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不均等與我國地區收入差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瞭持續高速增長。但在國傢整體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農村經濟增長緩慢,城鄉差距、地區差距不斷擴大。在人們強調製度設計、物質資本、地域條件等方麵的重要性,以及我國政府為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地區差距采取瞭一係列政策措施仍不足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之勢之後,本書從人力資本的角度進行瞭研究。由於人力資本是經過投資形成的,人力資本存量是人力資本投資的結果。因此,本書首先從人力資本投資入手來分析我國人力資本投資存在的問題——非均衡性,即由於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的非均衡投資導緻我國人力資本投資總量不足;由於城市傾嚮的人力資本投資政策導緻農村人力資本投資不足;由於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導緻人力資本投資的地區差距。人力資本的非均衡投資最終形成瞭人力資本存量的地區不均等,同時也造成瞭農村人力資本存量的不足。另外,即便是在這種非均衡投資政策下農村所形成的人力資本,在經濟利益等因素的驅動下伴隨著農村人口非農化大量地流嚮瞭城市或發達地區的非農産業。由於農村“人力資本”型的人口具有較多的非農化優勢,緻使我國的農村人口非農化實際上就成瞭農村人力資本非農化。農村人口非農化的最終結果是:農村“流齣去的是人力資本,留下來的是人力資源”。對於流齣去的人力資本來說,由於農業的弱質性以及城鄉固有的收入差距,其人力資本水平越高返迴農村的可能性越小。也就是說,農村人力資本基本上呈一種單嚮流失或淨流失狀態,這就決定瞭我國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存在著嚴重的投資收益“錯位效應”。農村人力資本的非農化不僅使初始存量本來就很低的農村人力資本總量水平進一步下降,同時也加劇瞭由人力資本投資所形成的人力資本存量的地區不均等(因為人力資本的流嚮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關)。為瞭探討人力資本不均等(如上所述:一部分是由人力資本形成前的非均衡投資所緻;另一部分是由人力資本形成後的非均衡流動造成)與我國地區收入差距的關係,本書首先對地區收入差距進行分解,然後再量化人力資本對收入增長的貢獻,最後再根據實證分析結果進行推斷。在分解地區差距時,為瞭更好地瞭解地區收入差距的構成,以便從不同的視角來剖析收入差距産生的原因,作者采用瞭兩種不同的方法對農村地區的收入差距進行瞭空間分解和水平因素分解。空間分解的結果錶明,無論是用傳統的分解方法(僅限Thiel-L指標)還是用基於迴歸方程的分解方法(可用於其他任何指標),所有的度量指標值都顯示瞭我國農村地區的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而且地區間的擴大速度要大於地區內的擴大速度;地區間的收入差距對總的地區差距的貢獻在不斷增加,而地區內的情況則相反。水平因素分解的結果錶明:在所有要素中,地理因素對收入差距的貢獻自始至終都位居第一;資本對收入差距的貢獻在上升,目前已成為第二大貢獻因素;工業化程度對收入差距的貢獻居於第三;人力資本對收入差距的貢獻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與工業化相當。為進一步考察人力資本貢獻率的變化,本書提齣瞭一種新的分解方法,該方法可以規避現有研究方法存在的三個方麵不足(即設定的收入模型為綫性函數形式;用人力資本對收入的邊際效應來說明其對區域差距的影響;忽略麵闆數據的性質)。結果錶明:在所有的收入差距決定因素中,人力資本對收入差距的絕對貢獻和相對貢獻都在下降。
發表於2024-11-30
人力資本不均等與我國地區收入差距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人力資本不均等與我國地區收入差距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