復旦大學曆史係任助教,1978任講師。1980年晉升為副教授。 1982年任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長。1984年國傢教委特批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任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所長。1988年國務院授予國傢級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 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1992、1997年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聘為第三、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993、1998年被選為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1994年被聘為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成員。 1996年辭去研究所所長職務,同年被復旦大學聘為曆史學博士後流動站站長,首席教授。1998年繼聘為首席教授。現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曆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曆史地理》主編、上海社聯委員、上海史誌學會會長、上海地名學會副會長、上海中山學社副社長。民盟中央委員、上海市副主委、復旦大學主委。講授有《曆史地理學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等講座。
本書精選曆史地理學研究方麵的論文十篇,列為十講,內容大緻如下:(一)我國曆史時期水係主要是黃河、運河的開鑿、變遷、興廢的曆史過程;(二)我國曆史時期水環境變化及其與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互動關係;(三)兩三韆年來我國環境變遷的曆史地理背景。通過本書,讀者可以瞭解我國環境變化的曆史背景和兩難的處境,從而汲取曆史教訓,避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
發表於2024-12-22
中國曆史地理十講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發展與環境的矛盾一直是我國曆史上的長期麵臨的兩難境地 包括環境變遷與當時的政治有著密切的聯係,例如北宋後期八十年黃河時而北流、時而東流的頻繁變遷與當時朝廷內的朋黨之爭有直接關係。這種特點不僅是全國性的,在各地區環境與社會都有密切的關係。 本書所選十講,主要有...
評分發展與環境的矛盾一直是我國曆史上的長期麵臨的兩難境地 包括環境變遷與當時的政治有著密切的聯係,例如北宋後期八十年黃河時而北流、時而東流的頻繁變遷與當時朝廷內的朋黨之爭有直接關係。這種特點不僅是全國性的,在各地區環境與社會都有密切的關係。 本書所選十講,主要有...
評分曆史地理學從傳統沿革地理發展為現代曆史地理學始於20世紀30年代顧頡剛、譚其驤先生主持組織“禹貢學會”和創辦《禹貢》半月刊。當時燕京、北大、輔仁三所高校的教師、學生參加者甚多。後來成為一代名師的有侯仁之、史念海、楊嚮奎、童書業、韓儒林、翁獨健……甚至包括最近剛...
評分發展與環境的矛盾一直是我國曆史上的長期麵臨的兩難境地 包括環境變遷與當時的政治有著密切的聯係,例如北宋後期八十年黃河時而北流、時而東流的頻繁變遷與當時朝廷內的朋黨之爭有直接關係。這種特點不僅是全國性的,在各地區環境與社會都有密切的關係。 本書所選十講,主要有...
評分曆史地理學從傳統沿革地理發展為現代曆史地理學始於20世紀30年代顧頡剛、譚其驤先生主持組織“禹貢學會”和創辦《禹貢》半月刊。當時燕京、北大、輔仁三所高校的教師、學生參加者甚多。後來成為一代名師的有侯仁之、史念海、楊嚮奎、童書業、韓儒林、翁獨健……甚至包括最近剛...
圖書標籤: 曆史地理 曆史 2019 地理 鄒逸麟 曆史地理學 曆史地理地圖 中國研究
一本由十篇曆史地理學研究論文構成的書,總體來講專業性較強,跟水文有關係的文章很多,比如汴河、黃河、京杭大運河的變遷、淤塞、改道等。 對於非專業的讀者來說有點枯燥,但是以《江淮平原的人文》為代錶的文章還是有挺強可讀性的,可以感知到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曆史中保持著對自然環境的努力感知與積極改造。
評分題目太大瞭,其實主要聚焦於治河,文章也多是幾十年前的舊文。而且曆史地理學方麵的書,好歹多配幾張圖吧,有些篇章真是一圖難求。總之,齣版方的鍋多一些。
評分《中國曆史地理十講》是鄒逸麟老師十篇文章的閤集。這十篇文章涵蓋瞭我國曆史地理環境的變遷,黃河河道的變遷,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相互關係。文章的專業性非常高,對我這個外行來說閱讀難度很大,不過邊讀書邊查閱資料學習瞭很多的地理知識,通讀全文之後獲益匪淺。對於有曆史基礎並且對地理有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評分《中國曆史地理十講》是鄒逸麟老師十篇文章的閤集。這十篇文章涵蓋瞭我國曆史地理環境的變遷,黃河河道的變遷,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相互關係。文章的專業性非常高,對我這個外行來說閱讀難度很大,不過邊讀書邊查閱資料學習瞭很多的地理知識,通讀全文之後獲益匪淺。對於有曆史基礎並且對地理有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評分一本由十篇曆史地理學研究論文構成的書,總體來講專業性較強,跟水文有關係的文章很多,比如汴河、黃河、京杭大運河的變遷、淤塞、改道等。 對於非專業的讀者來說有點枯燥,但是以《江淮平原的人文》為代錶的文章還是有挺強可讀性的,可以感知到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曆史中保持著對自然環境的努力感知與積極改造。
中國曆史地理十講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