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宏峰,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09-2011)、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2012-2018)、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1-2012)。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理论、图像媒介理论与视觉文化研究。专著有《旅行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旅行叙事研究》《从视觉思考中国——视觉文化与中国电影研究》;编译著作《现代性的视觉政体——视觉现代性读本》。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当代电影》《传播与社会学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多次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与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四项。
发表于2024-11-22
透明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1.全书内容丰富,逻辑严谨,论从史出;立足于完整而宏大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中的空白,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启发性;语言表述简洁明快,文笔优美,体现出作者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准。
2 . 有几种宝贵材料是首度被学者使用、首度公开发表:1.《点石斋画报》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四千余张原始画稿,是该画报研究的宝贵资料,从来无人使用,历博刚刚将之数字化,本书将是第一个使用者。2.《点石斋画报》在常规新闻画之外还出版了三百余张插页画,也从未进入学界视野,本书也将是首度研究。3. 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有当年费正清在哈佛大学开设近代中国史课程所使用的大量幻灯片,从来无人关注,本书是首度研究。4. 鲁迅“幻灯片事件”相关的砍头图像第一次得到全面搜集与梳理。5. 晚清幻灯放映状况的大量报刊资料也是第一次得到挖掘整理。
--
本书研究近代中国视觉文化,以视觉性为线索,从绘画、画报、摄影、幻灯、电影等艺术门类,到各类光学玩具/视觉技术,乃至小说与报章文字所记录的视觉经验、视觉感知,力图描画和分析近代中国所呈现的视觉图景、图像—媒介文化与近代中国人所分享的视觉经验,并将之与晚清的政治氛围、文化心理,乃至全球跨文化的图像、媒介与思想的流通联系在一起,由此勾勒出近代中国的视界政体,并揭示其与中国人主体性形成的关系。
本书作者但从事视觉文化研究多年,在海内外也有一定影响。写作过程中,作者查阅上百种中外文献、资料,走访国内外大学和相关研究机构,旁征博引,力图在对近代中国视觉文化历史进行广泛而细致研究的同时,对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进行抽象化和理论化,将中国近代视觉文化的发生、演变,理解为现代性世界历史转型的内在部分,以期与西方理论进行对话。
立足于完整而宏大的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中的空白,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启发性。有几种宝贵材料更是首度被学者使用、首度公开发表。
评分论文结集,好像是社会科学取向和理论取向的新史学最喜欢出书的一种方式,几篇旧文加几篇新文,以视觉文化为线索串联起来,将理论缀入近代历史中,叙述和逻辑都蛮清晰的,但是清晰其实另一面也是牺牲了同主题下一篇文章的复杂性,在这方面做好的人确实罕见。缺憾之处还是一些人文学者的通病,理论和实践到底怎么呈现在研究中的问题,好几个地方忽视了中国现代性的复杂源流,甚至隐隐代入欧洲现代性的先入视角(以后殖民主义的颠倒方式),中国从来都没真正跳出漫长文明史的惯习和场域,而为了展示一种清晰,作者有意无意略过了这一点,可能这也是艺术史的一些问题吧。
评分在燕园工作满一年之际,收到了唐老师的赠书。说句题外话,都说国内博士后是个非常尴尬的职位,但我很庆幸能和唐老师一起共事——如果说有的时候这种尴尬来源于外界的不了解和不重视,那么唐老师绝对是会主动去化解这种尴尬的合作导师。这本书的出版除了是她多年研究成果,也伴随着上个月在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开幕的展览“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全书有着很强的“媒介意识”和“历史意识”,通过编织串联的现代中国新兴视觉媒介(社会)网络论证“摄影视觉性”为何独树一帜,何以分割历史。它是视觉文化史战线的开辟,也是视觉文化理论—图像人类学的中国回响。
评分有一部分是之前发表过的文章,新的部分对史料的考据好详实,但似乎理论抽象的部分简单了点。
评分《中国现代设计史的诞生》一书中,收录的《国难当前<点石斋画报>图示之晚清的前现代世界观》也是对《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内容的研究。
透明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