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David Cornwell),1931年生于英国。18岁便被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招募,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退役后在牛津大学攻读现代语言,之后于伊顿公学教授法文与德文。1959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同时开始写作。1963年以第三本著作《柏林谍影》一举成名,知名小说家格林如此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文坛大师地位。
勒卡雷一生得奖无数,包括196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爱伦坡奖,1964年的英国毛姆奖、James Tait Black纪念奖,1988年获颁英国犯罪推理作家协会(CWA)终身成就奖,即钻石匕首奖(另外在1963年与1977年两次获颁金匕首奖),以及意大利Malaparte Prize等等。2005年,CWA更是将其最高荣誉“金匕首奖中之奖”授予勒卡雷。至今已出版21部作品,已有11部被改编为电影与电视剧。
勒卡雷以亲身经历,加上独一无二的写作天赋,细腻又深刻地描写神秘而真实的间谍世界,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两难的道德处境、暧昧的善恶定义,内容富含哲理,情节引人入胜,读来欲罢不能,不愧为享誉全球的大师级作家!
发表于2025-02-02
荣誉学生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他们聊着艺术。菲比聊的东西,在库洛听来是她爱好艺术的幌子。非常无聊。她睡意浓浓地说,总有一天,她想到如假包换的中国去导演导演一部电影,也许两部。最近她欣赏过邵逸夫的历史爱情剧,全是扑朔迷离的宫廷秘史。她认为拍得可圈可点,不过稍微有点太——太可歌可泣了。 那时...
评分他们聊着艺术。菲比聊的东西,在库洛听来是她爱好艺术的幌子。非常无聊。她睡意浓浓地说,总有一天,她想到如假包换的中国去导演导演一部电影,也许两部。最近她欣赏过邵逸夫的历史爱情剧,全是扑朔迷离的宫廷秘史。她认为拍得可圈可点,不过稍微有点太——太可歌可泣了。 那时...
评分是由于寒假看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电影,一群英国顶级戏骨让台词少而又少的电影张力十足,怀疑、背叛、阴谋的面纱在浓重雾都空气中悬浮。其貌不扬、沉默寡言、习惯用领带粗端擦眼睛的史迈利绝对让想在这冷战时期的间谍故事里寻找007风流敏捷热血鲜活的我措手不...
评分读完以后觉得对得起语文老师了,如果有英文原著对照的话,相信外语水平也一定会见长的。天哪,要多少字数才能发表啊,豆瓣难道是教育部派出的督察机构检测全民写作水平的吗?呵呵。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是不是自己小学的算术全还给老师了呢,我数来数去也有50字了吧,居然还是...
评分图书标签: 约翰·勒卡雷 史迈利三部曲 英国 间谍 小说 间谍小说 外国文学 悬疑
揪出了潜伏在英国情报组织中的双面间谍后,史迈利临危受命整顿元气大失的英国情报局,并誓言反击。他抽丝剥茧,循线得知苏俄情报头子卡拉在东方进行神秘勾当,即刻派出左右手“荣誉学生”前往追查。
爱情、谋杀、毒品从香港这座埋藏着法、英、美等殖民文化的坟场,往柬埔寨、越南、泰北等地辐射窜流,东方明珠的光芒瑜不掩瑕。赤裸的人性欲望更让“荣誉学生”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游移在万丈深渊的悬崖边……
间谍小说第一人勒卡雷以自身真实经历为笔,在《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荣誉学生》、《史迈利的人马》之史迈利三部曲中,描绘谍报高峰期下的人性幽微,挖掘最底层的欲望,令人沉吟再三,精采可期!
这版翻译雅致机灵得紧啊,尤其是大人物开会和与表亲互动,每每令人爆笑。勒卡雷对东亚社会人情的体察真是鞭辟入里令人拜服,遗憾的是这些现象直到如今也无太大变化。然而个人看来,这一本依旧不及TTSS或德国小镇,当然更不及完美的间谍,因为它凸显了一个我非常不喜欢的勒卡雷母题:落魄英伦绅士自诩为拯救者对弱势女子不分敌我莫名施与泛滥的同情与爱。柏林谍影、莫斯科情人,甚至挚友都有此类看似柔情似水实则大男子主义到发怵的情节。一次兴许荡气回肠,数次就有些令人厌倦,更何况这本里面的一见钟情太缺乏说服力了……反倒是柯氏兄弟情刻画深刻令人信服。看来英国男人(兴许全世界都是)还是写男人更在行……
评分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挺好的,后来觉得一般。老派、扎实、技巧不错,但是罗嗦。
评分前半部分较冗长,但结尾依然令人唏嘘
评分前半部分较冗长,但结尾依然令人唏嘘
评分其实第一遍和第二遍读的都是这本,因为在朋友圈叨叨丽江的无聊生活,麦子寄了几本书给我,这其中就有它,于是读第二遍。感觉比第一遍好得多,尤其是后半本,但如果没有史迈利什么事,只写杰里的话,会更流畅,少些废话。
荣誉学生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