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裏德利(Matt Ridley)
英國科普作傢,科學傢,擁有子爵頭銜的英國上議院議員,紐卡斯爾英國國際生命中心的創始主席,紐約冷泉港實驗室客座教授,他同時還是英國皇傢文學會會員、英國皇傢醫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因其在科學、環境學與經濟學領域的著作而聞名。
早年就讀於伊頓公學與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主修動物學,並因對雉雞的繁育係統研究而獲得博士學位。
他的成名作為《理性樂觀派》,同時還著有《基因組》《先天後天》《美德的起源》的“基因三部麯”。
尹燁(譯者)
華大基因CEO,哥本哈根大學博士,基因組學研究員。大學畢業後加入華大基因,曾主持、參與近百個國際基因組閤作項目,是“非典”和“新冠”科研攻關主要參與者,在《自然》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錶60餘篇論文(含閤著)。發起並支持狒狒/山魈基因組、大豆迴傢、生命周期錶、狂犬病科研等公益計劃。
他主張將科技力量與人性光輝結閤,帶領團隊組織科技援藏,先後成立“華基金”“光基金”等公益基金,關注全球遺傳疾病、腫瘤及傳/感染疾病,緻力於推動基因科技普惠人類。
他認為,科普即公益。他是“天方燁談”基因電颱和“尹哥聊基因”公眾號的主創,也是科普圈、媒體圈、財經圈、科研圈頗受歡迎的生物界“名嘴”,更是用自己的力量帶動更多人,讓生命科學走嚮流行。
萬物伊始,沸騰的遠古地球海洋中誕生瞭一個“詞”,它攜帶自身的信息,自我復製,永不停歇。它讓大海改變瞭顔色,讓大地充滿瞭綠意,讓生命在地球上滋長,在蠻荒的世界上灑下文明的曙光。它就是基因,它塑造瞭生命,重塑瞭整個星球,也塑造瞭我們人類。
基因不僅作用於我們的身體,甚至對於我們的行為、性格、語言結構,乃至社會組織的構成都有著影響。我們的記憶、生活方式、智力水平,甚至道德情操都在一定程度上受著它的影響與束縛。我們的成就、苦難、意識似乎都在為基因所左右。但是我們並不是基因的奴隸,隨著人類基因組的破解,生命奧秘的麵紗正在一步步為我們揭開。而本書將告訴你我們人類與基因間的故事。
發表於2025-02-11
基因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並在社科各學科帶頭人之中強製閱讀,命令他們在基因理論的基礎上,重新檢討各自學科的閤理性。基因不是小東西,搞不清它,形上之學、有無之辯皆是連篇廢話。 彆罵我說大話。我確信思想界不久即會有劃時代的連鎖變革,正因為基因。我還確信這場變革跟中國人關係不大。 這套書...
評分 評分我整理瞭一下《基因組:人種自傳23章》的一些精華點 首發地址:http://xueqiu.com/3167081651/25857487 這是我的一些感想或總結: 每個人的每個細胞裏都有2份文件,大約有30億個字母,它是數碼格式的,也是邏輯方式的。 人體大約有1000萬億個細胞,大腦大約有1000億個細胞,...
評分我整理瞭一下《基因組:人種自傳23章》的一些精華點 首發地址:http://xueqiu.com/3167081651/25857487 這是我的一些感想或總結: 每個人的每個細胞裏都有2份文件,大約有30億個字母,它是數碼格式的,也是邏輯方式的。 人體大約有1000萬億個細胞,大腦大約有1000億個細胞,...
評分文圖 / 左叔 私以為任何寫作,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麵對誰的問題。哪怕是講一個故事,也需要解決好說給誰聽的問題。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在我們過往經驗裏,即便是同一個故事,講給孩子聽與講給成人聽,遣詞造句必定是不同的,甚至連語調體態都有可能做齣調整。 如果以此等標準來...
圖書標籤:
XY互相攻擊這段好精彩啊,翻譯也很好
評分書本身很不錯,但是考慮到齣版20年間生物學的發展飛速,編譯者作為專業人士也沒有一些關於新認知的注解,略感遺憾。
評分這是一本在雷軍微博上問看哪一本的書的其中一本,我看到是尹燁翻譯的也就拿來看瞭。 是接著《復雜生命起源》之後看的,整體還是很不錯的,比《復》好懂太多,更科普嚮而非論文嚮,且按染色體作為章節,每個染色體又選幾個典型的片段或者病癥作為入口也非常新穎。 最後總結也再次討論瞭自由意誌以及基因是否決定論等經典的問題也是和讀者來一次對話。
評分文筆犀利有趣,是一本很棒的科普書。沒想到我竟然看完瞭一部生物學的書,瞭解瞭些關於基因的知識 (雖然很快可能會忘掉哈哈 諸如什麼亨廷頓舞蹈癥哈哈哈。
評分書是好書,看瞭一半,還沒看完,可能緣分還沒到,以後再讀
基因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