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布勒东(1896-1966年)。超现实主义创始人,理论家,诗人,小说家。生于法国奥恩省的丹什布雷市,1913年到巴黎学习医学。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当铺》,并同路易.阿拉贡、菲力浦·苏坡合办《文学》杂志。起初参加达达主义派运动,1922年在维也纳和心理分析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结识,转而提倡超现实主义。1924年他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及诗集《失去的脚印》、随笔集《可溶解的鱼》。同年成立“超现实主义研究会”后,主持出版《超现实主义革命》杂志。1926年加入法共。1928年写了论文《超现实主义与绘画》和小说《娜嘉》。1930年他发表《超市实主义第二篇宣言》,并创办一份新的杂志《为革命服务服务的超现实主义》。1932年写出理论性作品《连通器》和诗集《白头发的手枪》。1933年,和法共决裂。1934年发表《什么是超现实主义?》。1935年写出《超现实主义的政治立场》一书,同年去布拉格、大西洋的加拉利群岛等地。1937年至1957年出版的诗集有《疯狂的爱》、《诗集》、《现行犯罪》、《田野的钥匙》、《神奇的艺术》等。
《娜嘉》完成于1928年,安德烈·布勒东从与一位名叫娜嘉的女子在巴黎相遇、相爱到分手的经历中,提取大量事件,对现实、真实、美、疯狂等概念进行探索,彻底颠覆了19世纪传统的文学观念。该书一般被视为小说。然而,许多证据都证明,书中的大部分事件均非虚构,而且有大量的图片展示事件发生时的场景。同时,作品又体现出一种明显的自传倾向。全书扑朔迷离,充满偶然、随机、巧合和梦境,作者的主观思想交叉出现在事件的客观叙述过程中,图像与文字交相辉映,成为超现实主义的名篇,极大影响了西方20世纪的文学与艺术流程。
这是我第三次读此译本,第二次读原版,尽管读得很艰辛,但却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迷人魔力。翻开书的瞬间,它就被释放出来,萦绕我的大脑,又像毒药般侵入心脏,当我合上书页后,它的作用还强烈得侵蚀着我的灵魂。 法语原文很晦涩,不仅是词汇让人费解,而且长篇幅的句子也阻挠...
评分看到书末最后一篇对于本书的解读,我觉得布勒东成功了,他成功地把自己掩藏在了娜嘉后面——这位迷人的疯子果然能够引起部分男人和女人最大的关注,让他们都按照“最小说”的思路去分析人物和情节,或是背后隐秘的史料。 如果我此刻确是接收到了比我早生近一个世纪的布勒东的指...
评分????Breton承认,这本书是“将闲逛的爱好发挥到了极致。” ????巴黎是超现实主义者的圣城 ????街道这个磁场,随时准备好要与美发生碰撞 ????超现实主义者只信任理性的反面:直觉,灵感,潜意识,想象力。.....因此娜嘉的疯狂只会引起超现实主义者的欢呼,.....他们分外偏爱偏执...
评分首先想说这本翻译的算是很不错了。布列东的语言本来就晦涩,翻成中文就是难上加难了。然后说说读此书的心得,三遍读下来,逐渐感到句句背后都有玄机,不愧是布勒东。文学不等于真实,作者以严谨准确却又晦涩的勾勒一个真实的世界,让读者看见一个真实的人,也许虽然虚构但至少...
评分首先想说这本翻译的算是很不错了。布列东的语言本来就晦涩,翻成中文就是难上加难了。然后说说读此书的心得,三遍读下来,逐渐感到句句背后都有玄机,不愧是布勒东。文学不等于真实,作者以严谨准确却又晦涩的勾勒一个真实的世界,让读者看见一个真实的人,也许虽然虚构但至少...
原来“跑团”就跟超现实主义创作似的!@老加
评分布勒东很真诚。
评分嗯。
评分每次作者用文字勾勒出形象的时候就有意打破它或者插入一张照片,从文字到视觉的转换总被搁置,而只想文字讲文字的,视觉的让照片来说话
评分几年前读此书,完全读不进去……几年后,再读此书,一口气读完了……然后它成了我的私人最爱之一……据说这本书也是用自动写作方法写出来的……去街上闲逛吧,去遇见你的娜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