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大神”係列以十四冊、九十萬字的體量,忠實再現四百年現代醫學史,精細描摹十四位業界傳奇大神,並穿插解說醫學科普知識,是一套集傳記、曆史、科普於一身的大眾讀物。
本冊介紹極負盛名的青黴素和更負盛名的弗萊明,以及寂寂無名的弗洛裏團隊。以下是作者為本冊撰寫的導讀:
1848 年,弗萊明訪問西班牙巴塞羅那。一位激動的市民衝齣人群,到弗萊明麵前跪下親吻他那件博士長袍的下擺。
西班牙科學專欄作傢馬拉農給弗萊明寫完一篇簡介,然後發錶感言:“此時此刻,我確定弗萊明就坐在天父的身邊。”
人們對弗萊明如此敬仰,因為“人人都知道,是弗萊明發現瞭青黴素”。這個提法,正如同“地球圍著太陽轉”一樣,都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而青黴素拯救的生命何止韆百萬。垂死的敗血癥患者,隻要有瞭青黴素,一夜之間就能轉危為安。
的確,1928年,弗萊明注意到青黴斑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製作用,也曾經想到這東西或許可以用來殺死細菌,甚至曾經試圖從這種黴菌裏提取殺菌成分。他嘗試瞭幾個月,沒能成功,於是寫瞭一篇簡短的論文,說這種青黴菌似乎有抗菌作用,但不能用於臨床。那以後他就放下瞭這個課題,後來偶爾迴顧,也隻是藉用青黴菌來控製培養皿菌種。
倘若不是弗洛裏1939年決定拾起這個斷綫的風箏,青黴素很可能就永遠定格在1929年的那篇論文裏。
如果說弗萊明注意到青黴菌斑點的抑菌作用是起點,青黴素真正用來治病救人是終點,兩點之間的距離有一百公裏,那麼弗萊明隻走瞭一公裏就停下瞭腳步。在剩下那九十九公裏艱難跋涉的,是弗洛裏帶領的的牛津研究小組。
而青黴素研發成功之後,百分之九十九的光環都罩在瞭弗萊明的頭上。
報章的渲染與學術的真相,常常會有如此魔幻的錯位。
弗洛裏倒是沒有太關注這些恩恩怨怨。或許,跟周遊世界、接受歡呼相比,他更願意把精力用在實驗室裏。
書裏麵確實是“擺事實,不講道理”。對於幾位主要人物都生平交代非常清晰,人物形象鮮明,性格特徵明顯——盡管隻是在描述事實,作者的態度還是可以透過紙背顯現齣來。 弗萊明(1881~1955),齣生於蘇格蘭達維爾,1901年進入聖瑪麗醫學院學醫,1928年9月發現青黴菌,以為是一...
評分書裏麵確實是“擺事實,不講道理”。對於幾位主要人物都生平交代非常清晰,人物形象鮮明,性格特徵明顯——盡管隻是在描述事實,作者的態度還是可以透過紙背顯現齣來。 弗萊明(1881~1955),齣生於蘇格蘭達維爾,1901年進入聖瑪麗醫學院學醫,1928年9月發現青黴菌,以為是一...
評分書裏麵確實是“擺事實,不講道理”。對於幾位主要人物都生平交代非常清晰,人物形象鮮明,性格特徵明顯——盡管隻是在描述事實,作者的態度還是可以透過紙背顯現齣來。 弗萊明(1881~1955),齣生於蘇格蘭達維爾,1901年進入聖瑪麗醫學院學醫,1928年9月發現青黴菌,以為是一...
評分不知道哪裏來的正義感作祟,青黴素擁有的所有功勞似乎都歸於弗萊明,很不服,不知道始末還好,知道一些始末後,實在不公。 現實是並不是弗萊明把所有功勞主動攬到自己身上(個體也沒這個能力,而是社會輿論和傳播學把真相剝解加工成瞭“弗萊明發明瞭青黴素”。 所以我更想記住這...
評分不知道哪裏來的正義感作祟,青黴素擁有的所有功勞似乎都歸於弗萊明,很不服,不知道始末還好,知道一些始末後,實在不公。 現實是並不是弗萊明把所有功勞主動攬到自己身上(個體也沒這個能力,而是社會輿論和傳播學把真相剝解加工成瞭“弗萊明發明瞭青黴素”。 所以我更想記住這...
胰島素作為一種藥品,不是弗萊明發明的。 這一套書的最後幾本,胰島素,青黴素,都是團隊閤作的結果。科學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團隊閤作纔是主流。但是一項偉大發明,團隊成員如何確定貢獻?媒體和民眾其實隻關注故事性,但曆史事實和媒體記錄的故事往往大相徑庭。
评分已購。細菌的繁殖是靠細胞分裂。分裂的時候,每個細胞從中間斷開,分成兩個子細胞。斷開的地方齣現豁口,就必須修補,也就是要重新修建細胞膜和細胞壁。這時候,細菌需要靠一種酶來固定細胞壁的“磚塊”。青黴素恰恰能破壞細菌需要的這種酶,讓分身到一半的細菌沒法修補豁口,這隻細菌就炸裂瞭。青黴素對穩定狀態的細菌沒有作用,等細胞完成分裂到死亡,需要時間。 說弗萊明成就瞭青黴素,對牛津團隊有欠公允;說青黴素成就瞭弗萊明,或許不算誇張。弗萊明工作態度很認真,隻可惜見識沒能跟上時代。他太習慣於傳統的個人奮鬥模式,這種隨性的作坊風格,讓他更可能遇到青黴汙染,於是有那個意外發現,但他沒能把青黴菌開發成青黴素。現代科研需要的是團隊協作,弗洛裏能讓青黴素成為真正的藥物,正是因為他具備現代科研意識,能組建一個多學科協作的團隊
评分青黴素成就瞭弗萊明,也要世人忘記瞭弗洛裏
评分讀完最後一本。迫不及待想看作者後麵一個係列。客觀的描寫,冷靜的分析。以及太喜歡希特利瞭
评分青黴素的發現歸功於弗萊明,但它用作藥物治療,確是整個科研團隊的功勞。弗洛裏對此做齣瞭重大的貢獻,是他有著前瞻性與國際性的考量,組建團隊而不是局限個人,本國沒法提供資金與技術上的扶持,就去尋找國際上願意伸齣援手的國傢,是他的準確判斷與堅持不懈的奔走使青黴素在醫藥治療領域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拯救瞭無法計數的生靈。而2004年去世的席特利更不應該被忘記,是他使青黴素的提純技術一步步嚮前,是他那靈活的雙手與大腦不斷促使青黴素生産量的增加,隻不過他也很委屈,諾貝爾奬隻有三個名額,弗萊明,弗洛裏與錢恩平分瞭,而唯獨落下他,在美國實驗室的論文也被同事單獨占據成果,他並沒有抱怨,好人還是有好報的,他也是幾個人中壽命最長的。他們都活瞭70歲左右,而席特利活瞭93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