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与刑法哲学,提倡一种超越刑法法条之上的终极性思辨即刑法哲学的探讨,以及刑事一体化的法学研究模式。
学术兼职:
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
学术成果:
个人专著《刑法哲学》、《刑法疏议》、《刑法适用总论》、《本体刑法学》、《规范刑法学》、《死刑备忘录》等十余部,以及《当代中国刑法新理念》、《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当代中国刑法新径路》等八部论文集。合著《刑法学原理》等六部;合译《英国刑法导论》等五部;主编《刑法全书》等三十余部;担任《刑事法评论》、《刑事法判解》等多种刑事法丛书主编;另参撰《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等三十余部;发表论文三百多篇。
学术荣誉:
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l999年当选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1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9币奖;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4年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文科首批“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有六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07年荣获美国法律社会学协会“国际学术奖”。
发表于2025-01-13
2008-刑事法评论(第23卷)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刑事法评论(第23卷)》第三次设立“刑法知识论研究”栏目,表明对这一论题的高度关切。在“理论前沿”栏目中,江溯的《社会学视野下的刑罚:刑罚社会学研究》一文,从社会学视野中对刑罚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刑罚研究的一个新面向,具有开拓性。王政勋的《论刑法适用的言外语境——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为例》一文,从言内向言外的视角转换,必将极大地拓展我国的理论视域。“刑事程序研究”栏目中,李昌盛的《对抗式刑事审判考》和谢进杰的《论禁止重复追诉的机理》分别对刑事审判的对抗性问题和禁止重复追诉的法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域外传译”栏目中,沃斯·金德霍伊泽尔教授的《故意犯的客观和主观归责》一文,对故意犯的归责作了论述,而肯特·罗奇的《刑事诉讼的四种模式》一文,则在帕克的刑事诉讼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刑事诉讼的四种模式。“域外视野”栏目中,蔡桂生的《死刑在印度》是我国第一篇系统考察印度死刑的文章。肖晋和林喜芬的文章分别对德国刑事庭审询问方式和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争论进行研究,具有启示意义。“专题研究”栏目中,吴大伟的《论结果防止行为的程度要求》一文,推进了我国刑法学对于中止犯的研究。陈洪兵的《共犯处罚根据论》一文,对共犯处罚根据作了较有深度的研究。刘芹的《我国死刑制度发展走向分析——以人权为视角的观察》一文,对死刑制度的发展走向作了较有新意的研究。汪明亮的《论刑事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一文,从公民参与的角度进行探讨,是刑事政策研究中的佳作。
2008-刑事法评论(第23卷)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